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口臭的内服中药液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41949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口臭的内服中药液,特别是供口臭患者使用的内服中药液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医者认为: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的一种症状。贪食辛辣食物或暴饮暴食,疲劳过度,感邪热,虚火郁结,或某些口腔疾病,如口腔溃疡、龋齿以及消化系统疾病都可以引起口气不清爽。口臭的产生源于人体的各种急慢性疾病.

中医学又认为:口臭多由肺、脾、胃积热或食积不化所致,这些东西长期淤积在体内排不出去就变成了毒素。口臭的形成大多是由身体毒素长期累积形成的,因此消除口臭需要从根本上对身体进行调理才可根除,切不可急于求成,用一些对肠胃刺激较大的药物,可以用渲郁汤等中医方剂调理,从根本上解除口臭。

就目前而言,治疗口臭一般是用双氧水,气雾剂之类等含漱和口喷为主,用以减轻和消除口臭。含漱和口喷只能对口腔不卫生或牙周治病产生的臭味减轻或消除,但对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不能从根本

上消除。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口臭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口臭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口臭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口臭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口臭的内服中药液,以解决口臭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口臭。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口臭的内服中药液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液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桑白皮6~15g、地骨皮15~35g、蔓荆子5~12g、桔梗3~10g、瓜蒌6~20g、黄芩3~10g、桑叶5~12g、枳实3~10g、杏仁5~10g、陈皮3~10g、密蒙花3~10g、茯苓10~16g、胆南星5~15g、清半夏5~10g、黄连3~6g、鲜芦根25~55g、甘草3~12g、白术10~16g。

一种治疗口臭的内服中药液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液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桑白皮7~13g、地骨皮20~26g、蔓荆子6~11g、桔梗4~9g、瓜蒌7~17g、黄芩5~9g、桑叶6~11g、枳实5~9g、杏仁6~9g、陈皮5~9g、密蒙花5~9g、茯苓11~14g、胆南星6~13g、清半夏6~9g、黄连3.5~5.5g、鲜芦根28~48g、甘草5~11g、白术11~14g。

一种治疗口臭的内服中药液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液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桑白皮12g、地骨皮23g、蔓荆子10g、桔梗8g、瓜蒌16g、黄芩8g、桑叶10g、枳实8g、杏仁8g、陈皮8g、密蒙花8g、茯苓13g、胆南星12g、清半夏8g、黄连5g、鲜芦根42g、甘草10g、白术13g。

一种治疗口臭的内服中药液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①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45min,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65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5min时,转文火熬制35min,滤取药液;②药渣中再次注入过药60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0min时,转文火熬制30min,滤取药液;③将两次药液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400ml(毫升)即可。

一种治疗口臭的内服中药液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以一天服用,早晚各服一次,给药量200ml(毫升)/次,饭后一小时服。15天为一个疗程,服药2~3个疗程,口臭全部消失。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桑白皮,性味:甘、寒,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地骨皮,性味:甘、寒,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

疮等症;

蔓荆子,性味:味辛、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

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桔梗,性味:苦、辛、平,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瓜蒌,性味: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

黄芩,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桑叶,性味:味苦、甘、性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肝阳上亢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

枳实,性味:苦、辛、酸、温,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之功效,用于治疗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杏仁,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陈皮,性味:性温、味辛、味苦,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密蒙花,性味:甘、微寒,具有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之功效,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目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等症;

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利水药、渗湿利尿药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胆南星,性味:味苦、性凉,具有清火化痰、镇惊定痼之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痰迷、惊风癫痫、痰火喘嗽、头风眩晕;

清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鲜芦根,性味:甘、寒,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并可解河豚鱼毒;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治疗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白术,性味:甘、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

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疾病。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口臭的原则,从依据口臭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口臭,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口臭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口臭的内服中药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液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桑白皮12g、地骨皮23g、蔓荆子10g、桔梗8g、瓜蒌16g、黄芩8g、桑叶10g、枳实8g、杏仁8g、陈皮8g、密蒙花8g、茯苓13g、胆南星12g、清半夏8g、黄连5g、鲜芦根42g、甘草10g、白术13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口臭的内服中药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液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桑白皮13g、地骨皮26g、蔓荆子11g、桔梗9g、瓜蒌17g、黄芩9g、桑叶11g、枳实9g、杏仁9g、陈皮9g、密蒙花9g、茯苓14g、胆南星13g、清半夏9g、黄连5.5g、鲜芦根48g、甘草11g、白术14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口臭的内服中药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液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桑白皮15g、地骨皮35g、蔓荆子12g、桔梗10g、瓜蒌20g、黄芩10g、桑叶12g、枳实10g、杏仁10g、陈皮10g、密蒙花10g、茯苓16g、胆南星15g、清半夏10g、黄连6g、鲜芦根55g、甘草12g、白术16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口臭患者共1495例,年龄为39岁以上的873例,只有622例为39岁以下。1495例患者中痊愈的935例,有效的500例,无效的60例。总有效率达9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