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11993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防治乳房疾病的中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乳腺增生是常见的女性乳房疾病;近些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低龄化发展;该疾病对于女性健康的危害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该病的主要机制是内分泌失调所致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结构上退行性病变以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生长;表现为乳叶增厚、结节性颗粒、乳房胀痛及乳头溢乳等体征;且与饮食劳倦、情志变化、月经周期等因素息息相关;主要表现为乳房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肿块,状如鸡卵,表面光滑,隐痛或刺痛,严重者呈现持续性重痛,甚者牵引肩、腋窝、肋部、背部;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因而防治药物的开发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西医认为乳腺增生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乳房为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其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内分泌激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从胚胎逐步发育、增殖与复旧交替,最终退化的一系列复杂变化;乳腺增生的发生发展与卵巢内分泌状态密切相关,孕酮分泌减少,雌激素增多,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均是其诱因;乳腺组织作为女性激素的靶器官,生长发育直接受雌二醇和孕酮的影响,内分泌的紊乱即可引起乳腺导管上皮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末梢腺管或腺泡形成囊肿;周期性的激素分泌失调和/或乳腺组织对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西医多采用内分泌治疗方案和手术疗法,还有维生素、碘制剂、利尿药等辅助治疗;但是乳腺增生属内分泌系统疾病,无手术治疗的指征,局部手术切除多不易为患者接受,且复发率高;另一种治疗方案是依照性激素紊乱的病因学理论调节卵巢内分泌趋向正常或阻断激素作用靶点,以缓解临床症状;常用药物有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黄体酮,降催乳素类药物嗅隐亭,雄激素类药物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酮等;这些药物多数是缓解或改善症状,且副作用大,很难使增生后的组织彻底复原,用之不当反而扰乱激素平衡。中医学称乳腺增生为“乳癖”;认为肝肾两经与乳房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冲任两脉;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癖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影响;情志抑郁导致气滞不舒,进而血流瘀滞,蕴结于乳房,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而痛;肝气横逆犯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滞血瘀挟痰结聚为核,循经留聚乳中,乳中结块;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亦是病因,肾为藏精之本,蕴含天癸,天癸激发冲任,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其气血上行为乳,化赤为经,若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月事紊乱,难以孕育,血亏不荣而痛;因而治疗上常采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养血益气等方法。中药防治乳腺增生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因此成为防治乳腺增生的新动向,此类药物的研制与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常见中成药包括逍遥丸、百消丹、乳癖消、犀黄丸、小金丹、乳块消胶囊、乳宁颗粒、桂枝茯苓丸、平消胶囊等,以上药物在防治该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乳腺增生证型复杂多变,大体归为痰瘀阻滞、肝郁气逆、肾虚血亏三类;痰湿型患者多数表现为形体肥胖、倦怠嗜睡,皮肤油垢、体味明显、带下量多稠厚、大便不畅、咯痰粘腻、舌红苔黄腻、经期乳房隐痛;肝郁气滞型症见月经前乳房胀痛难忍、怒时更甚、平素易郁怒、舌质晦暗、失眠多梦;血虚患者面色苍白无光或萎黄、体倦乏力、唇甲淡白、月经量少色淡、经期乳腺增生区隐痛、脉细无力;肾虚症见腰膝酸软、下肢乏力、或耳鸣、夜尿频多、性欲减退、失眠健忘、带下清稀、经期乳房隐痛、舌质淡、脉沉细无力;现有成药针对性较低,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证型。技术实现要素:本中药组合物发明人多年从事乳房疾病防治工作,通过众多乳腺增生患者诊疗用药的筛选,并经过动物实验验证,确定了疗效肯定的中药组合物,从而完成了本项发明。发明人认为:女子以血为本。《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女子14岁左右开始月经周期,经血的流失容易造成贫血;肝脏体阴用阳,血液的亏少导致肝藏血不足,肝木失养,肝气郁结,气郁则血行受阻、水液代谢障碍,瘀血留滞、水湿积聚;瘀血痰浊留滞体内而成结节;女子乳房部位是最为常见的结节之处,因而乳腺增生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养血疏肝是治疗该病的首要方法,辅以活血化瘀、利水祛痰等。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疗效确切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选择白芍、赤芍、白术、益母草、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八月札、路路通、三颗针、桦木皮、漏芦、青黛15味中药组合发挥协同作用。白芍(ranunculaceae)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味微苦而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是治疗血虚肝郁证的首选药物;主要成分有芍药甙、单萜芍药吉酮、单宁、儿茶素、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鞣制、β-谷甾醇、淀粉、粘液质、挥发油、多种金属元素及17种氨基酸。主要成分白芍甙静脉滴注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可显著抑制小鼠耳二甲苯所致的炎症;对急性、慢性和免疫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通过抑制炎症局部致炎因子,如前列腺素e2白三烯b4的合成而抑制松果腺切除引起的大鼠足爪过度肿胀,且协调褪黑素;通过抑制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分泌而有效改善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抑制其过度增殖反应和产生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和前列腺素e2的水平,并且明显抑制胶原性关节炎大鼠功能亢进的滑膜细胞;下调滑膜组织中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及降低bcl-2/bax的比值,从而治疗胶原性关节炎;白芍甙尚有镇痛作用;白芍水提液静脉滴注可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通过利用大鼠热板反应和扭体反应检测白芍甙对痛觉的影响,发现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扭体和嘶叫,且不被纳洛酮阻断;白芍具有抗胆碱能作用,也是其止痛功效发挥的机制。白芍是重要的保肝中药之一,近年来对其保肝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发现芍药水煎液预防给药可使小鼠肝损伤后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血清蛋白下降、肝糖原含量降低,并使形态学上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恢复,超微结构肝细胞内线粒体的肿胀、内浆网的空泡变性、溶酶体的脱落也明显改善。白芍是防治妇科疾病的要药,养血调经的四物汤中,白芍是重要组成药物,亦是经行腹痛及崩漏的常用中药;本品能够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善治血虚肝郁、胁肋疼痛、肌肉拘挛,成药逍遥散、芍药甘草汤、芍药汤、痛泻要方等复方中均大剂量应用本药。本发明中以芍药为君药,大剂量使用,发挥其养血柔肝之功效,同时辅助以其他药物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行气导滞、缓急止痛。《注解伤寒论》中记载:“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白芍长于补虚,赤芍长于泻实”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得到证实;白芍与赤芍虽同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但是二者由于产地、形态、品质、组分的不同而功效各异;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将白芍定为芍药paeonialactiflora.的干燥根,将赤芍定为川赤芍(p.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同时对二者的功用加以区别;白芍与赤芍的药理作用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总提物组(白芍)、水溶性提取物组(白芍和赤芍)对耳廓肿胀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总提物组(白芍和赤芍)、脂溶性提物组(赤芍)对腹腔色素渗出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有效延长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白芍对抑制炎性水肿及渗出均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其作用不如赤芍。赤芍含有芍药甙、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乙酯、熊果苷、芍药醇、氧化芍药苷、苯甲酸芍药苷、儿茶素、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β-谷甾醇-α-葡萄糖苷、4-乙基-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甙、芍药吉酮、芍药新苷、β-蒎-10-烯基-β-巢菜甙、芍药新甙、芍药内酯a、胡萝卜苷、山柰酚等成分。赤芍通过抑制凝血酶和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抗血栓作用;赤芍总苷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聚集,降低全血黏度,减少血栓的生成;赤芍能够激活纤溶酶原,使凝固的纤维蛋白溶解;水提液能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强度,同时升高血浆中6-keto-pgf1a的水平,调节大鼠血清no/et的平衡;显著增加小鼠耳廓毛细血管开放量、细动脉和细静脉血管口径,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赤芍提取物在体外使血小板粘附与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内camp含量升高。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的功效;赤芍亦是妇科常用中药,且多与白芍相须为用;其能够祛瘀行滞并缓解疼痛,用于血虚经闭、痛经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诸证,其在本方中发挥活血散结之功效,消除乳房瘀血肿痛;本品还具有清除血分郁热、祛瘀而散肿消痈之功效,血瘀日久化热,化腐成脓,赤芍在消除瘀血肿块的同时预防乳痈的发生。赤芍作为君药白芍的同科植物,在本发明中充当臣药,在君药养血疏肝的基础之上活血清热,滋补而不留瘀滞。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是菊科苍术属的植物,花头根茎入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备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临床多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疾病的防治。主要成分包括苍术酮、苍术醇、白术内酯a、白术内酯b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术能够有效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提高sod活性,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白术煎剂能够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白术制剂试管内实验显示其对许兰氏毛菌、同心性毛菌、石菌样小孢子菌、星形奴卡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色链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白术力专健脾益气,脾位于中焦,灌溉四旁,升清降浊,脾气健运则水谷化生精微营养四肢百骸,糟粕排出体外,无水湿痰浊瘀血留滞经络,从源头遏制瘀血痰浊的生成。本发明中白术的用量略少于白芍,在全方中充当臣药。泽兰(eupatoriumjaponicumthunb)为唇形科双子叶植物地瓜苗的茎叶;气辛味苦,性微温,入肝、膀胱经;具有活血祛瘀,利水消肿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论治血瘀经闭、痛经、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淤血阻滞、水瘀互阻之水肿等病症。时珍曰∶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泽兰走血分,故能治水肿,涂痈毒,破瘀血,消癥瘕,而为妇人要药。《本经》记载其主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别录》认为该药通九窍,利关节,养血气,破宿血,消癥瘕,通小肠,长肌肉,消扑损瘀血,治鼻血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泽兰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葡萄糖甙,鞣质和树脂;以及黄酮类,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皂甙,多种糖类。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泽兰具有以下药理作用:(1)抗凝血。泽兰水煎剂可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减轻大鼠动静脉血栓质量;延长家兔血浆复钙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升高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水煎剂体外可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2)改善血液流变性。泽兰水煎液可降低家兔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压积,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可改善高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推注所造成的血瘀模型大鼠的红细胞变形性,抑制红细胞聚集,对红细胞膜的流动性也有增加的趋势。(3)改善微循环。泽兰水煎剂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积,改善微循环并发挥抗菌作用;增加正常家兔球结膜功能毛细血管的开放数目;改善高分子右旋糖酐致家兔微循环障碍模型微血流流态,减少粒线流、断线流和絮状流,明显增加功能毛细血管中的交点记数以及全视野。泽兰具备活血与利水的双重功效,即可清除瘀血,也可利水除湿,尤其适用于水湿瘀血互结之证,在本方中用量较大。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heterophyllussweet.)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苦、微寒,归心、肝、膀恍经,功效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产后腹痛、跌打伤痛、小便不利、水肿、痈肿疮疡。益母草及其复方制剂是临床妇科疾患的常用药物,研究证明生物碱是益母草的主要化学成分,总生物碱含量高达1.26%,益母草总生物碱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和抗痛经作用;经典的抗炎模型和公认的类痛经模型对益母草总生物碱进行药理学实验研究表明:益母草总生物碱对缩宫素引起的大鼠在体子宫和pge2引起的小鼠在体子宫强烈收缩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能迅速抑制缩宫素和pge2的活性,且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对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也具有缓解作用;通过拮抗前列腺素而抑制缩宫素诱发的大鼠类痛经性疼痛;益母草总生物碱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渗出性炎症和肉芽肿形成的慢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其治疗盆腔炎等炎症的作用机理;益母草亦可通过影响血液中红细胞的聚集性而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发挥活血之功效。本发明中益母草与泽兰相须为用,发挥强劲的活血利水之功效。夏枯草为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inn.)的干燥果穗;该植物因“夏至后即枯”而得名,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有降压、降糖、抗茵、抗炎、抗过敏及抗病毒等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畏光流泪、乳腺炎、高血压、淋巴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腮腺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等。主要成分包括三萜、甾体类、黄酮类、香豆素类、苯丙素类、有机酸、挥发油、糖类等成分。对特异性免疫机能具有强抑制作用,因而可作为免疫抑制剂;由夏枯草和红糖组成的夏枯草胶囊可上调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夏枯草提取物中的熊果酸、2α-羟基熊果酸、桦木酸及2α、3α-二羟基乌苏-2烯-28酸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抗炎活性;后者对经培养的rbl-2h3细胞中的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出量效关系。夏枯草水煎剂具有抗淋球菌作用,对耐药金葡菌敏感,作用优于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夏枯草中的水溶性阴离子多糖在100mg/ml浓度时对单纯性疱疹病毒l型、2型(hsv-i,hsv-ii)表现出明显的对抗活性。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肝火、散郁结的功效,多用于治疗痰火郁结所致的瘿瘤,又可消散痈肿,在本方中用量较大,软坚散结的同时预防乳痈的发生。佛手系芸香科植物佛手(radixpaeoniaerubra..)的干燥果实,其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本发明中选择其根部切片;本品具有疏肝理气、止痛和胃、燥湿化痰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等疾病。主要成分有挥发油、黄酮类、多糖及微量元素。佛手挥发油对酵母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佛手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佛手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300mg/kg的佛手挥发油给药即能产生明显的抗抑郁作用,600mg/kg的佛手挥发油与经典抗抑郁药氟西汀10mg/kg的效果相当;不同剂量的佛手提取液能明显增加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降低小鼠运动后血乳酸、尿素氮浓度,并能提高小鼠肝脏中糖原的含量,表现出抗运动型疲劳的能力。佛手在燥湿化痰、消除结核的基础上辅助其他药物发挥疏肝行气的功效。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其味苦、辛、酸,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作用,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痰滞气阻胸痹、结胸、子宫脱垂等症。主要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成分。枳实提取物能有效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从而发挥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枳实挥发油对耐药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柠檬烯有祛痰、抗菌的作用;芳樟醇有防腐抗菌、抗病毒、镇静的作用;枳实挥发油能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及小鼠自发活动次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镇痛和中枢抑制作用;枳实提取物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和no含量显著降低,超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枳实提取物具有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肝细胞损伤作用,高剂量时能显著降低血糖。本方中枳实发挥行气、软坚散结的作用。香附,别名雀头香、莎草根,为莎草科莎草属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l.)的干燥根茎;味辛、苦、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脾胃气滞、月经不调等疾病。挥发油为香附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单萜、倍半萜及其氧化物,此外还有黄酮类、糖类、生物碱、酚类及三萜类化合物。香附提取物能显著抑制no、o2-产生,而no和o2-是诱导炎症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其通过抑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no的生成;香附乙醇提取物能诱导对inos发挥重要抑制作用的血红素加氧酶-1的产生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诺卡酮和瓦伦烯作用显著;香附乙醇提取物对脂多糖活化的小鼠巨噬细胞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败血症的小鼠的生存率。香附黄酮低聚物(tofs)通过减少谷氨酸盐、谷酰胺合成酶及增强na+-k+-atp酶活性显著消弱小鼠神经功能障碍;香附挥发油显著延长由镇静催眠药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且呈剂量依赖性;明显减少1.2%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次数,说明香附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香附提取物能有效改善急性血瘀sd大鼠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和凝血酶时间,恢复纤维蛋白原的正常水平;对卵巢功能也显示一定改善作用;通过降低下丘脑中5-羟色胺的代谢率而减轻原发性痛经疼痛综合征。香附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效应,作为行气、止痛、调经常用的药材,香附挥发性成分与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密切相关;α-香附酮可有效抑制未孕大鼠离体子宫肌的自发性收缩,同时抑制由缩宫素引起的离体子宫肌的收缩,且呈剂量依赖性。香附药性和缓,凭借其理气疏肝、活血止痛的功效成为妇科常用药,在本方中辅助臣药发挥活血行气之作用。路路通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tarformosanahance)的干燥成熟果序;其功效为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治疗关节痛痹、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等症;主要成分有桦木酮酸(又称路路通酸)、路路通内酯、齐墩果酸、熊果酸、胡萝卜甙、没食子酸、正三十烷酸、氧化石竹烯等多种萜类化合物及挥发油,其中以桦木酮酸含量较高;路路通酸作为路路通中的主要成分,能够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跖肿胀,对醋酸(h+)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对醋酸引起小鼠疼痛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能明显对抗酵母诱发的大鼠足跖肿胀,表现出一定的抗炎活性。路路通具有锋利的外刺,中医学取象比类分析认为其具有较好的通利功能,在本方中发挥消散瘀结肿块之功用。本发明中所用漏芦为祁州漏芦,祁州漏芦(rhaponticumuniflorum(l.)dc)属于菊科管状花亚科祁州漏芦属植物祁州漏芦的根;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下乳之功效;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漏芦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的记载,且将其列为上品;陶弘景指出“此药久服甚益人”;本品具有杀“粘”、止刺痛、清热、解毒、解表等作用,是妇科及乳腺科的常用中药;含有植物蜕皮激素、黄酮类、萜类、噻吩类、酸类等化学成分;漏芦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水提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有抑制作用,能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延长缺氧情况下的存活时间;乙醇提取物能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巴豆油性耳肿胀,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趾浮肿有促进消退的作用,并能显著抑制大鼠炎性肉芽肿的形成,漏芦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有抑制作用,能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延长缺氧情况下的存活时间,小鼠游泳45min后肝糖原的水平明显增加、乳酸水平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祁州漏芦可以显著诱导小鼠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影响乳腺的乳汁分泌蛋白来提高泌乳质量。漏芦具有通乳、清热解毒之功效,在本方中发挥通透行气,预防乳痈的作用。八月札在本发明中选用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quinala(thumb.)decne】的果实;性平、味苦;具有疏肝、理气、散结的功效;糖和鞣制是其主要成分;水煎液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多与其他疏肝理气药物配伍治疗乳房疾病。三颗针(berberisjulianae)在本发明中选择小檗科植物刺黑珠的根皮及茎皮;性寒,味微苦;具有清热、利湿、散瘀的功效;主要成分包括小檗碱、药根碱、生物碱、甲基转移酶、小檗碱桥形成酸等;三颗针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红色发癣菌等具有抑制作用;对于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血栓模型有拮抗作用。本方中三颗针辅助泽兰等臣药发挥利水活血之作用。桦木皮为桦木科植物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的树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消肿解毒之功效;主要含有白桦酯醇、桦叶烯三醇、芍药醇、香兰醛等成分;水煎剂对肺炎双球菌、卡他奈瑟氏菌及甲型链球菌具有抑制作用;芍药醇、香兰醛等成分具有抗真菌作用;本品对于多种炎症均有效,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十分显著。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叶或茎经加工制成的干燥粉末或团块,本发明中所选用的青黛是上述三种植物的一种或两种、三种组合。青黛性寒,味咸,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之功效,临床多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小儿惊痫等疾病。其主要成分有靛蓝、靛玉红、色胺酮、青黛素等。青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志贺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均具有抑制作用;色胺酮作为青黛的抗真菌活性成分,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癣菌、石膏样小抱子菌、紫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癣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青黛颗粒给药高、中、低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小鼠扭体次数,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和大鼠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镇痛作用呈量效关系。青黛在本方中用量较小,取其清热凉血之功,辅助他药发挥作用。本发明中每味中药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长期的临床及动物实验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在下述重量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疗效:进一步配比为:优选为: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为了使各个组分更好地发挥药效,优选对原料药中的益母草进行特殊提取,对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进行水蒸气蒸馏提取其挥发油。但是这些特殊工艺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优选地,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a)秤取原料药物白芍、赤芍、白术、益母草、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八月札、路路通、三颗针、桦木皮、漏芦、青黛,备用。)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赤芍、白术、八月札、三颗针、漏芦、桦木皮6味中药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2cm为宜,沸腾之后文火煎煮50分钟;第二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1cm为宜,沸腾之后文火煎煮3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过滤获得滤液1,c)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路路通、香附用水蒸气提取方法收集挥发油备用。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路路通、香附的水煎液(水煎液取得方法同步骤b)与滤液1合并,浓缩成比重为1.35的浸膏,加90%-95%的乙醇进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浓缩,在45℃-50℃下干燥,制得干浸膏1。)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益母草加90%-95%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在45℃-50℃下干燥,得干浸膏2。)合并干浸膏1和干浸膏2,将其粉碎成粉,加入所述重量配比的青黛干粉,混合均匀,再粉碎成细粉,喷入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路路通、香附挥发油,再次混合均匀,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粘合剂、润滑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本发明药物具有养血舒肝、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行气解郁等功效,用于乳腺增生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实验例包括本发明药物(简称“乳结清”,缩写为rjq)的药理学实验和临床疗效观察实验。【实验例1】本发明药物对激素诱导大鼠乳房肿大的治疗作用1材料1.1动物sd健康未孕大鼠,雌性,体重180~220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适应性喂养一周。试剂与药品苯甲酸雌二醇(1ml:2mg×10支)和黄体酮(1ml:10mg×10支)注射液均购于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150215、150312),e2、p、prl放免试剂盒购于北京市福瑞生物工程公司(批号为150603),三苯氧胺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5041501)。乳结清(rjq)组方中药饮片购自乐仁堂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河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专家鉴定均为正品,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仪器游标卡尺由东莞市斯帝尔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生产,自动平衡离心机由北京雷勃尔离心机有限公司生产,恒温箱由北京医疗设备二厂产品,组织切片机由德国莱卡公司生产,显微镜由厦门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方法2.1实验用药制备rjq:选取白芍32克、赤芍20克、白术20克、益母草16克、泽兰16克、夏枯草16克、佛手12克、枳实12克、香附12克、八月札12克、路路通9克、三颗针9克、桦木皮6克、漏芦6克、青黛3克作为成人(70kg计)一日用量,再据人与动物用药量体表面积换算法折算大鼠剂量。上述饮片依照说明书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干粉,加水配制成含生药0.36g/ml和0.18g/ml两种浓度的药液,低温保存备用。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rjq低剂量组(1.8g生药/d)、rjq高剂量组(3.6g生药/d)和阳性对照组(三苯氧胺0.55mg/d),大鼠的体重按照200克计算,高于或低于200克体重的大鼠用药量需要折算。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按照药量/大鼠体重(0.5mg/kg),给大鼠后肢外侧肌肉注射雌二醇注射液1次/天,连续25天;25天之后,按照药量/大鼠体重(5mg/kg),肌注黄体酮,1次/天,连续10天;空白对照组每天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天后随机抽实验组2只大鼠处死,取其乳腺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乳腺组织,确认模型制作成功之后进入下一步实验。给药方法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模型组大鼠每天灌服生理盐水10ml/d;阳性对照组灌服三苯氧胺,剂量为0.55mg/d。rjq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1.8g/d、3.6g/d的中药,一天给药1次,连续30天。检测指标及方法2.4.1乳房外观检测末次给药后,大鼠禁食12小时,当日用游标卡尺测量各鼠第二对乳头直径、高度,并观察其外观。血清中e2、p、prl的测定末次给药后,次日将大鼠用乙醚麻醉,腹主动脉抽血3ml,分离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2、p、prl的含量。乳腺病理组织观察自大鼠第2对乳头向基底部最大切面取材,固定于10%福尔马林中,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乳腺病理组织,将大鼠乳腺组织分为4类:无增生、轻度增生、中度增生、重度增生。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检验,并应用spss11.5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1大鼠乳头高度及直径模型组大鼠的乳头高度及直径明显增大,用药组大鼠的乳头高度同模型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各组均可使乳头高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给药组均使乳头直径缩小(p<0.05或p<0.01)。rjq的高低剂量组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见表1)表1rjq对于乳腺增生大鼠乳头高度及直径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以下表同。大鼠血清e2、p、prl水平造模后大鼠血清e2、prl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的e2、prl水平,升高孕激素p水平,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见表2)表2rjq对大鼠血清e2、p、prl激素水平的影响(x±s)4.3对各组大鼠乳腺病理组织的影响镜下可见给药各组乳腺小叶数及每个小叶内腺泡数多于正常乳腺,但远远少于模型组,腺泡及导管扩张、分泌情况也大为减轻。表3结果经ridit检验,用药各组同模型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表3rjq对各组大鼠乳腺病理组织的影响以上实验数据说明rjq能够抑制雌激素引起的乳房肿大;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e2、prl含量,升高p含量;降低镜下乳腺增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rjq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实验例2】本发明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1病例资料:选择门诊患者130例;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20-30岁患者31人,30-40岁60人,40-50岁29人,50-60岁10人,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65人(平均年龄34岁,病程3个月—6年,单侧乳房发病32人,双侧乳房发病33人);对照组65人(平均年龄33岁,病程5个月——8年,单侧乳房发病30人,双侧乳房发病35人);2组资料在年龄、病程、病情上分布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单侧或双侧乳腺疼痛,多具有周期性,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月经前几天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体检发现一侧或双侧乳腺腺体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肿块呈颗粒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界不清;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少数患者可合并有乳头溢液,为浆液性或浆血性,如有上述两条以上者,可初步确认为本病;必要时结合x线、b超、热象图等辅助检测手段以确认本病。治疗方法:治疗组的患者应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胶囊制剂,口服,饭后温开水送服,每次10粒,每日早、中、晚各1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10个疗程。对照组患者服用乳癖消片,严格按照该药的用量标准,2.4mg/片,每次3片,每日早、中、晚各1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10个疗程。疗效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疼痛及肿块均消失,乳头无溢液且维持6个月以上;显效:疼痛消失,增厚的肿块软化并散开,肿块缩小大于50%以上者;有效:疼痛明显缓解,肿块变软,肿块缩小小于50%者;无效:疼痛无缓解,肿块大小、质地无改变: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6531293247.69%96.92%对照组6527321341.54%95.38%上表为用药后的治愈情况。【典型病例】张女士,42岁,自由职业。5年前触及双乳感觉疼痛,触摸发现肿块,每于经行前期及情绪波动时,疼痛严重,伴有嗳气、呃逆、腹胀、乏力等症状;曾自行服用“桂枝茯苓丸”、“逍遥丸”等中成药治疗,症状缓解,未予理会;后因外出与陌生人争吵,之后双侧乳腺疼痛加重,到医院诊治,发现双侧乳房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明显的肿块,有触痛,可活动,乳头无溢液,乳房外观无明显异常;此患者体形瘦高,舌红苔黄;经诊断确认为双侧乳腺增生。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胶囊剂,每日早、中、晚各服用1次,每次10粒,10天为1个疗程,1个月后乳房疼痛减轻,嗳气消失,2个月后疼痛明显减轻,舌苔白,舌质淡红,继续服用3个月后,双乳肿块、乳房疼痛及伴随症状均消失,情绪平和,与周围人和善相处,随访3年未复发。贾女士,32岁,公司职员。一年前偶然发现双侧乳房触摸刺痛,随即通过观察发现该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经前期疼痛,经期减弱,经后疼痛消失;在此期间如遇工作紧张、情绪波动等因素,则疼痛加剧;此人身材中等,体形略瘦,面色晦暗,舌体细,舌质暗红,苔白;b超检查:双侧乳腺小叶纤维性增生,乳钼靶x线检查:双乳腺小叶增生;西医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中医诊断为乳腺增生肝气横逆、气滞血瘀型。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颗粒剂,每日早、中、晚各服用1次,每次10克,水冲服,10天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后恰逢月经周期,乳房疼痛明显减轻,情绪变得较为平稳,继续服用4个疗程,双乳肿块及经期疼痛均消失,超腺体清晰,性激素检查正常,各伴随症状均消失,继续巩固服用4个疗程,随访3年未复发。常女士,23岁,在校大学生。4年前参加高考,因成绩不理想而选择复读,第二年仍未如愿,自此情绪低落,沉默寡言,不善与人接触,进入大学之后与同学相处不融洽;1年前感觉双侧乳房出现小结块,用手触及,隐隐作痛,月经来前,肿块变大,经后复小;b超检测:左侧乳房结块直径最宽约4.2cm,右侧最宽约3.5cm;查体:两乳有坚硬肿块,推之不移,其皮色如常;西医诊断为双侧乳腺增生,双侧乳腺导管扩张;该患者面色少华,精神欠佳,少气懒言,舌淡苔微黄,脉来弦缓,问诊得知食欲不振,月经量少色淡,平日易于疲劳,精神倦怠;中医诊断为乳腺增生肝郁血虚型,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丸剂,每次1丸,每日早、中、晚服用3次,服用1个月后,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情绪较为平和,愿意参与集体活动,3个月后硬块消失,疼痛及伴随症状均无,以饱满的热情走上了工作岗位。邢女士,34岁,药房店长。该患者从事药品零售行业10余年,担任店长5年,业务较为繁忙,午餐常省略,晚餐无准点,此人性情较为急躁,但是由于从事服务性的行业,时常压抑自身情绪;三年前右侧乳房发现肿块,同时伴有抽掣样疼痛,且随情绪波动而加剧,疼痛牵引至右侧手臂与腋下;b超检测:右侧乳腺组织增厚,边界清晰,于右侧乳腺内侧象限可探及大小约19.5mm*9.3m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于内侧的乳晕旁可探及大小约6.3mm*7.1m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右侧乳腺外上象限可探及大小约21.3mm*13.2m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西医诊断为右侧乳腺低回声结节;查体:身体消瘦,右乳房可扣及椭圆形肿块,外观隆起,表面欠光滑,质硬,活动度稍差;问诊获知该患者夜尿频多,月经量少,经期错后,时常头晕乏力,饮食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为乳腺增生脾肾不足、血虚肝郁,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丸剂,每次1丸,每天3次,服用60天后,诸症全消,继续巩固30天,随访3年未见复发。肖女士,35岁,公务员。该患者自幼喜食肥甘厚腻,体态臃肿,喜热畏寒,喜静恶动;5年前单位体检显示左侧乳腺体厚度为18cm,右侧乳腺体厚度为15cm,乳腺组织回声粗糙,结构紊乱,诊断意见为双侧乳腺增生;近1年多来双侧乳房胀痛明显,月经错后;查体乳部双侧均可扣及大小不等,质地较硬的包块,活动度好,表面光滑,触痛明显;舌淡胖,有轻度齿痕,苔白腻,脉沉缓;中医诊断为乳腺增生痰浊湿阻型。服用本发明实施例4口服液,每次10ml,每天3次,服药3个月后,肿块消失,疼痛缓解,继续服用半年后,肥胖体型改善,月经周期正常,面色红润,浑身有力,怕冷症状消失,随访3年未见复发。【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胶囊剂a)秤取原料药物备用,原料药物剂量如下:白芍32份赤芍20份白术20份益母草16份泽兰16份夏枯草16份佛手12份枳实12份香附12份八月札12份路路通9份三颗针9份桦木皮6份漏芦6份青黛3份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赤芍、白术、八月札、三颗针、桦木皮、漏芦6味中药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2cm为宜,沸腾之后文火煎煮50分钟;第二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1cm为宜,沸腾之后文火煎煮3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过滤获得滤液1,c)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用水蒸气提取方法收集挥发油备用。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的水煎液(水煎液取得方法同步骤b)与滤液1合并,浓缩成比重为1.35的浸膏,加90%-95%的乙醇进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浓缩,在45℃-50℃下干燥,制得干浸膏1。)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益母草加90%-95%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在45℃-50℃下干燥,得干浸膏2。)合并干浸膏1和干浸膏2,将其粉碎成粉,再加入所述重量配比的青黛干粉,混合均匀,再粉碎成细粉,喷入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挥发油,搅拌均匀,装入明胶硬胶囊,每粒胶囊约含有本发明复方活性成分1克。【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颗粒剂制备a)秤取原料药物备用,原料药物剂量如下:白芍36份赤芍24份白术24份益母草20份泽兰20份夏枯草20份佛手16份枳实16份香附16份八月札16份路路通11份三颗针11份桦木皮8份漏芦8份青黛5份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赤芍、白术、八月札、三颗针、桦木皮、漏芦6味中药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2cm为宜,沸腾之后文火煎煮50分钟;第二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1cm为宜,沸腾之后文火煎煮3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过滤获得滤液1,c)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用水蒸气提取方法收集挥发油备用。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的水煎液(水煎液取得方法同步骤b)与滤液1合并,浓缩成比重为1.35的浸膏,加90%-95%的乙醇进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浓缩,在45℃-50℃下干燥,制得干浸膏1。)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益母草加90%-95%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在45℃-50℃下干燥,得干浸膏2。)合并干浸膏1和干浸膏2,将其粉碎成粉,再加入所述重量配比的青黛干粉,混合均匀,再粉碎成细粉,喷入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挥发油,搅拌均匀,加入乙醇作粘合剂,加入淀粉作填充剂,压制成颗粒剂。【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的片剂制备a)秤取原料药物备用,原料药物配比如下:白芍28份赤芍16份白术16份益母草12份泽兰12份夏枯草12份佛手8份枳实8份香附8份八月札份路路通7份三颗针份桦木皮4份漏芦4份青黛1份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赤芍、白术、八月札、三颗针、桦木皮、漏芦6味中药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2cm为宜,沸腾之后文火煎煮50分钟;第二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1cm为宜,沸腾之后文火煎煮3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过滤获得滤液1,c)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用水蒸气提取方法收集挥发油备用。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的水煎液(水煎液取得方法同步骤b)与滤液1合并,浓缩成比重为1.35的浸膏,加90%-95%的乙醇进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浓缩,在45℃-50℃下干燥,制得干浸膏1。)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益母草加90%-95%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在45℃-50℃下干燥,得干浸膏2。)合并干浸膏1和干浸膏2,将其粉碎成粉,再加入所述重量配比的青黛干粉,混合均匀,再粉碎成细粉,喷入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挥发油,搅拌均匀,压制成片,每片含有本发明复方活性成分1克。【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口服液制备a)秤取原料药物备用,原料药物配比如下:白芍30份赤芍22份白术24份益母草20份泽兰20份夏枯草18份佛手16份枳实14份香附14份八月札12份路路通10份三颗针10份桦木皮6份漏芦6份青黛3份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赤芍、白术、八月札、三颗针、桦木皮、漏芦6味中药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2cm为宜,沸腾之后文火煎煮50分钟;第二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1cm为宜,沸腾之后文火煎煮3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过滤获得滤液1,c)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用水蒸气提取方法收集挥发油备用。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的水煎液(水煎液取得方法同步骤b)与滤液1合并,浓缩成比重为1.35的浸膏,加90%-95%的乙醇进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浓缩,在45℃-50℃下干燥,制得干浸膏1。)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益母草加90%-95%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在45℃-50℃下干燥,得干浸膏2。)合并干浸膏1和干浸膏2,将其粉碎成粉,再加入所述重量配比的青黛干粉,混合均匀,再粉碎成细粉。)将细粉中加入乙醇,使得乙醇含量达到55%,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6-1.30(60℃)的稠膏,加入步骤c)制得的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挥发油,以及苯甲酸钠2g、蔗糖50g、蒸馏水(蒸馏水的加入量以达到每10ml药液含有复方活性成分10g为宜),滤过,灭菌,灌封,即得。【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丸剂制备a)秤取原料药物备用,药物配比如下:白芍34份赤芍18份白术22份益母草18份泽兰16份夏枯草14份佛手14份枳实14份香附14份八月札14份路路通10份三颗针10份桦木皮6份漏芦5份青黛1-5份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赤芍、白术、八月札、三颗针、桦木皮、漏芦6味中药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2cm为宜,沸腾之后文火煎煮50分钟;第二次加水量以没过药面1cm为宜,沸腾之后文火煎煮3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过滤获得滤液1,c)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用水蒸气提取方法收集挥发油备用。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的水煎液(水煎液获取方法同步骤b)与滤液1合并,浓缩成比重为1.35的浸膏,加90%-95%的乙醇进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浓缩,在45℃-50℃下干燥,制得干浸膏1。)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益母草加90%-95%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在45℃-50℃下干燥,得干浸膏2。)合并干浸膏1和干浸膏2,将其粉碎成粉,再加入所述重量配比的青黛干粉,混合均匀,再粉碎成细粉,喷入白芍、泽兰、夏枯草、佛手、枳实、香附、路路通挥发油,搅拌均匀,每100g粉末加入炼蜜30-50g,制丸,干燥,打光或包糖衣,即得。每粒丸剂含有复方活性成分10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