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9846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贴,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贴。



背景技术:

膏药贴,药贴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药品,但是这类药贴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而且是比较大面积的覆盖皮肤,这样就会造成皮肤不透气,虽然此类药贴都设有透气孔,但是透气孔只能对应该透气孔面积大小的皮肤进行透气,而对于其他被药贴覆盖的皮肤却没有任何作用,另外透气孔对应的皮肤也无法用药贴施药,也就是说这种透气孔是以减少病灶部分的施药皮肤的面积为代价来达到一小部分皮肤透气的作用,另外药贴贴在皮肤上,使得施药的这部分皮肤的收缩伸展的功能受到很大的阻碍,一方面会影响人体正常的运动,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人体的舒适度的下降,这是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贴,其特征在于:外侧为无纺布制成,内侧附有药贴,药贴由粘性药贴条和非粘性药贴条相互交错排列连接。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治疗关节炎的透气药贴,进一步的,非粘性药贴条上均匀排列透气孔。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透气的药贴,进一步的,非粘性药贴条中间设置第一条棒。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贴,进一步的,第一条棒是底面为圆缺的柱体。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具有局部按摩功能的药贴,进一步的,非粘性药贴条包裹着第一条棒的圆弧部分。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治疗关节痛的透气药贴,进一步的,所有第一条棒的端部连接着第一手柄。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提高施药效率的透气药贴,进一步的,非粘性药贴条上均匀并上下交错排列透气孔。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透气的治疗筋骨痛药贴,进一步的,第一条棒的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端部的半径大于透气孔,所述凸起端部以下的半径小于透气孔,凸起的端部以下卡在透气孔中。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治疗腰椎病的透气药贴,进一步的,第一条棒和凸起为一体连接的空心物体,外侧为pvc材质,内部充满空气。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透气药贴,进一步的,第二条棒由底面为圆缺的柱体与横片交错相连而成,第一条棒的中间有条卡缝与第二条棒的横片相互对应卡接,第二条棒与第一条棒垂直相交。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贴,进一步的,非粘性药贴条相互垂直,并包裹着第一条棒与第二条棒的圆弧部分。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透气药贴,进一步的,非粘性药贴条的透气孔为细长缝隙孔,细长缝隙孔的长度为3-5倍的自身的宽度。

进一步的,非粘性药贴条的透气孔为细长缝隙孔,透气孔的长边与非粘性药贴条平行。

进一步的,所有的第二条棒的端部连接着第二手柄。

本发明成本低,效率高,解决了普通药贴,施药时对皮肤表面的透气性差,并且解决了普通药贴的透气孔是以减少对病灶部分的施药皮肤的面积为代价来达到一小部分皮肤透气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药贴既能透气又不会减少施药的皮肤面积。本发明的药贴可以广泛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风湿骨痛,关节炎,筋骨痛,关节痛,肩周炎等等的各类药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方式三的截面图。

图5为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方式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方式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方式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方式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方式七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粘性药贴条,2非粘性药贴条,3透气孔,4第一条棒,5凸起,6第二条棒,7卡缝,8第一手柄,9第二手柄,10横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贴,外侧为无纺布制成,内侧附有药贴,药贴由粘性药贴条1和非粘性药贴条2相互交错排列连接。非粘性药贴条2由于与皮肤不胶粘,且两头通气,透气性比较强。

实施方式二,参见图2,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贴,非粘性药贴条2上均匀排列透气孔3。透气孔3增加其透气性。

实施方式三,参见图3-4,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贴,非粘性药贴条2中间设置第一条棒4。第一条棒4是底面为圆缺的柱体。非粘性药贴条2包裹着第一条棒4的圆弧部分。使用时,先将药贴贴在皮肤上面,然后抽出第一条棒4,使得非粘性药贴条2中间为左右贯通的中空型,非粘性药贴条2虽然没有紧密地粘在皮肤上,由于药贴为无纺布制成,质的比较软容易塌陷,很容易接触到需要施药的皮肤,再加上人体的各种活动,非粘性药贴条2会在施药皮肤上产生摩擦,这种摩擦一方面可以对皮肤进行有效地施药,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提高皮肤对药的吸收作用。一般普通药贴贴在皮肤上,使得施药的这部分皮肤的收缩伸展的功能受到很大的阻碍,一方面会影响人体正常的运动,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人体的舒适度的下降。而本发明的设计可以使得非粘性药贴条2的面积大于实际施药的皮肤面积,这样可以提高药贴的延展性,使得施药的皮肤收缩拉伸不受药贴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非粘性药贴条2中间为左右贯通的中空型,两头的透气口更大,透气性更强。

相对圆柱体而言,第一条棒4是底面为圆缺的柱体,由于柱体接触皮肤的面为平面,在药贴粘贴皮肤的过程中第一条棒4更稳定,不容易移位。

而且非粘性药贴条2的面积大于实际施药的皮肤面积,非粘性药贴条2上均匀排列透气孔3。由于非粘性药贴条2对皮肤的摩擦作用,透气孔3对应的皮肤也会被附近的非粘性药贴条2接触,这样就不会有透气孔3的皮肤接触不到药的情况,从而解决了透气孔3对应的皮肤也无法用药贴施药的技术问题,也就是说透气孔3是不需要以减少病灶部分的施药皮肤的面积为代价来达到一小部分皮肤透气的作用。

实施方式四,参见图5,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贴,所有第一条棒4的端部连接着第一手柄8。这样可以一次性将所有的第一条棒4抽出。

实施方式五,参见图6-7,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贴,非粘性药贴条2上均匀并上下交错排列透气孔3。第一条棒4的设有凸起5,所述凸起5端部的半径大于透气孔3,所述凸起5端部以下的半径小于透气孔3,凸起5的端部以下卡在透气孔3中。第一条棒4和凸起5为一体连接的空心物体,外侧为pvc材质,内部充满空气。

这样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在粘贴药贴时第一条棒4移位,利用凸起5卡住第一条棒4,这样就将第一条棒4和药贴固定在一起,在粘贴药贴时,就不会移位。均匀并上下交错排列透气孔3是为了使得凸起5卡住第一条棒4的固定点位置更为分散,也就固定点是呈非线性排列,这样固定更加牢固。当需要抽取第一条棒4时,只需要将第一条棒4的一侧剪开,将空气放出来,第一条棒4的体积就会缩小,并且很容易抽出来。

实施方式六,参见图8-9,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贴,第二条棒6由底面为圆缺的柱体与横片10交错相连而成,第一条棒4的中间有条卡缝7与第二条棒6的横片10相互对应卡接,第二条棒6与第一条棒4垂直相交。非粘性药贴条2相互垂直,并包裹着第一条棒4与第二条棒的圆弧部分。

这样设计可以使得药贴上下左右都能够通风,并且由于第一条棒4和第二条棒6为卡接,并且互相垂直,这样在粘贴药贴时,第一条棒4和第二条棒6都不容易移位。使用时,先将药贴粘贴在病灶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先抽出第一条棒,然后再抽出第二条棒。当然第一条棒4和第二条棒6都可以为空心物体,外侧为pvc材质,内部充满空气。释放空气以后,更容易抽出条棒,防止抽出条棒的过程中,与皮肤产生摩擦,可能会造成皮肤破损,影响治疗。

实施方式七,参见图10,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贴,非粘性药贴条2的透气孔3为细长缝隙孔。非粘性药贴条2的透气孔3为细长缝隙孔,细长缝隙孔的长度为3-5倍的自身的宽度。透气孔3的长边与非粘性药贴条2平行。所有的第二条棒6的端部连接着第二手柄8。这样设计的作用是由于非粘性药贴条2的面积大于施药皮肤的面积,具体的来说是非粘性药贴条2的宽度大于施药皮肤的宽度,而非粘性药贴条2的长度和施药皮肤的长度是相同的,这就意味着,非粘性药贴条2和皮肤会产生宽度方向的摩擦,而长度方向不会产生摩擦。因此,非粘性药贴条2的透气孔3为细长缝隙孔,细长缝隙孔的长度为3-5倍的自身的宽度。透气孔3的长边与非粘性药贴条2平行。由于细长缝隙孔的宽度比较小,再加上非粘性药贴条2和皮肤会产生宽度方向的摩擦,因此透气孔3所对应的皮肤很容易被透气孔3长边周围的非粘性药贴条2通过互相摩擦而进行施药。同样大小的透气孔3,细长缝隙孔且孔的长边与非粘性药贴条2平行的,相对于普通圆形的透气孔3,其透气孔3对应的皮肤更容易被施到药。普通圆形透气孔3,由于宽度比较大,圆形的中间部分所对应的皮肤很可能施到很少的药,甚至不能被施到药。

设计第二手柄8的作用,可以一次性将所有的第二条棒6抽出。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还可各技术特征重新组合更多实现方式,凡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依本申请所做的等效修饰和现有技术添加均视为本发明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