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温热能量治疗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1339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光温热能量治疗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温热能量治疗舱。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由于工作忙碌、空气污染、水源食物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亚健康发生率80%以上,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发病率不断攀升,致死率至高不下。

据不完全统计,每六秒钟就会出现一个癌症患者,病毒喜欢攻击体温偏低(寒湿体质)人群,体内有堵塞的人群。而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还是以手术和术后定期化疗康复为主,其成功率较低小,复发率、转移率、毒副作用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温热能量治疗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癌症康复过程主要依靠化疗、对人体伤害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温热能量治疗舱,包括舱体和用于将电能转换为可见光、不可见光和热能的光热转换装置,舱体的内部底部设置有治疗床,舱体的一侧设置有密闭出入门,光热转换装置安装于舱体的顶部外侧,与光热转换装置相连的光热发射探头伸入舱体的顶部内侧,光热发射探头发出的热能控制舱体内部的温度大于等于39.6℃小于等于45℃。

进一步地,舱体内部的温度大于等于41℃小于等于42℃。

进一步地,光热转换装置包括用于可见光、不可见光和热能总体控制的光热总控制器、用于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可见光转换器、用于将电能转换为不可见光的不可见光转换器和用于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热能转换器,光热总控制器、可见光转换器、不可见光转换器和热能转换器顺次间隔安装在舱体的顶部外侧,电能通过光热总控制器后分别进入到可见光转换器、不可见光转换器和热能转换器,可见光转换器、不可见光转换器和热能转换器分别连接光热发射探头且光热发射探头伸入舱体的顶部内侧。

进一步地,舱体的顶部内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光热发射探头。

进一步地,多个光热发射探头均可在一定范围内摆动。

进一步地,可见光发射探头发射的不可见光的波长为大于等于5.6微米小于等于15微米。

进一步地,舱体包括竖直高度不同的高舱和低舱,高舱和低舱相邻设置且直接连通,密闭门密闭出入门安装于高舱的远离低舱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高舱和低舱的侧壁均设置有透明的观察口。

进一步地,舱体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内侧安装有除尘装置和杀菌装置,出气口设置有排风扇。

进一步地,舱体为多层保温结构。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康复治疗时,病人进入到舱体内部躺下后,打开光热转换装置,通过与光热转换装置相连的光热发射探头对舱体内部进行加温,控制舱体内部的温度大于等于39.6℃小于等于45℃,并同时向人体发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1.试验表明,当人体体温大于等于39.6℃以上时,一些病毒和癌细胞活性会降低,甚至被杀死,本发明通过控制控制舱体内部的温度大于等于39.6℃小于等于45℃,使得舱体内病人的皮下细胞层温度上升,促进微血管扩张,排除淤血、淤毒,活化细胞,促进组织细胞修复,能够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破坏病毒和癌细胞,促进癌症患者术后康复,促进人体抵抗能力的提升。

2.光能照射人体组织时,能够渗透深度达16cm,与身体细胞内的水分子会形成共振,促进能量吸收,调节机体生物电场的平衡,在不伤害正常细胞的情况下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体作用:可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血循扩张,血循环加快,而起消肿镇痛作用;通过对组织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而起消炎止痛的作用;抑制中枢神经功能兴奋,改善睡眠状态,延长睡眠时间,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血压而起镇静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光温热能量治疗舱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用户端口与图1中的光温热能量治疗舱控制器的电路连接原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光温热能量治疗舱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舱体;11、治疗床;12、密闭出入门;13、高舱;14、低舱;15、观察口;20、光热转换装置;21、光热总控制器;22、可见光转换器;23、不可见光转换器;24、热能转换器;24、热能转换器;30、光热发射探头;40、进气口;50、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癌症康复过程主要依靠化疗、对人体伤害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温热能量治疗舱。

如图1和图2所示,光温热能量治疗舱包括舱体10和用于将电能转换为可见光、不可见光和热能的光热转换装置20,舱体10的内部底部设置有治疗床11,舱体10的一侧设置有密闭出入门12;光热转换装置20安装于舱体10的顶部外侧,与光热转换装置20相连的光热发射探头30伸入舱体10的顶部内侧,光热发射探头30发出的热能控制舱体10内部的温度大于等于39.6℃小于等于45℃。

康复治疗时,病人进入到舱体10内部躺下后,打开光热转换装置20,通过与光热转换装置20相连的光热发射探头30对舱体10内部进行加温,控制舱体10内部的温度大于等于39.6℃小于等于45℃,并同时向人体发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1.试验表明,当人体体温大于等于39.6℃以上时,一些病毒和癌细胞活性会降低,甚至被杀死,本发明通过控制控制舱体10内部的温度大于等于39.6℃小于等于45℃,使得舱体10内病人的皮下细胞层温度上升,促进微血管扩张,排除淤血、淤毒,活化细胞,促进组织细胞修复,能够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破坏病毒和癌细胞,促进癌症患者术后康复,促进人体抵抗能力的提升。

2.光能照射人体组织时,能够渗透深度达16cm,与身体细胞内的水分子会形成共振,促进能量吸收,调节机体生物电场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体作用:可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血循扩张,血循环加快,而起消肿镇痛作用;通过对组织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而起消炎止痛的作用;抑制中枢神经功能兴奋,改善睡眠状态,延长睡眠时间,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血压而起镇静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优选地,舱体10内部的温度大于等于41℃小于等于42℃。试验研究证明,组织温度达到41℃~42℃并持续60~120分钟后能够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杀死病毒和抑制癌细胞活性,并能改变逐渐改变人体的虚寒体质。

如图1和图2所示,光热转换装置20包括用于可见光、不可见光和热能总体控制的光热总控制器21、用于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可见光转换器22、用于将电能转换为不可见光的不可见光转换器23和用于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热能转换器24,光热总控制器21、可见光转换器22、不可见光转换器23和热能转换器24顺次间隔安装在舱体10的顶部外侧,电能通过光热总控制器21后分别进入到可见光转换器22、不可见光转换器23和热能转换器24,可见光转换器22、不可见光转换器23和热能转换器24分别连接光热发射探头30且光热发射探头30伸入舱体10的顶部内侧。电能通过光热总控制器21之后经过可见光转换器22、不可见光转换器23和热能转换器24转换为可见光、不可见光和热能,然后通过光热发射探头30输入到舱体10的内部,对舱体10进行加热并对人体进行治疗。

其中,图3示出了用户端口与光温热能量治疗舱控制器的电路连接原理图;图4示出了光温热能量治疗舱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在图3中,r1~r10是治疗用加热管,u1~u15是大功率光电可控硅。plc输出端c1~c10经光电可控硅u1~u10隔离后,驱动r1~r10用于治疗;c1~c10输出信号根据治疗方案确定输出状态,光电可控硅与加热管通过耐高温导线经接线端子j1连接,加热管采用220v供电;工作状态指示灯:红、黄、蓝、绿、白也是由plc通过输出接口c11~c15进行控制,也采用光电可控硅进行隔离驱动,经接线端子j2连接;24v电源提供plc和接口供电。在图4中,mg1~mg6是光热发射探头30摆动控制电机,mg7、mg8是出入门12控制电机;plc控制信号经u1进行逻辑转换,通过光电耦合器u17~u24隔离后驱动可控硅q1~q8,可控硅控制24v电压驱动mg1~mg8电机的运转,整个控制板信号经过jp1~jp8与电机相连;s1、s2是开门、关门状态检测开关;根据需要,还配有散热风扇和监视摄像头的电源接口。

优选地,舱体10的顶部内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光热发射探头30,多个光热发射探头30均可在一定范围内摆动,从而能够保证舱体10内部能够均匀加热和光照均匀,使人体各部位均匀受热和受到光能照射,保证人体各部门受热通透,促进排淤排毒。

优选地,可见光发射探头能够同时发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可见光发射探头发射的不可见光的波长为大于等于5.6微米小于等于15微米。5.6~15微米波长的红外线能量使人体皮肤大量吸收,可深达人体内部组织病灶,对其进行照射治疗,消除人体内部病菌。

如图1和图2所示,舱体10包括竖直高度不同的高舱13和低舱14,高舱13和低舱14相邻设置且直接连通,密闭门密闭出入门12安装于高舱13的远离低舱14的侧面上。高舱13空间较大,便于病人进入,能够适应病人坐、半躺、蹲等姿势,低舱14适宜于病人平躺时放置脚部,高舱13和低舱14搭配,外形美观,并且根据不同的功能设置为不同的形状,节约制造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高舱13和低舱14的侧壁均设置有透明的观察口15。通过观察口15可以方便清晰地看到舱体10内病人的情况,便于随时掌握病人情况,放置病人在舱体10出现不适发生意外情况。

优选地,舱体10还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与外部的主控电脑相连,通过主控电脑能够对舱体10内部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如图1和图2所示,舱体10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30和出气口40,进气口30内侧安装有除尘装置和杀菌装置,出气口40设置有排风扇。通过进气口30和出气口40能够保证舱体10内部的空气流通,通过在进气口30内侧安装除尘装置和杀菌装置,能够保证舱体10内部的无菌环境,放置细菌、病毒和灰尘的污染,保证治疗效果。

优选地,舱体10为多层保温结构,从而能够降低舱体10内部的热量损失,保证舱体10内部的温度恒定,降低加热成本。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提高舱体10内部温度,使得舱体10内病人的皮下细胞层温度上升,促进微血管扩张,排除淤血、淤毒,活化细胞,促进组织细胞修复;

2.能和光能能够深入到人体组织,渗透深度达16cm,与身体细胞内的水分子会形成共振,促进能量吸收,调节机体生物电场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可见光发射探头、不可见光发射探头和热能发射探头分别对应安装于每条导轨上并通过电机驱动沿导轨往复运动,从而能够保证舱体10内部能够均匀加热、光照均匀;

4.高舱13和低舱14搭配,外形美观,并且根据不同的功能设置为不同的形状,节约制造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