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标本留取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9495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尿标本留取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尿标本留取器具,属于医用耗材技术领域,其中尿标本的全称是尿常规标本。



背景技术:

尿标本是指做尿常规检查时所留取的尿样,而尿常规检查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需要留取尿标本的疾病占比非常大,医院每天都需做大量的尿常规检查。

正确留取尿样看似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事情,但其中却有较多的注意事项,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检查结果而造成误诊,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外溢污染等问题。

尿标本容器的选择一直是困扰医护人员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医院最常见的尿标本留取方法是,患者先用一个接尿杯接取尿液,然后再将接尿杯接取的尿液倒入试管。而尿标本的留取则要求如果有条件,原则上要在清理尿道口及附近区域后再留尿,主要是避免外生殖器、尿道口及周围皮肤上的分泌物等污染尿液,由于通常没有这种条件,因此,现在通常要求是留取中段尿,具体是先排掉前一小段,留取中间的一段,最后一小段也直接排掉。

目前常用接尿杯的容积一般在30~60ml,口径一般在4~5cm,例如30ml中号尿杯,单只重量0.9克,杯口内径为4.5cm,高度为3.2cm,单只价格约0.2元。该接尿杯通常具有一个小把手和一个倾倒嘴。由于口径比较小,并且杯内深度比较小,即便是男性患者,也容易产生尿液迸溅或者外溢。相对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接尿更加困难,几乎都会产生尿液外溢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尿标本试管容量一般是10~12ml,之所以采用容积相对比较大的接尿杯,例如60ml接尿杯,并不是因为疾病检测需要那么大量的标本,而是为了方便接尿,避免尿液瞬间过量外溢。

此外,使用接尿杯接尿时,为了接取中段尿,往往需要在初段尿后,强行憋住,再将尿杯置于合适位置,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合适位置的选择非常困难。

在接尿时,实际还存在一个条件,只是这个条件都没有被采纳,通常会被忽略,原则上即便只是接取中段尿,也要求在连续排尿的条件下完成,由于操作比较困难,基本没有医院建议患者这样操作。

另外,尿液作为主要的排出物,对于某些患者,不仅需要留样,还需要确定具体的排尿时间和总尿液量,因此,在某些应用中还需要精确测量尿量。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接尿杯和试管通常都是一次性器具,作为医用耗材使用,这就要求其价格应当非常低廉,例如前述的30ml中号接尿杯,其当前的市场价在单只0.2元左右。作为最常用的医用耗材之一,价格不仅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且还应该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040806a,其应也基于耗材式的构思,提出抛弃式集尿器,其具有一个应当具备一定刚度的集尿罩,并提供一个与集尿罩一体相连的尿液承接室,在集尿罩与承接室间配置一个伸缩颈,其中要求集尿罩罩口及伸缩颈可服贴于女性外生殖器部位。为了确保使用过程的稳定性,在其罩口处设置一可吸水式包覆材料,此外,其还附加了其他结构。首先,由于其各个部件的材质不相同,换言之,其不能像接尿杯那样一次成型,并且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所需要的工序比较多,整体成本控制相对比较困难,与医用耗材低成本的基本原则相悖。此外,作为接尿器具,其仍然需要患者用手辅助,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哪些行动不便的患者。

作为一种构思,防止尿液飞溅是当前女性尿液收集装置的常规构思,其通常都要提供一个类似于前述集尿罩的部件,再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426588u,其提供一个类似于前述集尿罩的接尿本体,为接尿本体固定在患者阴部的固定带,接尿本体下端连接一个具有阀门的输尿管,输尿管则用于连接收集袋,收集袋还设有一个排尿管。此结构比前述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1040806a还要复杂,无法解决因成本过高而不能大范围推广应用的问题。

相对而言,中国专利文献cn206057029u的构思更具有参考价值,其所公开接尿器具有外固定圈和内固定圈,以及连接外固定圈和内固定圈的连接件,其中,外固定圈固定于马桶座上,内固定圈则用于固定收集器。由于外固定圈可以固定在马桶座上,从而解放了患者的双手,并且由于患者可以像常规如厕方式接尿,可以减少污染。不过由于其仍然基于多构件组合的方式,成本控制难度仍然比较大。尤其是,其外固定圈需要考虑与马桶座的固定问题,操作不便。并且其无法解决收集中段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尿量测量,也可用于中段尿接取的尿标本留取器具,其成本易于控制,而有利于推广应用。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尿标本留取器具,专用于女性,包括:

槽部,具有俯视条件下的弓形轮廓,并在相应于弓形轮廓的弦向通过低堰和高堰将槽部内腔底部分成三个子槽,依序为留取槽、主槽和泄流槽;其中,主槽槽底和泄流槽槽底均开有泄流孔,留取槽设有倾倒嘴;

密封贴,通过粘结方式贴置在主槽槽底和泄流槽槽底,用于遮蔽相应泄流孔而形成常闭状态,从而具有测量尿量的常闭状态和撕开密封贴后的尿标本留取状态;

前支撑边,为水平扇环,该水平扇环的内环相应接合于弓形轮廓的弧边;以及

后支撑边,为水平条形片,该水平条形片接合于弓形轮廓的弦边;

其中,槽部设有容量标尺。

上述尿标本留取器具,可选地,由低堰所确定的主槽的第一容量不小于10ml,且不大于25ml;

由高堰所确定的主槽的第二容量不小于20ml,且不大于50ml;

由低堰所确定的留取槽容量为15~20ml;

槽部总容量不小于400ml,且不大于600ml;

其中,第一容量与第二容量正相关。

可选地,主槽的槽底自低堰侧向高堰侧逐渐降低。

可选地,留取槽的槽底低于主槽槽底。

可选地,低堰相对于主槽的相对高度为1~3mm;

其中,相对高度的基点是低堰侧主槽底壁的最高点。

可选地,主槽、留取槽和泄流槽的底壁均为平壁面,相应底壁与侧壁间为弧形过渡部。

可选地,留取槽的底壁为水平壁面。

可选地,前支撑边的宽度为45~60mm;

后支撑边的宽度为前支撑边宽度1.0~1.5倍。

可选地,所述弓形轮廓为圆角弓形轮廓;

相应地,前支撑边与后支撑边的结合段为弧过渡段。

可选地,位于主槽内的泄流孔至少有两个,相邻泄流孔间距为0.8~1.2mm;

位于泄流槽内的泄流孔为一个,且泄流槽内泄流孔的泄流能力大于主槽内泄流孔总泄流能力。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尿标本留取器具,其可用于尿量测量,也可用于尿标本的接取;首先,其提供一个槽部和用于支撑槽部的前支撑边和后支撑边,使用时,前支撑边支撑在马桶前沿,后支撑边主要用于槽部保持形状,从而可以解放患者双手,而利于留尿。再者,若测量尿量,则使泄流孔保持常闭状态,利用容量标尺测量总尿量;若用于留取尿标本,则撕掉密封贴,前段尿首先进入主槽,并随着位于主槽内的泄流孔的泄流所产生的流体涌力,使随后排入的尿液倾向于向设有泄流孔的一侧流动,而利于前段尿的泄流流出;随着尿量的增多,尿液先从低堰侧溢流,而进入留取槽,并且进入到留取槽的尿液所包含的前段尿的尿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进一步地,随着留取槽被充满,尿量进一步增加,尿液向高堰侧溢流而进入泄流槽,从而泄流在主槽和泄流槽同时进行,所产生的涌力会使后续排入的尿倾向于向远离留取槽侧流动,留取槽内的尿液处于相对静稳状态。当患者整理衣物时,泄流孔基本上可以将主槽和泄流槽内的尿液泄漏干净,从而不影响或者较小的影响留取槽内尿液向试管中注入。同时,整个过程不需要中断小便,即处于连续排尿状态,而与尿标本留取的本意相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一种尿标本留取器具结构示意图(大泄流孔未封堵)。

图2为一实施例中一种尿标本留取器具俯视结构示意图(大泄流孔和小泄流孔均未封堵)。

图3为相应于图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密封贴结构示意图(用于小泄流孔)。

图中:1.主槽,2.倾倒嘴,3.留取槽,4.前支撑边,5.低堰,6.刻度,7.高堰,8.密封贴,9.泄流槽,10.大泄流孔,11.后支撑边,12.小泄流孔。

b.后,f.前。

81.贴片,82.翘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几何学中,弓形是由弧和弦所围成的几何图形,在机械领域,由于机械制图与几何学关系密切,因此诞生了画法几何,并且在机械领域普遍借用几何的概念来命名结构术语,例如六角头螺栓,其螺栓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六棱体,而是端头存在着倒角的结构,以利于扳手套入,在机械领域通常采用相应结构大致所呈现的状态所对应的几何图形来命名该结构。同理,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是包含了槽部结构的尿标本留取器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大致是一种弓形结构,而不是绝对的几何意义上的弓形结构,尤其是其弧线部,也不要求各处半径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马桶前部形状也并非单一圆弧结构,通常是连续的多弧段顺接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蹲马桶时人的朝向为前向,相反的反向为后向,由此可进一步确定左右方向。

图2所示的结构中,掀起马桶座圈,将图中所示的尿标本留取器具放置在马桶上,使前支撑边4支撑在马桶的前边缘,放下马桶座圈,可以使马桶座圈压在前支撑边4和后支撑边11的两端,使尿标本留取器具在马桶上可靠定位,进而可以进行留尿本或者测量尿液总量。

此外,关于前支撑边4和后支撑边11,实际都是板件,使用“边”进行描述主要是适配于弓形结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的尿标本留取器具,其整体上是热塑成型件,材质采用医用塑料,例如医用pe或医用pp等,例如与接尿杯的材质相同,其个体比接尿杯大,与一次性餐盒个体相当,成型模具类同于一次性餐具,成型条件也与多格的一次性餐盒相类似,都主要采用热塑成型,单只成本约0.5~1元,比同规格一次性餐具稍贵,但对于例如接尿杯,其成本仍然在0.2元左右,因此,从成本控制上来讲,完全可以满足医用耗材的条件。

在图1~3所示的结构中,图示除了功能结构外,也主要从成型结构上去考虑,例如图中所示的低堰5和高堰7,从图3中可以看出,其厚度从功能性上来看,越薄越好,但从工艺性上来看,其需要具备一定的厚度,才能够满足成型的需要,其厚度通常需要在3~5mm。

另外,由于前尿段和后尿段的份量大致可以按照二八原则进行区分,即前尿段与后尿段的尿量和大致可以认为占总尿液量的20%(成人有尿意状态,平均可放尿量约为300ml,占比20%,约为60ml),中间尿段占总尿液量的80%(占比80%,约为240ml)。

以下的量值也基本按照前述的尿量充盈状态来计算,对于成人,膀胱充盈一般可放尿100~150ml,有尿意时可放尿150~250ml,晨尿通常高于有尿意时的尿量,一般在250~450ml,取300ml为尿标本留取器具的设计参考值。

由于设计时,如前所述,前尿段和后尿段的量值并不大,因此,低堰5和高堰7在尿标本留取器具规格相对确定的条件下,并不需要太高,不过在图1~3中主要用于突出显示相关结构部,而使用了对特定结构的放大化处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图1~3中所示的尿标本留取器具的主体由槽部和支撑部构成,其直接整体上热塑成型,由于分隔部,即如图1中所示的低堰5和高堰7基于前述的分析可知,整体高度比较低,低于多格餐盒的分隔部,尽管用料是医用材料(餐盒需要使用食品级材料,比常规塑料价格也稍高),但成型难度低,整体成本只比餐盒稍高。

先看尿标本留取器具中的容置功能性部件,即前述的槽部,槽部主要用于承接尿液,而如前所述,其成型主要采用热塑成型,其整体结构相对简单,记用于构建槽部的部分为其壁,例如侧壁和底壁。

槽部开口向上,从而符合承接尿液的构思,因此如图2所示,槽部整体上具有俯视条件下的弓形轮廓,构建弓形轮廓的弦在后,弧在前,与马桶口前部结构适配。

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槽部内部空间,主要是槽内下部被分隔成左右方向上排列的一组子槽。如前所述,左右方向即弓形结构的弦向。用于分隔槽内下部的结构是从槽底突出的堰,如图1中所示的低堰5和高堰7,从而由低堰5和高堰7及槽部下部前后壁面可以确定出主槽1,低堰5和前后壁面则可以确定出留取槽3,而高堰7与前后壁面则可确定出泄流槽9。

低堰5和高堰7主要用于实现不同液位条件下的溢流,从而用于实现中段尿的留取。

加以适应的,在主槽1的槽底和泄流槽9的槽底军设有泄流孔,如图2中所示的位于主槽1内的小泄流孔12和图1中所示的大泄流孔10。

使用时,由于主槽1位于弓形结构弦向的中部,留取槽3和泄流槽9分居于主槽1的两边,按照正常的如厕坐姿,排尿为主槽1所承接,产生第一次溢流是经过低堰5的溢流,产生第二次溢流则是经过高堰7的溢流。

由于主槽1开有小泄流孔12(设计泄流能力小于正常排尿速度,对此,可以根据统计数据取平均值,再取在平均值的一半作为设计泄流能力值),因此在排尿的初期,会产生部分尿液的泄流,并且泄流也会导致所排入尿液的流向倾向性,尿液会向设有小泄流孔12的一侧流动。

对于大泄流孔10,其泄流能力完全基于全部泄流而设计,因此,原则上与小泄流孔12之间的泄流能力之和大于等于前述统计数据的最大值即可,也不易过大。

尽管高堰7高于低堰5,会使得位于留取槽3侧的总尿液量大于由低堰5所确定的留取槽3的容积,但由于如前所述,存在大泄流孔10和小泄流孔12,会使得在高堰7产生溢流后,后续排入的尿液有向图1中右侧移动的倾向性,从而有助于尾段尿在连续排尿状态下的泄流出去,留取槽3内的尿液处于相对静稳状态。

依上所述,排尿完毕后,患者或者需要留取尿本的人员都需要整理衣物,此时间段,泄流孔基本上可以将主槽1和泄流槽9内的尿液泄流干净。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医用塑料,还是其他塑料,其本身都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因此,主槽1和泄流槽9即便是有残存的液体,也不足以影响留取槽3内尿液的倒出。

关于尿液的倒出,如图1所示,留取槽3的后侧设有倾倒嘴2,倾倒嘴2位于后支撑边11上,如前所述,后支撑边11主要用于槽部保持形状,起支撑作用的部份主要是前支撑边4,藉此结构,倾倒嘴2所形成的应力集中对整体的支撑能力影响较小。

另外,涉及到主槽1和泄流槽9内可能残存的尿液,在后续的行文中会有进一步的说明,如图3中的倾斜设计,以及泄流孔在相应槽内的位置。

前述内容主要用于说明尿杯的取得,对于尿量的量取,则需要使相应泄流孔处于密封状态,为相应泄流孔提供密封贴8,这些密封贴8通过粘结方式贴置在主槽1槽底和泄流槽9槽底,用于遮蔽相应泄流孔而形成常闭状态,从而具有测量尿量的常闭状态和撕开密封贴8的尿标本留取状态。

关于密封贴8,其结构可见于附图4,图中可见,密封贴8用于提供密封的功能性部分是一个片体结构,如图中所示的贴片81,另一部分则是撕掉密封贴8时,方便撕扯的翘曲部82,翘曲部82与贴片81本身材质可以相同,贴片81的贴置面涂胶。

泄流孔处于常闭状态时,基于测量尿液总量的需要,不依附于其他器具,例如量筒,而是依靠自身结构即可实现尿液总量的标识,图1中,于主槽1的壁面上设有刻度6。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低堰5形成一级溢流,高堰7形成二级溢流,如前所述,低堰5和高堰7高度都不大,换言之,三个子槽都被填满时,对于大多数的患者而言,都可能还有尿液存量,因此,单一的总量标尺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

不过对于某些患者,首次排尿可能尿量不大,有鉴于此,可以采用双标尺方式,即在主槽的壁面上设置两个标尺,用于标识两个堰都不溢流条件下的尿量测量,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总尿量一般都可以使三个子槽都被填满。

此外,对于前述正常人尿量的描述,以及前段尿和后段尿尿量的占比,主槽1的基本设计参数如下:

由低堰5所确定的主槽1的第一容量不小于10ml,且不大于25ml,基于小泄流孔12的泄流,基本上可以在低堰5溢流前,将前段尿排出。

关于由低堰5确定,在于低堰5产生溢流时,意味着尿量超出了主槽1的容置能力,因此,第一容量由低堰5的高度所确定,记为由低堰5所确定,以下同理。

由高堰7所确定的主槽1的第二容量不小于20ml,且不大于50ml;需额外说明的是,尽管此时产生了低堰5侧的溢流,但受高堰7限制,主槽1内实质增加了容量。

由低堰5所确定的留取槽3容量为15~20ml,留取槽3的容量主要用做尿杯,留尿用的试管容量一般在12ml左右,前述的留取槽3的容量可以满足尿杯量要求。

进而,槽部总容量不小于400ml,且不大于600ml。

其中,第一容量与第二容量在范围上存在交叉,但应当理解,第一容量肯定小于第二容量,以上交叉不代表相同条件下,第二容量小于第一容量,而是第二容量随着第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即第二容量与第一容量正相关。

关于密封贴8的贴置,可以采用微量胶的贴置,也可以采用静电方式贴置,使密封贴8具备一定的粘贴能力即可,并且由于密封贴8位于槽底,有一定的单向阀能力,因此,对粘贴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对于粘贴能力相对较低,还考虑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即揭取难度的问题,显然粘贴能力越低,越有利于揭取,因此,在优选的实施例,密封贴8可以采用静电贴。

对于尿标本留取器具的支撑部分,是与槽体一体的支撑边,支撑板续接在槽口壁面末端,基于整体的热塑成型,图1中所示的前支撑边4和后支撑边11全都相对于槽口翻折向外,并构造为水平边。

其中前支撑边4是一种水平设置的扇环结构,该扇环的内环相应接合于弓形轮廓的弧边,即实现续接而水平延伸,前支撑边4主要用于与马桶前部桶缘接合,形成支撑。

对于后支撑边11,则是一种水平条形片,该水平条形片接合于弓形轮廓的弦边,从后部使槽部保持形状。同理,前支撑边4与后支撑边11一样,也构成尿标本留取器具的骨架部分,用于槽部保持形状。

关于小泄流孔12的位置,应偏置于主槽1的一端设置,偏置的方向是远离留取槽3的一端,从而有利于使尿液向远离留取槽3侧流动,有利于使前段尿和后段尿排出,减少对留取槽3内尿液的影响。的槽底自低堰侧向高堰侧逐渐降低。

相对而言,排尿时,应使尿液直接排入主槽1,因此要求留取槽3尽可能小,此处的小是指占图2所示的俯视结构所对应的水平断面面积,有鉴于此,留取槽3的槽底低于主槽1槽底,换言之,使留取槽3具有相对较大的深度,从而有利于减小留取槽3水平断面的面积。

优选地,低堰5相对于主槽1的相对高度为1~3mm,一方面其高度相对较低,利于成型,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为了有利于整体尿量的测量,应减小第一容量的容积。

其中,相对高度的基点是低堰侧主槽底壁的最高点。

在优选的实施例,主槽1、留取槽3和泄流槽9的底壁均为平壁面,相应底壁与侧壁间为弧形过渡部,该种结构一方面属于工艺性结构,即热塑成型最易于成型的结构,另一方面,弧形过渡部有利于导流,从而使液体向底部集中,有利于尿液的排出,减少对留取槽3的影响。

进而,留取槽3的底壁为水平壁面,易于获得相对较大的容积。而相对地,如图3所示,主槽1的底壁是倾斜的,倾斜的方向是从留取槽3侧向溢流槽9侧倾斜,该种结构基于水往低处流的原理,有利于前段尿的排出。

相应地,如前所述,小泄流孔12处于主槽1的留取槽3侧。

前支撑边4的宽度为45~60mm,一方面与马桶口边缘的宽度大致相同,另一方面,前支撑边4需要具备足够的支撑能力,相对而言,前支撑边4和后支撑边11的厚度可以比尿标本留取器具其余部分稍厚。

关于后支撑边11,其主要用于使槽部保持形状,在使用中不像前支撑边4那样能够受到马桶的直接支撑,其相比于前支撑边4最好有相对较强的保持形状的能力,或者说应具有相对较好的刚度。当然,两个支撑边宽度也可以一致,可选地,后支撑边11的宽度为前支撑边4宽度1.0~1.5倍。

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小泄流孔12有多个,而不是单个相对较大的泄流孔,在于比较大的泄流孔受液体张力的影响较小,尿量偏少时,易于泄流速度偏快,导致无法收集到足够多的尿本。对于小泄流孔12,受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比较大,当尿液比较少时,其泄流速度比较慢,当尿液比较多时,泄流速度增加的比较快。

考虑到表面张力的影响,相邻小泄流孔12间距为0.8~1.2mm,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表面张力的影响。

对于大泄流孔10,其只需要设置一个,如前所述,其主要考虑泄流能力,因此可以开的比较大,原则上大泄流孔10的泄流能力大于所有小泄流孔12总的泄流能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