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吊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3105发布日期:2018-07-31 22:1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将步行障碍者吊起而对施加于步行障碍者的腿的体重负荷的全部或一部分进行承重的护理吊举装置。



背景技术:

图17所示的以往例(专利文献1)的护理吊举装置构成为包括:转台194,所述转台194能够绕铅垂轴旋转地设置于顶棚等;旋转装置(省略图示),所述旋转装置使转台194旋转;一方向轨道191,所述一方向轨道191从转台194沿一方向延伸;另一方向轨道192,所述另一方向轨道192从转台194沿另一方向延伸;移动台193,所述移动台193构成为能够在轨道191、192上移动;吊具(省略图示),所述吊具悬挂于移动台193,用于将步行障碍者吊起。并且,在步行障碍者到达转台194的正下方而移动台193处于转台194的轨道194a内时,通过使转台194旋转,从而进行方向转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31047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中,例如在有多位步行障碍者的情况下,第一位步行障碍者的移动台193如图17的(a)所示那样从一方向轨道191进入到转台194的轨道194a,利用转台194如图17的(b)所示那样进行方向转换,在如图17的(c)所示那样刚刚进入到另一方向轨道192之后,当第二位步行障碍者要进入与之完全相同的路径时,转台194的轨道194a如图17的(d)所示那样朝向另一方向轨道192侧,因此,若没有如图17的(e)所示那样使转台194暂且旋转而恢复到原本的状态,则无法进行图17的(a)~(c)所示的与第一个人同样的动作。因此,使转台194恢复到原本的状态会花费劳力和时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不使转台恢复到原本的状态也能够连续地进行方向转换。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护理吊举装置具备:转台,所述转台能够绕铅垂轴旋转地设置于位于步行障碍者的头顶上的高度;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使转台旋转;一方向轨道,所述一方向轨道从转台沿一方向延伸;另一方向轨道,所述另一方向轨道从转台沿与所述一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延伸;移动台,所述移动台构成为能够在一方向轨道、另一方向轨道以及转台上移动;以及吊具,所述吊具悬挂于移动台,用于将步行障碍者吊起,其特征在于,转台具备彼此相互正交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并构成为能够通过旋转而变更成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是第一轨道与一方向轨道连续且第二轨道与另一方向轨道连续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第一轨道与另一方向轨道连续且第二轨道与一方向轨道连续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对于移动台的从一方向轨道向另一方向轨道的方向转换而言,既能够在移动台进入到第一状态的转台的第一轨道后成为第二状态,也能够在移动台进入到第二状态的转台的第二轨道后成为第一状态。另外,对于移动台的从另一方向轨道向一方向轨道的方向转换而言,既能够在移动台进入到第一状态的转台的第二轨道后成为第二状态,也能够在移动台进入到第二状态的转台的第一轨道后成为第一状态。因此,即使不使转台恢复到原本的状态,也能够连续地进行方向转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护理吊举装置的立体图。

图2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iia-iia截面的俯视图,图2的(b)是表示iib-iib截面的侧视图,图2的(c)是表示iic-iic截面的主视图。

图3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iiia-iiia截面的侧视图,图3的(b)是从下方观察图3的(a)的仰视图。

图4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iva-iva截面的俯视图,图4的(b)是表示ivb-ivb截面的侧视图。

图5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第一状态的俯视图,图5的(b)是表示转台从该第一状态起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中途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的(c)是表示成为第二状态时的俯视图,图5的(d)是表示第二状态的俯视图,图5的(e)是表示转台从该第二状态起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中途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的(f)是表示成为第一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6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移动台从一方向轨道进入到第一状态的转台时的仰视图,图6的(b)是表示转台从该第一状态旋转而成为第二状态时的仰视图,图6的(c)是表示移动台从一方向轨道进入到第二状态的转台时的仰视图,图6的(d)是表示转台从该第二状态旋转而成为第一状态时的仰视图。

图7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移动台从另一方向轨道进入到第一状态的转台时的仰视图,图7的(b)是表示转台从该第一状态旋转而成为第二状态时的仰视图,图7的(c)是表示移动台从另一方向轨道进入到第二状态的转台时的仰视图,图7的(d)是表示转台从该第二状态旋转而成为第一状态时的仰视图。

图8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viiia-viiia截面的侧视图,图8的(b)是表示viiib-viiib截面的仰视图。

图9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保持构件配置于保持解除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的(b)是表示xib-xib截面的侧视图,图9的(c)是表示xic-xic截面的仰视图。

图10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移动台从转台的缘侧向中央侧移动时的侧剖视图,图10的(b)是表示移动台要从转台的中央侧向缘侧移动时的侧视图。

图11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切换装置的俯视图,图11的(b)是其局部放大图。

图12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xiia-xiia截面的俯视图,图12的(b)是表示xiib-xiib截面的侧视图。

图13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viiia-viiia截面的俯视图,图13的(b)是表示viiib-viiib截面的侧视图。

图14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检测器的侧视图,图14的(b)是表示移动台30到达该检测器的正下方时的侧视图,图14的(c)是表示由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的框图。

图15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的直行模式下表示移动台进入到第一轨道时的侧视图,图15的(b)是表示移动台进入到转台的中央部时的侧视图,图15的(c)是表示移动台通过转台的中央部后的侧视图。

图16的(a)是在该护理吊举装置的方向转换模式下表示移动台进入到第一轨道时的侧视图,图16的(b)是表示移动台进入到转台的中央部时的侧视图,图16的(c)是表示转台旋转时的侧视图,图16的(d)是表示成为保持解除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17的(a)是在以往例的护理吊举装置中表示移动台进入到转台内时的仰视图,图17的(b)是表示使转台旋转时的仰视图,图17的(c)是表示移动台从转台进入到另一方向轨道时的仰视图,图17的(d)是表示另一移动台到达转台的跟前时的仰视图,图17的(e)是表示使转台旋转而恢复到原本的状态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方向轨道既可以位于隔着转台的两侧,也可以仅位于单侧。另外,另一方向轨道也是既可以位于隔着转台的两侧,也可以仅位于单侧。因而,转台既可以位于十字路,也可以位于t字路,还可以位于l字路。

护理吊举装置的除了上述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形态并没有特别限定,但在当转台旋转时移动台不摇晃这点,优选以下形态。即,护理吊举装置具备: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构成为能够切换成保持用状态或保持解除状态,所述保持用状态是容许移动台从转台的缘侧向中央侧移动而阻止其从中央侧向缘侧移动的状态,所述保持解除状态是既容许移动台从缘侧向中央侧移动又容许其从中央侧向缘侧移动的状态;以及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进行该切换。这样的话,在转台旋转之前设为保持用状态,在转台旋转结束后设为保持解除状态,从而能够使移动台在转台的旋转时不产生摇晃。

对于护理吊举装置而言,也可以分别单独地手动操作旋转装置和切换装置,但在使操作变得更为简单这点,优选以下形态。即,护理吊举装置具备:检测器,所述检测器对移动台到达转台的中央部的情况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基于该检测对旋转装置和切换装置进行控制。控制装置构成为:能够切换成直行模式或方向转换模式,在设为直行模式时,设为保持解除状态,并且即使移动台到达转台的中央部,也不使转台旋转,在设为方向转换模式时,设为保持用状态,并且在移动台到达转台的中央部时,使转台旋转90°,从而在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一方变更成另一方后,设为保持解除状态。若如此构成,则步行障碍者、其护理者等使用者仅选择直行模式或方向转换模式即可,而无需单独地操作旋转装置和切换装置。

保持机构的形态并没有特别限定,例示以下形态。即,保持机构具备: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能够向阻止移动台移动的保持用位置或不阻止移动台移动的保持解除位置位移地设置在第一轨道的隔着转台的中央部的两侧以及第二轨道的隔着转台的中央部的两侧;以及保持用弹簧,所述保持用弹簧对保持构件向保持用位置施力,在保持构件配置于保持用位置的状态下,在移动台从转台的缘侧向中央侧移动时,保持构件被移动台向保持解除位置推开,在移动台要从转台的中央侧向缘侧移动时,保持构件不被移动台向保持解除位置推开。切换装置构成为:通过对保持构件进行按压,以使保持构件克服保持用弹簧的作用力而固定于保持解除位置,从而设为保持解除状态,通过不进行该按压,从而设为保持用状态。

各保持构件也可以被固定成相对于转台无法沿该转台的径向位移,但在能够吸收冲击这点,优选以下形态。即,构成为:通过将各保持构件安装成能够相对于转台沿该转台的径向位移,并设置对该保持构件向转台的中央侧施力的冲击吸收用弹簧,从而当移动台在保持用状态下要从转台的中央侧向缘侧移动时,保持构件从转台的中央侧向缘侧位移,并且冲击吸收用弹簧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吸收冲击。

切换装置的形态并没有特别限定,例示以下形态。即,切换装置具备:圆盘凸轮,所述圆盘凸轮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转台相对旋转,并被设置成通过该相对旋转而能够向对各保持构件进行按压以使各保持构件固定于保持解除位置的按压位置或不进行该按压的非按压位置位移;以及凸轮旋转装置,所述凸轮旋转装置使所述圆盘凸轮进行该相对旋转。

凸轮旋转装置的形态并没有特别限定,但在也可以不使凸轮用马达反转这点,优选以下形态。即,凸轮旋转装置构成为包括:凸轮用旋转构件,所述凸轮用旋转构件构成为能够绕铅垂轴旋转;凸轮用马达,所述凸轮用马达使凸轮用旋转构件绕铅垂轴向一方向旋转;以及凸轮用传递机构,所述凸轮用传递机构向圆盘凸轮传递凸轮用旋转构件的力。凸轮用传递机构构成为:在凸轮用旋转构件从圆盘凸轮配置于非按压位置的状态向所述一方向旋转180°时,使圆盘凸轮相对于转台向所述一方向或所述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一方相对旋转,从而使圆盘凸轮向按压位置位移,在凸轮用旋转构件从圆盘凸轮配置于按压位置的状态向所述一方向旋转180°时,使圆盘凸轮相对于转台向所述一方向或所述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另一方相对旋转,从而使圆盘凸轮向非按压位置位移。

旋转装置的形态并没有特别限定,例示以下形态。但是,在与转台相连的配线等不容易扭转这点,优选是[1]的形态。

[1]旋转装置构成为:通过使转台从第一状态向预定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90°,从而变更成第二状态,通过从第二状态向与第二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旋转方向旋转90°,从而变更成第一状态。

[2]台旋转装置构成为:通过使转台从第一状态向一方向旋转90°,从而设为第二状态,通过从第二状态向同一方向旋转90°,从而设为第一状态。

上述[1]的旋转装置的具体形态并没有特别限定,但在也可以不使台用马达反转这点,优选以下形态。即,旋转装置构成为包括:台用旋转构件,所述台用旋转构件构成为能够绕铅垂轴旋转;台用马达,所述台用马达使台用旋转构件向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中的一方旋转;以及台用传递机构,所述台用传递机构向转台传递台用旋转构件的力。台用传递机构构成为:在使台用旋转构件从第一状态向所述一方旋转180°时,使转台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90°,从而设为第二状态,在使台用旋转构件从第二状态向所述一方旋转180°时,使转台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90°,从而设为第一状态。

各轨道和移动台的形态并没有特别限定,例示以下形态。即,对于一方向轨道和另一方向轨道以及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而言,各轨道具备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具备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移动台构成为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引导板的下方通过狭缝而向引导板的上方突出;以及辊,所述辊能够绕水平轴旋转地安装于该突出部,并从上方与引导板抵接。

吊具的形态并没有特别限定,例示以下形态。

[1]吊具将步行障碍者吊起,以便对该步行障碍者的体重负荷的一部分进行承重,以使步行障碍者能够步行。

[2]吊具将步行障碍者完全吊起,从而对施加于步行障碍者的腿的体重负荷的全部进行承重。

移动台的形态并没有特别限定,例示以下形态。

[1]移动台在步行障碍者行走时通过被该步行障碍者拉拽而移动。

[2]移动台在将步行障碍者完全吊起的状态下通过护理者推动步行障碍者而移动。

[3]设置有使移动台移动的移动装置,移动台在步行障碍者步行时与该步行障碍者的步调相应地利用移动装置进行移动(自行移动)。

[4]设置有使移动台移动的移动装置,移动台在将步行障碍者完全吊起的状态下利用移动装置进行移动。

实施例1

接着,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例,也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各部的结构、形状来实施。

如图1所示,护理吊举装置1具备一方向轨道10、另一方向轨道20、移动台30、吊具38以及转台40。

一方向轨道10是沿一方向延伸的轨道,另一方向轨道20是沿与所述一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延伸的轨道。一方向轨道10和另一方向轨道20以埋入顶棚的方式进行安装。

移动台30构成为能够在一方向轨道10、另一方向轨道20以及转台40上移动。在移动台30悬挂有吊绳34,在吊绳34的下端安装有弹簧吊架35。在移动台30的内部安装有用于使吊绳34向上方卷起或向下方逐步放出的卷起装置(省略图示)。弹簧吊架35构成为包括:吊架基部35a;扭转螺旋弹簧(省略图示),所述扭转螺旋弹簧设置于吊架基部35a的内侧;以及左右两个吊架臂35b,所述左右两个吊架臂35b从扭转螺旋弹簧的左右两端沿左右延伸。

吊具38将步行障碍者h吊起,以便对该步行障碍者h的体重负荷的一部进行承重,以使步行障碍者h能够步行。吊具38构成为包括:吊具主体38b,所述吊具主体38b从周围将步行障碍者h包围并进行保持;以及左右两根带38a,所述左右两根带38a从吊具主体38b向上方延伸。左右两根带38a分别钩挂于左右两个吊架臂35b。由此,吊具38悬挂于移动台30。在步行障碍者h沿轨道长度方向步行时,移动台30通过被步行障碍者h拉拽而向相同方向移动。

转台40以埋入顶棚的方式能够绕铅垂轴旋转地进行安装。对于转台40而言,有位于轨道10、20的十字路的转台、和位于t字路的转台。

如图2所示,对于一方向轨道10和另一方向轨道20以及第一轨道41和第二轨道42而言,各轨道为中空且大致四边形的截面形状,且底部构成引导板g。引导板g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具备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s。移动台30构成为包括:突出部31,所述突出部31从轨道的下方通过狭缝s而向引导板g的上方突出;以及辊32,所述辊32能够绕水平轴旋转地安装于该突出部31,并从上方与引导板g抵接。

如图3所示,在顶棚安装有台框架48,在台框架48能够绕铅垂轴旋转地安装有台轴45。在该台轴45,转台40被固着成与台轴45一体地旋转。转台40具备圆板状的顶板43和底板44、以及设置于顶板43与底板44之间的第一轨道41和第二轨道42。第一轨道41和第二轨道42沿彼此相互正交的方向水平地延伸。顶板43构成各第一轨道41和第二轨道42的顶部。底板44构成各第一轨道41和第二轨道42的底部(引导板g)。转台40构成为能够通过旋转而变更成第一状态s1。第一状态s1是第一轨道41与一方向轨道10连续且第二轨道42与另一方向轨道20连续的状态。

此外,以下,将仰视下的右转称为“第一旋转方向d1”,将仰视下的左转称为“第二旋转方向d2”。

如图4所示,护理吊举装置1具备使转台40旋转的旋转装置50。旋转装置50具备台用旋转构件54、台用马达53以及台用传递机构55。台用旋转构件54设置于台框架48的上方,并构成为能够绕铅垂轴旋转。台用马达53使台用旋转构件54向第二旋转方向d2旋转。

台用传递机构55向台轴45传递台用旋转构件54的力。台用传递机构55包括:第一连杆55a,所述第一连杆55a的一端部枢轴固定于台用旋转构件54;以及第二连杆55b,所述第二连杆55b的一端部枢轴固定于第一连杆55a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二连杆55b的另一端部固着于台轴45,以便与该台轴45一体地旋转。

在台用旋转构件54从图5的(a)所示的第一状态s1向第二旋转方向d2经由图5的(b)所示的状态如图5的(c)所示那样旋转180°时,台用传递机构55使台轴45和转台40向第二旋转方向d2旋转90°而变更成第二状态s2。第二状态s2是第一轨道41与另一方向轨道20连续且第二轨道42与一方向轨道10连续的状态。而且,在台用旋转构件54从图5的(d)所示的该第二状态s2向该第二旋转方向d2经由图5的(e)所示的状态如图5的(f)所示那样旋转180°时,台用传递机构55使台轴45和转台40向第一旋转方向d1旋转90°而变更成第一状态s1。

对于移动台30的从一方向轨道10向另一方向轨道20的方向转换而言,既能够如图6的(a)所示那样在移动台30从一方向轨道10进入到第一状态s1的转台40的第一轨道41后,如图6的(b)所示那样使转台40向第二旋转方向d2旋转90°,从而设为第二状态,也能够如图6的(c)所示那样在移动台30从一方向轨道10进入到第二状态s2的转台40的第二轨道42后,如图6的(d)所示那样使转台40向第一旋转方向d1旋转90°,从而设为第一状态s1。

另外,对于移动台30的从另一方向轨道20向一方向轨道10的方向转换而言,既能够如图7的(a)所示那样在移动台30从另一方向轨道20进入到第一状态s1的转台40的第二轨道42后,如图7的(b)所示那样使转台40向第二旋转方向d2旋转90°,从而设为第二状态,也能够如图7的(c)所示那样在移动台30从另一方向轨道20进入到第二状态s2的转台40的第一轨道41后,如图7的(d)所示那样使转台40向第一旋转方向d1旋转90°,从而设为第一状态s1。

如图8所示,护理吊举装置1具备用于保持移动台30的保持机构60。保持机构60具备保持构件61和保持用弹簧65。保持构件61在第一轨道41的隔着转台40的中央部的两侧以及第二轨道42的隔着转台40的中央部的两侧分别各设置有1个。

如图9的(a)、(b)所示,各保持构件61构成为:通过以轴材62为中心进行旋转,能够向不阻止移动台30移动的保持解除位置r-或阻止移动台30移动的保持用位置r+位移。保持用弹簧65安装于轴材62,并对保持构件61向保持用位置r+施力。在第一轨道41和第二轨道42的顶部(顶板43)设置有用于供保持构件61的上部穿过的通孔47。在保持构件61安装有止挡件63,所述止挡件63在保持构件61配置于保持用位置r+时与第一轨道41或第二轨道42的顶面抵接。

如图9的(c)所示,各轴材62贯穿狭缝46,所述狭缝46贯穿设置于第一轨道41的侧壁或第二轨道42的侧壁并沿轨道长度方向延伸。在各轴材62的两端部贯穿有引导构件68,所述引导构件68沿转台40的径向引导该轴材62。各保持构件61构成为能够利用这些狭缝46和引导构件68而相对于转台40沿该转台40的径向位移。针对各保持构件61,设置有冲击吸收用弹簧67,所述冲击吸收用弹簧67对轴材62向转台40的中央侧施力。

在保持构件61配置于保持用位置r+的状态下,如图10的(a)所示,在移动台30从转台40的缘侧向中央侧位移时,移动台30克服保持用弹簧65的作用力而将保持构件61向保持解除位置r-推起。另一方面,如图10的(b)所示,在保持构件61配置于保持用位置r+的状态下,在移动台30要从转台40的中央侧向缘侧位移时,移动台30无法将保持构件61向保持解除位置r-推起。此时,保持构件61从转台40的中央侧向缘侧位移,并且,冲击吸收用弹簧67通过弹性变形而压缩,从而对冲击进行吸收。

如图11的(a)所示,护理吊举装置1具备用于对保持机构60的状态进行切换的切换装置70。切换装置70具备圆盘凸轮77和凸轮旋转装置72。圆盘凸轮77设置于转台40的顶板43的上方,并构成为通过能够旋转地外嵌于台轴45而能够相对于转台40相对旋转。圆盘凸轮77具备用于将保持构件61向下方压下的按压用凸起78。圆盘凸轮77构成为能够通过旋转而配置于非按压位置p-。非按压位置p-是按压用凸起78未将保持构件61压下的位置。在按压用凸起78和保持构件61分别设置有倾斜面78a、61a,所述倾斜面78a、61a用于在圆盘凸轮77旋转时供按压用凸起78将保持构件61压下,所述倾斜面78a、61a在该旋转时彼此相互滑动接触。

如图11的(b)所示,凸轮旋转装置72构成为包括:凸轮用旋转构件74、凸轮用马达73以及凸轮用传递机构75。凸轮用旋转构件74设置于转台40的顶板43与圆盘凸轮77之间,并构成为能够绕铅垂轴旋转。凸轮用马达73安装于转台40的顶板43,使凸轮用旋转构件74向第二旋转方向d2旋转。

凸轮用传递机构75向圆盘凸轮77传递凸轮用旋转构件74的力。凸轮用传递机构75构成为包括:辊75a,所述辊75a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凸轮用旋转构件74;以及狭缝75b,所述狭缝75b贯穿设置于圆盘凸轮77并沿该圆盘凸轮77的径向延伸。辊75a与狭缝75b的内侧面抵接。

在凸轮用旋转构件74如图12的(a)所示那样从圆盘凸轮77配置于非按压位置p-的状态向第二旋转方向d2旋转180°时,凸轮用传递机构75使圆盘凸轮77相对于转台40向第二旋转方向d2相对旋转。由此,圆盘凸轮77向按压位置p+位移。按压位置p+是如下位置:按压用凸起78对保持构件61进行按压,以使保持构件61克服保持用弹簧65的作用力而固定于保持解除位置r-。由此,如图12的(b)所示,保持机构60成为保持解除状态r-。保持解除状态r-是如下状态:既容许移动台30从转台40的缘侧向中央侧移动,又容许移动台30从中央侧向缘侧移动。

另外,在凸轮用旋转构件74如图13的(a)所示那样从圆盘凸轮77配置于按压位置p+的状态向第二旋转方向d2旋转180°时,凸轮用传递机构75使圆盘凸轮77相对于转台40向第一旋转方向d1相对旋转。由此,圆盘凸轮77向非按压位置p‐位移。由此,如图13的(b)所示,保持机构60成为保持用状态r+。保持用状态r+是如下状态:容许移动台30从转台40的缘侧向中央侧移动,而阻止移动台30从中央侧向缘侧移动。

如图14所示,护理吊举装置1具备检测器80和控制装置90。检测器80具备:检测器主体85、传递构件81以及复位弹簧82。传递构件81构成为能够沿上下方向位移。如图14的(a)所示,在移动台30未在转台40的中央部时,传递构件81利用自身重力和复位弹簧82的作用力而向下方下降,由此将检测器主体85的开关86向下方按压。另一方面,如图14的(b)所示,在移动台30到达转台40的中央部时,传递构件81被移动台30推起,由此不再按压开关86。在开关86未被按压时,检测器主体85向控制装置90发送检测信号。

如图14的(c)所示,控制装置90基于该检测信号对台用马达53和凸轮用马达73进行控制。控制装置90构成为能够利用控制器95来切换成直行模式或方向转换模式。

在将控制装置90设为直行模式时,如图15的(a)所示那样,设为保持解除状态r-。此时,即使如图15的(b)所示那样移动台30到达转台40的中央部而接收检测信号,也不使转台40旋转。因而,如图15的(c)所示,移动台30按照原样直行。

另一方面,在将该控制装置90设为方向转换模式时,如图16的(a)所示那样,设为保持用状态r+。此时,在如图16的(b)所示那样移动台30到达转台40的中央部而接收检测信号时,使转台40如图16(c)所示那旋转样90°,从而从第一状态s1和第二状态s2中的一方变更成另一方(在图中,从s1变更成s2)。之后,如图16的(d)所示,设为保持解除状态r-。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a]无论是从第一状态s1变更成第二状态s2,还是从第二状态s2变更成第一状态s1,都能够进行方向转换,因此,即使不使转台40恢复到原本的状态,也能够连续地进行方向转换。

[b]由于转台40仅在90°的范围内旋转,因此,将与转台40相连的配线等设为仅容许该90°的旋转的长度即可,该配线等不容易产生缠绕或扭转。

[c]由于存在保持机构60,因此,在转台40旋转时,移动台30不会摇晃。

[d]由于存在控制装置90,因此,步行障碍者h、其护理者等护理吊举装置1的使用者仅选择直行模式或方向转换模式即可,而无需单独地操作旋转装置50和切换装置70。因而,操作简单。

[e]在方向转换模式下,在移动台30未在转台40的中央部停止而与保持构件61碰撞的情况下,冲击吸收用弹簧67压缩,从而将冲击吸收。

[f]通过使台用旋转构件54向第二旋转方向d2旋转180°,从而从第一状态s1切换成第二状态s2,通过进一步向该第二旋转方向d2旋转180°,从而从第二状态s2切换成第一状态s1,因此,无需使台用马达53反转。

[g]通过使凸轮用旋转构件74向第二旋转方向d2旋转180°,从而从保持用状态r+切换成保持解除状态r-,通过进一步向该第二旋转方向d2旋转180°,从而从保持解除状态r-切换成保持用状态r+,因此,无需使凸轮用马达73反转。

附图标记说明

1护理吊举装置

10一方向轨道

20另一方向轨道

30移动台

31突出部

32辊

38吊具

40转台

41第一轨道

42第二轨道

50旋转装置

53台用马达

54台用旋转构件

55台用传递机构

60保持机构

61保持构件

65保持用弹簧

67冲击吸收用弹簧

70切换装置

72凸轮旋转装置

73凸轮用马达

74凸轮用旋转构件

75凸轮用传递机构

77圆盘凸轮

80检测器

90控制装置

d1第一旋转方向

d2第二旋转方向

h步行障碍者

g引导板部

s狭缝

r+保持用状态

r-保持解除状态

r+保持用位置

r-保持解除位置

p+按压位置

p-非按压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