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厚朴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620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厚朴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荨麻疹(urticarua)俗称风团、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症状是局部或全身性皮肤上突然成片出现红色肿块,甚痒。乍发乍退,不留痕迹,日或反复数次。急性的旬日可愈,慢性的往往持续数月。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但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例如嗜睡、口渴、多尿、咽喉痛、困倦、虚弱感、心悸、皮肤瘀斑、出血倾向。

荨麻疹在中医上称为瘾疹。采用中医治疗副作用小,从内调理,标本兼治,是治疗荨麻疹的更好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厚朴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其针对荨麻疹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到标本兼治之效果。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厚朴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厚朴7-11,五加皮7-11,桑白皮12-18,干姜4-8,大腹皮6-12,白藓皮12-18,丹皮6-12,赤茯苓12-18,冬瓜皮12-18,白扁豆12-18,川槿皮6-12。

本发明中药物的机理分析:

厚朴,味苦,性寒,入肺、肝、肾经,有清热,凉血功效。能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

五加皮,味微苦;辛;性温。归脾;肾;心经。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

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经、脾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干姜辛、热。归脾经、胃经、肾经、心经、肺经。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

大腹皮辛,微温。入脾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长于行气疏滞、宽中除胀,又能利水消肿,行气之功有助水湿排泄。

白藓皮味苦,寒。入脾、胃经,兼入膀胱、小肠经。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丹皮性寒,味苦,归心;肝;肾;肺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茯苓甘,平,无毒,入心、胃、小肠、膀胱。治疗浮肿、小肠、膀胱湿热、小便短赤。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治泻痢。

冬瓜皮,味甘,性凉。归脾、小肠经。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白扁豆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川槿皮能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治肠风泻血,痢疾,脱肛,白带,疥癣,痔疮。

本发明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片剂、颗粒剂和丸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含厚朴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厚朴7,五加皮7,桑白皮12,干姜4,大腹皮6,白藓皮12,丹皮6,赤茯苓12,冬瓜皮12,白扁豆12,川槿皮6。

实施例2

一种含厚朴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厚朴8,五加皮8,桑白皮14,干姜5,大腹皮7,白藓皮14,丹皮7,赤茯苓14,冬瓜皮14,白扁豆14,川槿皮7。

实施例3

一种含厚朴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厚朴9,五加皮9,桑白皮16,干姜6,大腹皮8,白藓皮16,丹皮8,赤茯苓16,冬瓜皮16,白扁豆16,川槿皮8。

实施例4

一种含厚朴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厚朴10,五加皮10,桑白皮18,干姜8,大腹皮10,白藓皮18,丹皮10,赤茯苓18,冬瓜皮18,白扁豆18,川槿皮11。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厚朴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厚朴7‑11,五加皮7‑11,桑白皮12‑18,干姜4‑8,大腹皮6‑12,白藓皮12‑18,丹皮6‑12,赤茯苓12‑18,冬瓜皮12‑18,白扁豆12‑18,川槿皮6‑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配方,其针对荨麻疹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到标本兼治之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周尚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尚义
技术研发日:2017.09.13
技术公布日:2018.0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