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酒渣鼻的中药配方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58641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酒渣鼻治疗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酒渣鼻以中年人常见,好发于颜面中部,损害特征是皮肤潮红、不平、毛囊口出现丘疹脓疱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其病病程缓慢,通常分为三期,各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1.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期:表现为以面中部为主的红斑,亦可累计面颊、前额及下颏。最初表现为红斑,可在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气温骤变及精神情绪紧张兴奋时明显,久之变成持久性红斑,并逐渐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呈树枝状,主要分布在鼻尖及鼻翼。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分泌增多。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之后转为丘疹脓疱期。2.丘疹脓疱期: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基础上,反复出现痤疮样毛囊性丘疹、脓疱,但无粉刺形成。皮损有时可表现为深在的炎症性结节或囊肿。3.鼻赘期:由于长期充血,反复感染,鼻部结缔组织增殖、皮脂腺异常增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隆起性结节,导致鼻尖部外观肥大,畸形如赘生物。鼻赘表面可见明显扩大的皮脂腺口,挤压时有条状白色粘稠皮脂溢出。

酒渣鼻的确切病因到目前尚不清楚,多种因素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包括局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囊虫及局部反复感染,使用辛辣食物、饮酒、冷热刺激、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内分泌功能障碍等。

目前针对酒渣鼻的治疗手段主要分有两类,外用药治部和内服药治疗;外用药多采用林可霉素、夫西地酸乳膏、甲硝唑凝胶等消炎杀菌药,内用药多采用用替硝唑、四环素等口服药,但上述药物不仅含有抗生素成份及其它一些有害化学成份,对众多人群不宜使用,而且因为治疗本病是属病因不明情况下用药,试探性大,往往造成治疗周期长,甚至给患者加重病情,造成更多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酒渣鼻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酒渣鼻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石膏28g,黄岑16g,桑白皮16g,地黄16g,牡丹皮18g,赤芍28g,夏枯草28g,白花蛇舌草28g,山楂28g,百部18g,白芷8g,酒大黄3g,甘草3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先将药材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泡的水量以淹没药面3cm为宜用武火熬开,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50分钟,将药液倒出,第二次加入热水煎煮30分钟,将药液倒出,将2次药液混合为1剂,每天1剂,分2次温服。

发明用于治疗酒渣鼻的中药配方,选择天然药物,针对酒渣鼻病因病机,各味药材各具其效,互相协调,黄岑、桑白皮、石膏清肺胃积热;地黄、牡丹皮、赤芍凉血消斑;夏枯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白芷消肿解毒散结美白;百部可以杀虫;山楂有助于调节皮脂的代谢;甘草调和诸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酒渣鼻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中药成分:石膏28g,黄岑16g,桑白皮16g,地黄16g,牡丹皮18g,赤芍28g,夏枯草28g,白花蛇舌草28g,山楂28g,百部18g,白芷8g,酒大黄3g,甘草3g。

实施例2:如果患者酒后加重,在上述组分中加大黄18g,芦荟16g。

实施例3:如果患者大便秘结,在上述组分中加大黄16g,火麻仁16g,乌柏16g。

实施例4:如果患者食辣椒后加重,在上述组分中加黄连16g。

先将药材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泡的水量以淹没药面3cm为宜用武火熬开,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50分钟,将药液倒出,第二次加入热水煎煮30分钟,将药液倒出,将2次药液混合为1剂,每天1剂,分2次温服。

以下通过实用例来阐明本发明所述用于酒渣鼻护理的中药配方的临床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酒渣鼻患者131例,平均年龄34.16岁,病程8.24个月,依据全国酒渣鼻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多发生于中年人,女性较多,常伴有皮脂溢出;好发颜面中部,以鼻、两颊、眉间、下颏部多见,分布对称;损害按进展情况可分三期,各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a.红斑期:主要为面部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为暂时性,继而持久不退,b.丘疹脓疱期:在红斑的基础上成批出现痤疮样丘疹、脓疱,但无粉刺形成。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c.鼻赘期:鼻端部形成紫红色结节呈膨大肿瘤状,皮肤表面凸凹不平,毛细血管扩张显著,毛囊口明显扩大,可挤压出白色粘稠皮脂分泌物;病程缓慢,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2、疗效标准

治愈:红斑全部消退、丘疹脓疱全都平复、鼻赘全部或基本消除、不再复发;

有效:红斑全部消退、丘疹、脓疱基本平复、鼻赘基本或部分消除、偶有复发;

无效:红斑无消退或增加,丘疹脓包无平复,鼻赘无消除。

3、治疗结果

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3-5个疗程,痊愈95例,随访未见复发,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3.13%,中药品不良反应(adr)评价,未发生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典型案例:

王某,女,44岁,患者鼻部发红2年多,2年前不明原因,鼻部开始出现米粒样皮疹,红肿,微痒,有皮脂溢出现象,继则出现脓疱,工作压力大、情绪激动和进餐时潮红更见明显,曾内服中药,外用擦药,未见效果。月经不调,色紫量多,检查发现患者鼻翼及两颊部皮肤潮红,有皮脂溢出,软组织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并有脓疱性痤疮损害,舌质红,苔微黄,服药7剂后,明显减轻,继服30剂后痊愈,随访5年未复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酒渣鼻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数是包括以下中药成分:石膏28g,黄岑16g,桑白皮16g,地黄16g,牡丹皮18g,赤芍28g,夏枯草28g,白花蛇舌草28g,山楂28g,百部18g,白芷8g,酒大黄3g,甘草3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先将药材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泡的水量以淹没药面3cm为宜用武火熬开,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50分钟,将药液倒出,第二次加入热水煎煮30分钟,将药液倒出,将2次药液混合为1剂,每天1剂,分2次温服。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春蕾
技术研发日:2017.11.02
技术公布日:2018.0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