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婴儿护脐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9847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婴儿护脐贴。



背景技术:

新生儿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的伤口,又有丰富的血液,是病原菌生长的好地方,如处理不当,病菌就会趁机而入,引起全身感染,导致发生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的脐带会在3~7天自然脱落,这段时间以及脐带脱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对脐部精心护理,保持脐部干燥、消毒消炎,防止感染等。传统方法是采用灭菌纱布,该敷料虽然透气、引流性好,但容易与组织粘连,易造成新生儿脐部新的损伤,从而导致脐带愈合延迟,给新生儿带来痛苦等弊端。目前临床上出现一些新生儿脐部护理产品,大多以纱布制成,功能单一;为了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需要一定的护理液配合该脐部护理产品同时使用,消毒和保持干燥操作仍然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婴儿护脐贴,结构简单,护理液可以涂覆于容脐槽和给药环片上,能够保证婴儿脐带可以得到有效护理,同时将婴儿脐带置于容脐槽内,无需灭菌纱布缠绕,保证了良好的透气性,且不易与组织粘连,避免造成新生儿脐部新的损伤,防止产生给新生儿带来痛苦等的弊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婴儿护脐贴,包括上贴片、粘贴片a、容脐槽、透脐孔、粘贴片b、粘贴片c、护脐底片、给药环片和粘贴片d,所述透脐孔处于所述护脐底片的中央,所述上贴片的下端安装在所述透脐孔的左侧,给药环片安装在所述护脐底片中央且其处于所述透脐孔底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容脐槽处于所述上贴片的右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粘贴片c和所述粘贴片d分别安装在所述护脐底片底部的左右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粘贴片a安装在所述上贴片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粘贴片b安装在所述护脐底片顶面的右部。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容脐槽和给药环片上可以涂覆护理液,能够保证婴儿脐带可以得到有效护理,。

2、本发明的容脐槽内可以放置婴儿脐带,无需灭菌纱布缠绕,保证了良好的透气性。

3、本发明不易与组织粘连,避免造成新生儿脐部新的损伤,防止产生给新生儿带来痛苦等的弊端。

4、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5、本发明产品性能好,使用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中:1-上贴片,2-粘贴片a,3-容脐槽,4-透脐孔,5-粘贴片b,6-粘贴片c,7-护脐底片,8-给药环片,9-粘贴片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婴儿护脐贴,包括上贴片1、粘贴片a2、容脐槽3、透脐孔4、粘贴片b5、粘贴片c6、护脐底片7、给药环片8和粘贴片d9,透脐孔4处于护脐底片7的中央,上贴片1的下端安装在透脐孔4的左侧,给药环片8安装在护脐底片7中央且其处于透脐孔4底部的一端。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容脐槽3处于上贴片1的右端面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粘贴片c6和粘贴片d9分别安装在护脐底片7底部的左右两端。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粘贴片a2安装在上贴片1的上端。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粘贴片b5安装在护脐底片7顶面的右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本发明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通过粘贴片c6和粘贴片d9将护脐贴贴到婴儿脐部附近,婴儿脐带通过透脐孔4放置于容脐槽3内,而容脐槽3和给药环片8上可以涂覆护理液,当婴儿脐带放置好后,上贴片1通过粘贴片a2与粘贴片b5的粘连作用,与护脐底片7平行放置,保证婴儿脐带能够得到有效护理,且不影响婴儿护理巾的包裹。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婴儿护脐贴,包括上贴片、粘贴片A、容脐槽、透脐孔、粘贴片B、粘贴片C、护脐底片、给药环片和粘贴片D,透脐孔处于护脐底片的中央,上贴片的下端安装在透脐孔的左侧,给药环片安装在护脐底片中央且其处于透脐孔底部的一端。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汇鲤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7
技术公布日:2018.0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