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9188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药物。



背景技术: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指病变仅局限于下肢浅静脉者,其病变范围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绝大多数病人都发生在大隐静脉,临床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病变的浅静脉表现为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多发生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发病早期,多为下肢酸胀不适及钝痛感,同时有肢体沉重感,易乏力,多在久站后上述感觉加重,通过平卧、肢体抬高则可缓解。病变中后期,静脉壁受损,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呈蚯蚓样外观,以小腿内侧大隐静脉走行区明显。病程长者,肢体皮肤则出现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等,甚至形成湿疹及溃疡。随着病情的演变,可以伴随血管走行的疼痛、下肢肿胀、淤积性皮炎、浅静脉血栓等症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白鲜皮10—15份、蚯蚓5--8份、络石藤5--8份、紫草5--8份、薏苡仁10--15份、透骨草6--10份、蒲黄5--8份、威灵仙5--8份、皂角刺5--8份、苏木6--10份、黄芪6--10份、丝瓜络6--10份、五倍子5--8份、荆芥5--8份、川芎10--15份、茯苓5--8份、甘草5--8份、红花6--10份、乳香4--6份、牛膝8--12份、金银花5--8份、赤芍5--8份、厚朴4--6份、丝瓜络4--6份、当归5--8份、穿山龙3--5份、穿山甲3--5份、大黄5--8份、桂枝5--8份、木瓜6--10份、天南星5--8份、路路通5--8份。

作为优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白鲜皮12份、蚯蚓6份、络石藤6份、紫草6份、薏苡仁12份、透骨草8份、蒲黄6份、威灵仙6份、皂角刺6份、苏木8份、黄芪8份、丝瓜络8份、五倍子6份、荆芥6份、川芎12份、茯苓6份、甘草6份、红花8份、乳香5份、牛膝10份、金银花6份、赤芍6份、厚朴5份、丝瓜络5份、当归6份、穿山龙4份、穿山甲4份、大黄6份、桂枝6份、木瓜8份、天南星6份、路路通6份。

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

蚯蚓:味咸,性寒;归肝、肺、肾经;具有清热止痉,平肝息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之功效。

络石藤: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肺经;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之功效。

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之功效。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消痈之功效。

透骨草:味甘、辛,性温;归肺、肝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解毒化疹之功效。

蒲黄:味甘,性平;归肝、心包经;具有止血,化瘀,通淋之功效。

威灵仙:味咸、辛,性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利湿,通络止痛,消骨鲠之功效。

皂角刺:味辛,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之功效。

苏木:味甘、咸,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益脾肺,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毒敛疮之功效。

丝瓜络:味甘,性平;归肺、胃、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消肿之功效。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肾、大肠经;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解毒敛疮之功效。

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之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之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肺、心经;具有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功效。

乳香: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

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血(火)下行,利尿通淋之功效。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淤止痛之功效。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之功效。

丝瓜络:味甘,性平;归肺、胃、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消肿之功效。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

穿山龙:味甘、苦,性温;归肝、肾、肺经;具有祛湿通络,活血止痛,止咳平喘之功效。

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具有活血散结,搜风通络,通经下乳,消肿排脓之功效。

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之功效。

天南星:味苦、辛,性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之功效。

路路通: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疏肝和络,利水消肿之功效。

称取好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7天为一个疗程。

本中药配方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为治疗原则,进行辨证配伍组方,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的优点。

下面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一、临床资料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17人,其中男性65人,女性52人,病程6个月—15年。

二、治疗方法

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所制备的汤剂,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

三、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下肢静脉曲张恢复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较用药前明显减轻。

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变或症状加重。

四、治疗结果

本发明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117例,经过2—7疗程的治疗,显效114例,占97.4%,有效2例,占1.7%,无效1例,占0.8%,总有效率为99.1%,未见任何副作用;结果表明,本发明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五、典型病例

1、刘某,女,41岁,患者自诉四年前自觉左下肢沉重、酸胀不适并伴水肿,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并有团状硬结,出现行走困难,同时出现左下肢浅表血管迂曲增粗呈蚯蚓状;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药液,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用药1个疗程,患者下肢疼痛、肿胀症状明显减轻,又继续用药4个疗程,下肢静脉曲张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2、李某,男,53岁,患者自诉右下肢患有静脉曲张近一年,腿部青筋暴露、突出皮肤,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灼热,有的地方蜷曲成团,小腿站立时有沉重感;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药液,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连续用药5个疗程,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完全消失。

3、肖某,男,59岁,患者自诉患有右下肢静脉曲张5年有余,右小腿发胀发酸,青筋突出,浅表血管迂曲增粗呈蚯蚓状;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药液,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用药1个疗程,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症状明显好转,又继续用药4个疗程,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克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白鲜皮12克、蚯蚓6克、络石藤6克、紫草6克、薏苡仁10克、透骨草6克、蒲黄6克、威灵仙6克、皂角刺5克、苏木6克、黄芪6克、丝瓜络6克、五倍子5克、荆芥6克、川芎12克、茯苓5克、甘草5克、红花7克、乳香4克、牛膝9克、金银花8克、赤芍8克、厚朴4克、丝瓜络4克、当归6克、穿山龙3克、穿山甲3克、大黄6克、桂枝6克、木瓜6克、天南星6克、路路通6克。

称取好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7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2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克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白鲜皮14克、蚯蚓7克、络石藤7克、紫草7克、薏苡仁15克、透骨草10克、蒲黄8克、威灵仙8克、皂角刺8克、苏木9克、黄芪9克、丝瓜络9克、五倍子7克、荆芥7克、川芎14克、茯苓8克、甘草8克、红花8克、乳香6克、牛膝8克、金银花8克、赤芍8克、厚朴6克、丝瓜络6克、当归6克、穿山龙5克、穿山甲5克、大黄6克、桂枝6克、木瓜6克、天南星8克、路路通8克。

称取好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7天为一个疗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