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5186阅读:10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皮下异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体内异物为急诊科常见的病例,常因异物位置的不确定性,而引起手术时间过长,占用了急诊有限医疗资源,有时还需大量接触x线,对患者和医生身体造成不必要伤害。目前在急诊科床旁fast超声已大量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鉴别,在超声引导或定位下手术切开取出软组织内异物是目前比较高效的方法,有研究表明超声引导或定位下取异物要比反复照射x线、ct等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超声定位引导下行软组织异物取出术,对于大部分异物取出有很高的成功率,但对于某些体积较小,位置较深的异物,需要较大的手术切口,反复探查、钝性分离组织才能找到异物,即使异物最终取出,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远比异物本身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能够对皮下异物进行精准而有效的定位,能够减小手术切口、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程度以及手术时间,提高异物取出的成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包括定位针、套芯、套筒、抓取器,所述套芯外壁与套筒内壁相适配,套芯的远端设有锥形部,锥形部位于套筒远端外,套芯设有沿套芯轴向方向的通孔,通孔贯穿锥形部的尖端,通孔与定位针相适配。

进一步的,还包括抓取器,所述抓取器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的远端连接有抓取部,连接部的近端连接有操作柄,所述操作柄用于控制抓取部开合。

优选的,所述抓取部包括两个爪手,两个爪手的一端正对的铰接在连接部远端的侧壁,爪手为半椭球形壳体,爪手内壁与连接部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操作柄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沿连接部轴线方向的通槽,有拉杆穿过所述通槽,所述拉杆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爪手通过连接线与拉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转轴,转轴垂直于连接部的轴线,拉杆与转轴通过齿轮齿条连接,所述爪手通过连接线与转轴侧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操作柄为手枪形操作柄,所述拉杆为滑动扳机。

优选的,所述定位针、套筒均设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转轴为阶梯轴。

所述套芯长度大于套筒长度,套芯与套筒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大于套筒的长度,抓取部、连接部的尺寸小于套筒的内径。

所述两个爪手的贴合面上均设有锯齿。

优选的,所述锯齿的高度为1mm。

优选的,所述定位针的直径为0.2-0.4mm。

优选的,所述定位针的直径为0.3mm。

优选的,所述定位针的长度为50-200mm。

优选的,定位针的长度设有50mm、100mm、150mm、200mm的规格。

优选的,所述定位针为针灸针。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径为5-30mm,根据异物尺寸不同,套筒具有多种规格,优选套筒内径为5mm、10mm、25mm、30mm。

优选的,所述套筒长度为50-200mm。

优选的,套筒长度设有50mm、100mm、150mm、200mm的规格。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包括底面、顶面、侧壁,固定器顶面设有通孔,通孔与套筒外壁相适配,固定器侧壁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设有定位轴,定位轴长度大于定位孔长度。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

步骤1:在超声成像下使用定位针对皮下异物进行定位;

步骤2:使用套芯、套筒,沿定位针的指示建立提取通道;

步骤3:取出定位针、套芯;

步骤4:使用提取器沿提取通道提取异物。

其中,在步骤1中,具体步骤为:

步骤11:使用至少两个超声发生源对异物进行成像,判断异物位置,所述两个超声发生源的发声方向不平行;

步骤12:借助超声成像,用定位针指示异物的方向及深度。

在步骤2中,具体步骤为:

步骤21:将套芯安装在套筒内,将套芯的通孔套在定位针上;

步骤22:按照定位针上刻度指示,压入套芯、套筒;

步骤23:当套筒刻度与定位针刻度相近后,取出套芯,套筒内壁形成提取通道;

步骤24:将固定器套装在套筒外壁,使固定器底面接触人体皮肤,按压定位轴,将套筒锁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超声成像的引导下,使用定位针对异物进行初步定位,定位针具有指示异物方向的作用,而即便一次定位错误,细小的定位针对人体造成的损伤也可以忽略不计,避免了使用手术刀直接沿创口翻找异物对人体造成的损伤;

2、用套芯、套筒沿定位针创建提取通道,可以对异物进行精准定位,其中,具有锥形部的套芯具有减少对组织的破坏的作用,套芯脱离后,套筒还具有包裹异物,使异物无法在组织内移动的作用,方便提取,同时还具有减少手术时间的作用;

3、两个椭圆形壳体的爪手,具有封闭的内部空间,能够有效的防止异物滑落;爪手上的锯齿,具有更加轻松的咬住异物的优点;

4、阶梯转轴的设置,能够使转轴上的齿轮和连接线连接的转轴呈现处周长上的差距,具有将杆直线行程按比例提高或者按比例降低的作用;

5、定位针上的刻度,具有指示异物深度的作用;而套筒上的刻度,具有精准创建异物提取通道的作用,防止通道长度过低而接触不到异物,或者通过长度过高而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6、固定器的设置,能够将套筒锁紧,使套筒无法相对皮肤表层移动,使异物始终位于套筒远端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异物定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异物提取示意图;

图3为定位针示意图;

图4为套芯示意图;

图5为套筒示意图;

图6为抓取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抓取器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抓取器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a-a视图;

图10为爪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爪手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固定器使用示意图。

图中:1-定位针、2-套芯、3-套筒、4-抓取器、41-抓取部、42-连接部、43-操作柄、44-弹簧、45-拉杆、46-连接线、47-转轴、48-齿轮、49-齿条、5-固定器、51-通孔、52-定位孔、53-定位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皮下异物处理装置,包括定位针1、套芯2、套筒3、抓取器4,所述套芯2外壁与套筒3内壁相适配,所述套芯2的长度大于套筒3的长度,套芯2与套筒3通过螺纹连接;套芯2的远端设有锥形部21,锥形部21位于套筒3远端外,套芯2设有沿套芯2轴向方向的通孔22,通孔22贯穿锥形部21的尖端,通孔22与定位针1相适配,定位针1、套筒3均设有刻度;所述定位针1为针灸针,定位针1的直径为0.2-0.4mm,定位针1的长度为50-200mm,所述套筒3的内径为5-30mm,套筒3的长度为50-200mm;根据异物尺寸不同,定位针1、套筒3具有多种规格,定位针1的直径优选0.3mm,定位针1的长度设有50mm、100mm、150mm、200mm四种规格,套筒3内径设有5mm、10mm、25mm、30mm四种规格,套筒3的长度设有50mm、100mm、150mm、200mm四种规格。

还包括抓取器4,所述抓取器4包括连接部42,连接部42的远端连接有抓取部41,连接部42的近端连接有操作柄43,所述操作柄43用于控制抓取部41开合,抓取部41、连接部42的尺寸均小于套筒3的内径,连接部42的长度大于套筒3的长度。

所述抓取部41包括两个爪手,爪手为半椭球形的壳体,两个爪手相适配,如图9所示;同时为使两个爪手能够更好的咬住异物,所述两个爪手的贴合面上均设有锯齿,两个爪手上的锯齿相适配,锯齿的高度为1mm,如图10所示。所示两个爪手的一端正对的铰接在连接部42远端的侧壁上,爪手内壁与连接部42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44,弹簧44为压缩弹簧,在无外力的状态下,两个爪手处于张开状态,所述操作柄43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沿连接部42轴线方向的通槽,有拉杆45穿过所述通槽,所述拉杆45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连接部42为中空管,所述爪手的内壁设有连接线46,连接线46通过连接部42的中空与拉杆45连接,如图5所示。

如图6所示,所述壳体内设有转轴47,壳体上相应的设有轴座,转轴47垂直于连接部42的轴线,拉杆45与转轴47通过齿轮齿条连接,齿轮48安装在转轴47上,齿条与拉杆45连接,拉杆45滑动时带动转轴47转动,所述爪手内壁通过连接线46与转轴47的侧壁连接。

如图7所示,为便于使用者握持,所述操作柄43为手枪形操作柄,所述拉杆45为滑动扳机。

如图8所示,所述转轴47为阶梯轴,齿轮48安装在转轴47上,连接线46与转轴47的轴肩的侧壁连接,齿轮48的直径与转轴47的轴肩直径不相等,转轴47的轴肩的直径大于齿轮48的直径,因此拉杆45移动较少的距离便能够使两个爪手闭合。

如图12所示,还包括固定器5,所述固定器5透明,固定器5包括底面、顶面、侧壁,固定器5顶面设有通孔51,通孔51与套筒3外壁相适配,固定器5侧壁设有定位孔52,定位孔52内设有定位轴53,定位轴53长度大于定位孔52长度。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

步骤1:在超声成像下使用定位针对皮下异物进行定位;

步骤2:使用套芯、套筒,沿定位针的指示建立提取通道;

步骤3:取出定位针、套芯;

步骤4:使用提取器沿提取通道提取异物。

其中,在步骤1中,具体步骤为:

步骤11:使用至少两个超声发生源对异物进行成像,判断异物位置,所述两个超声发生源的发声方向不平行,优选两个超声发生源的发声方向垂直;

步骤12:借助超声成像,用定位针指示异物的方向及深度,当两个超声图像上同时显示定位针远端与异物重合时,完成异物的定位。

在步骤2中,具体步骤为:

步骤21:将套芯安装在套筒内,将套芯的通孔套在定位针上;

步骤22:按照定位针上刻度指示,压入套芯、套筒;

步骤23:当套筒刻度与定位针刻度相近后,取出套芯,套筒内壁形成提取通道,异物则位于提取通道的远端处;

步骤24:将固定器套装在套筒外壁,使固定器底面接触人体皮肤,按压定位轴,将套筒锁紧。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