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哮喘且伴有舌红苔黄症状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077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哮喘且伴有舌红苔黄症状的中药。



背景技术:

哮喘是一种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哮喘二字虽连称;但疾病不同,哮是喉中有痰,喘则胁肩呼吸急促,与哮各异,普通的哮症多兼有喘,有喘者有不兼哮者,故种类多,大都是因气管狭惫窄,肺部弹力不够与持久性痉挛,或粘膜肿胀及分泌物障碍呼吸而成,临床表现也随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而异。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者,胸部常可闻干、湿罗音,并伴发热,白细胞总数增多等现象。如为吸入变应原引志者,先多伴有鼻痒、流清涕、打嚏、干咳,然后出现喘憋。对食物有高度敏感者,大都不发热,除发生哮喘症状外常有口唇及面部浮肿、呕吐、腹痛、腹泻及荨麻疹等症状,多于进食后数分钟出现;目前西医治疗哮喘的方式多依靠支气管扩张药或吸氧使症状缓解,并没有针对哮喘发病原因进行治疗。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使人体产生依赖性,并会反复发作,伴随患者一生,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并且因为哮喘没有根治,病人基本不能进行剧烈或正常的运动,导致病人不能锻炼身体,会对造成患者其他健康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任何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治疗哮喘且伴有舌红苔黄症状的中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哮喘且伴有舌红苔黄症状的中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生石膏20-30g、麻黄8-15g、川贝母12-20g、制半夏6-15g、茯苓8-18g、甘草20-40g、枳实20-40g、胆南星12-25g、黄芪12-25g、射干8-15g、杏仁8-20g、苏子8-15g、葶苈子8-20g。

各中草药的药理:

生石膏: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牙疼等功能。

麻黄: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

川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虚劳久咳,肺热燥咳,肺痈吐脓,瘰疬结核,乳痈,疮肿。

制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茯苓:具有利湿热,益心润肺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淋浊,泻痢,心阴不足,肺燥,消渴。

甘草: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症状。

枳实: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等症状。

胆南星:具有燥湿化痰,寒能清热功效,可用治痰火咳嗽,头风眩晕,中风痰壅,老年神困,产后怔忡,痰火失眠等症状。

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射干: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炎、消肿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

苏子: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的功效,可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葶苈子:具有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热逐邪之功效。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亦治痈疽恶疮,瘰疬结核。

将上述中药放入煎药锅,先用水浸泡30分钟,煎沸后约10分钟,再煎5~8分钟,过滤约200毫升,加水适量,煎第二次约150毫升,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食后温服,连服二个月为一疗程。

本发明的药物按照中医组方和制备原则对中药精心研制,通过中药制剂中各组分的药用价值,在作用上相辅相成,有协同作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敛肺滋肾、活血行气、益气补中、祛痰止咳的功效,2、本发明治疗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虚冷、痰瘀凝滞而致哮喘经久不已者;3、本发明治疗效果好、见效快,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本发明的中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4、整体而言,本发明采用纯中草药作为原料,可有效治疗治疗肾功能衰竭且伴有咯血症状,经过对数百患者的临床治疗,治愈率达到91%以上,有效率达96%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哮喘且伴有舌红苔黄症状的中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生石膏25g、麻黄12g、川贝母18g、制半夏12g、茯苓15g、甘草30g、枳实30g、胆南星20g、黄芪18g、射干20g、杏仁12g、苏子10g、葶苈子12g,按上述配比放入煎药锅中,先用水浸泡30分钟,煎沸后约10分钟,再煎5~8分钟,过滤约200毫升,加水适量,煎第二次约150毫升,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食后温服。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哮喘且伴有舌红苔黄症状的中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生石膏28g、麻黄15g、川贝母15g、制半夏10g、茯苓16g、甘草38g、枳实38g、胆南星18g、黄芪20g、射干12g、杏仁18g、苏子12g、葶苈子15g,按上述配比放入煎药锅中,先用水浸泡30分钟,煎沸后约10分钟,再煎5~8分钟,过滤约200毫升,加水适量,煎第二次约150毫升,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食后温服。

典型案例:

病例1:张某,男,54岁,咳嗽反复发作30余年,加重伴气喘4载,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屡治乏效,用西药控制症状,但药停即犯,因症状日益加重、喘咳气急、步履艰难,西药无法改善症状而试服中药,患者面色清晦虚浮、畏寒肢冷、胸膈憋闷、咳声不扬、此为肾督亏虚、痰瘀恋肺,在服用本发明的中药配方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再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哮喘且伴有舌红苔黄症状的中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生石膏20‑30g、麻黄8‑15g、川贝母12‑20g、制半夏6‑15g、茯苓8‑18g、甘草20‑40g、枳实20‑40g、胆南星12‑25g、黄芪12‑25g、射干8‑15g、杏仁8‑20g、苏子8‑15g、葶苈子8‑20g,本发明药物无毒副作用,疗效好,各药物之间协同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敛肺滋肾、活血行气、益气补中、祛痰止咳的功效,服用方便,其有效成份利于人体的吸收,治疗效果良好,无任何副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姚莲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姚莲琴
技术研发日:2017.08.24
技术公布日:2017.1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