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口臭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742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口臭的汤剂药物,特别是供口臭患者使用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医者认为,口臭病,口臭病称为口气或口腔异味,其口臭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是口源性口臭:据统计:有80%~90%的口臭是来源于口腔。口腔中有未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不正常解剖结构、牙龈炎、牙周炎及口腔粘膜病等都可以引起口臭。其中龋齿和牙周疾病又是最常见的相关疾病。深龋窝洞内、不良修复体悬突下常残存食物残渣和菌斑,细菌经过发酵分解,产生臭味。牙髓坏死或化脓性牙髓炎,未经治疗也可发出臭味;牙周病患者常伴有大量的牙石、菌斑,牙周袋内细菌发酵产生硫化氢、吲哚和氨类,因而产生臭味。另外,牙周脓肿和牙周袋溢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牙周致病菌感染,也会发出臭味。唾液的质和量也起到重要作用。唾液量的减少、蛋白质等有机成分的增多降低了唾液的冲刷作用和缓冲作用,使细菌大量繁殖,分解唾液、龈沟液及食物残渣中的有机成分,产生大量的挥发性硫化物、吲哚等物质引起的口臭。

第二种是非口源性口臭:口腔邻近组织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上颌窦炎、萎缩性鼻炎等,可产生脓性分泌物而发出臭味;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出现酸臭味;幽门梗阻、晚期胃癌常出现臭鸭蛋性口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呼出丙酮味气体,尿毒症患者呼出烂苹果气味。另外:白血病、维生素缺乏、重金属中毒等疾病均可引起的口臭。

第三种是生理性口臭:饥饿、食用了某些药物或洋葱、大蒜等刺激性食物、抽烟、睡眠时唾液分泌量减少所致的细菌大量分解食物残渣等都可能引起短暂的口臭。而健康人的口臭可能由于不良的口腔习惯和口腔卫生造成舌背的菌斑增多、增厚所引起。由于舌背的表面积大,有许多乳头、沟裂和凹陷,有利于细菌、口腔粘膜脱落上皮、食物残渣等的滞留,充当“细菌储藏室”,有利于口臭的产生。有研究表明,口臭程度、挥发性硫化物的量与舌苔厚度及面积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与舌苔厚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清除舌苔后挥发性硫化物减少。这可能因为舌苔越厚,越易形成厌氧环境,越利于厌氧菌的生长,从而也越利于挥发性硫化物的产生,导致口臭。

除此之外,还有假性口臭,即患者本人自我感觉有口腔异味,但检查结果为阴性。可通过解释说明和心理咨询得到改善。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学习、情感和家庭等压力不断增大,神经过度紧张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而导致腑脏功能失调,自身免疫力降低,其气滞型口臭就是主要表症,以及烟酒过量,喜食辛辣,气候湿热,天气多变,水土不服,经常熬夜、经常服用温热药

物,容易上火,导致实热型口臭。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口臭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口臭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口臭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口臭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口臭的汤剂药物,以解决口臭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口臭。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口臭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草豆蔻3~7g、地骨皮15~35g、白术10~18g、石菖蒲30~12g、佩兰8~18g、白芷3~12g、细辛3~10g、犀角6~18g、母丁香1~4g、无患子3~7g、桔梗3~10g、甘草3~12g、荆芥8~16g、砂仁3~8g、木香3~12g、紫苏子5~12g、益智子3~10g、山姜3~10g、公丁香2~7g、薄荷4~12g、密陀僧0.5~1.5g、藿香5~16g。

一种治疗口臭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草豆蔻4~6g、地骨皮18~31g、白术11~16g、石菖蒲5~11g、佩兰9~16g、白芷5~11g、细辛5~9g、犀角8~16g、母丁香2~3.5g、无患子4~6g、桔梗4~9g、甘草5~11g、荆芥9~14g、砂仁4~7g、木香5~11g、紫苏子6~11g、益智子5~9g、山姜5~9g、公丁香3~6g、薄荷5~11g、密陀僧0.8~1.3g、藿香6~14g。

一种治疗口臭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草豆蔻5g、地骨皮28g、白术14g、石菖蒲10g、佩兰14g、白芷10g、细辛8g、犀角14g、母丁香3g、无患子5g、桔梗8g、甘草10g、荆芥13g、砂仁6g、木香10g、紫苏子10g、益智子8g、山姜8g、公丁香5g、薄荷10g、密陀僧1g、藿香13g。

一种治疗口臭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①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30min,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65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5min时,转文火熬制38min,滤取药液;②药渣中再次注入过药60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0min时,转文火熬制32min,滤取药液;③将两次药液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400ml(毫升)即可。

一种治疗口臭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以一天服用,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给药量200ml(毫升)/次,趁温服。30天为一个疗程,服药1~3个疗程,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草豆蔻,性味:辛温、芳香,具有温中燥湿、行气健脾之功效,用于治疗寒湿阴滞脾胃之脘腹冷痛、痞满作胀、呕吐、泄泻、食谷不化、痰馀、脚气等症;

地骨皮,性味:甘、寒,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等症;

白术,性味:甘、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疾病;

石菖蒲,性味:辛、苦、温,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之功效,用于治疗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佩兰,性味:性平、味辛,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之功效,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白芷,性味:味辛、性温,具有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等症;

细辛,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犀角,性味:酸、咸、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厥抽搐,血热吐衄;

母丁香,性味: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无患子,性味: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热、祛痰、消积、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喉痹肿痛、肺热咳喘、音哑、食滞、疳积、蛔虫腹痛、滴虫性阴道炎、癣疾、肿毒等症;

桔梗,性味:苦、辛、平,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治疗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荆芥,性味:辛、温,具有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等症;

砂仁,性味:味辛、性温,具有化湿开胃、行气宽中温脾止泻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湿阻气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

木香,性味:辛味辛、苦、性温,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之功效,用于治疗胞胁胀满足、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紫苏子,性味:味辛、性温,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之功效,用于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益智子,性味:味辛、性温,具有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等症;

山姜,性味:辛、温,具有祛风通络、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牙痛、胃痛等症;

公丁香,性味:温、辛,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薄荷,性味:辛、凉,具有疏风、散热、辟秽、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等症;

密陀僧,性味:味咸、辛、性平,具有燥湿、杀虫、解毒、收敛、防腐之功效,用于治疗疮疡溃烂久不收敛、口疮、湿疹、疥癣、狐臭、汗斑、䵟黯、酒皶鼻、烧烫伤;

藿香,性味:辛、微温,具有快气、和中、辟秽、祛湿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腕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口臭的原则,从依据口臭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口臭,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口臭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口臭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草豆蔻5g、地骨皮28g、白术14g、石菖蒲10g、佩兰14g、白芷10g、细辛8g、犀角14g、母丁香3g、无患子5g、桔梗8g、甘草10g、荆芥13g、砂仁6g、木香10g、紫苏子10g、益智子8g、山姜8g、公丁香5g、薄荷10g、密陀僧1g、藿香13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口臭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草豆蔻6g、地骨皮31g、白术16g、石菖蒲11g、佩兰16g、白芷11g、细辛9g、犀角16g、母丁香3.5g、无患子6g、桔梗9g、甘草11g、荆芥14g、砂仁7g、木香11g、紫苏子11g、益智子9g、山姜9g、公丁香6g、薄荷11g、密陀僧1.3g、藿香14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口臭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草豆蔻7g、地骨皮35g、白术18g、石菖蒲12g、佩兰18g、白芷12g、细辛10g、犀角18g、母丁香4g、无患子7g、桔梗10g、甘草12g、荆芥16g、砂仁8g、木香12g、紫苏子12g、益智子10g、山姜10g、公丁香7g、薄荷12g、密陀僧1.5g、藿香16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口臭患者共1239例,年龄为45岁以上的639例,只有600例为45岁以下。1239例患者中痊愈的729例,有效的473例,无效的37例。总有效率达9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