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5863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下列因素有关:(1)香烟、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2)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3)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因素。

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可见反复急性发作而病情加重。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急性加重指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突然加重。

现代医学对本病急性加重期采取抗感染、镇咳祛痰、平喘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喹诺酮类、大环类酯类、β-内酰胺类或磺胺类,复方氯化合剂、溴己新、盐酸氨溴索、右美沙芬、那可丁,氨茶碱等。缓解期采取戒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免疫调节剂等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对本病急性发作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但对于缓解期的治疗尚有所欠缺,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对于症状的控制和疾病的治疗效果尚不理想,容易反复发作,此外,部分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急需研发一种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药物。

中医药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中医学中没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和临床表现,主要属于中医“咳嗽”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病有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为六淫外邪袭肺,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失宣肃而发咳嗽。其病变部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证,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而发咳嗽。肺肾阴虚,不能金水相生,阴虚火炎,又能灼津为痰,肺肾气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

中医药理论认为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证当采取滋养肺肾,化痰止咳的治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滋养肺肾、化痰止咳的作用,疗效好,无副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0~230份、玄参220~230份、黄精220~230份、南沙参85~95份、北沙参85~95份、太子参130~140份、刺五加130~140份,女贞子85~95份、玉竹85~95份、白芍85~95份、侧柏叶40~50份、石韦40~50份、天葵子40~50份、远志40~50份、乌梅40~50份、百部40~50份。

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2~228份、玄参222~228份、黄精222~228份、南沙参87~93份、北沙参87~93份、太子参132~138份、刺五加132~138份,女贞子87~93份、玉竹87~93份、白芍87~93份、侧柏叶42~48份、石韦42~48份、天葵子42~48份、远志42~48份、乌梅42~48份、百部42~48份。

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5份、玄参225份、黄精225份、南沙参90份、北沙参90份、太子参135份、刺五加135份,女贞子90份、玉竹90份、白芍90份、侧柏叶45份、石韦45份、天葵子45份、远志45份、乌梅45份、百部45份。

所述黄精为蒸黄精,百部为蜜百部。

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的中药丸剂。

所述中药丸剂为水丸、蜜丸、水蜜丸或浓缩丸。

所述中药丸剂为浓缩丸。

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浓缩丸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取明党参、女贞子、白芍、远志,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过筛后余下的粗粉备用;

(b)取玄参、黄精、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刺五加、玉竹、侧柏叶、石韦、天葵子、乌梅、百部,与步骤(a)所得粗粉加8-10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

(c)将步骤(b)所得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在60℃时相对密度为1.30-1.40的稠膏;

(d)将步骤(a)所得混匀的药物细粉与步骤(c)所得的稠膏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中药组合物浓缩丸。

本发明中的各原料药的功效及药理作用具体如下:

明党参,甘、微苦,微寒。归肺、脾、肝经。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目赤眩晕,疔毒疮疡。药理学研究证明明党参具有祛痰、止咳、平喘、调节免疫、抗凝,改善循环的作用。

玄参,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药理学研究证明玄参具有解热、抗菌、抗炎、抗氧化作用。《品汇精要》:“清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陕西中药志》:“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生津液,利咽喉。”《本草正》:“此物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阴,此其味甘,故降性亦缓。《本草》言其性入肾经,而不知其尤走肺脏,故能退无根浮游之火,散周身痰结热痈。”

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药理学研究证明黄精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的作用。《本草纲目》:“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

南沙参,甘,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药理学研究证明南沙参可提高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效,并具有祛痰、抗真菌作用。

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药理学研究证明北沙参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及解热镇痛作用。《得配本草》:“补阴以制阳,清金以滋水,治久咳肺痿。”《东北药用植物汇编》:“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药笼小品》:“北沙参,肺经轻清淡补之品,予治肺虚咳嗽,每用党参、元参、北沙参,或加降气消痰,名三参饮,获效甚多。”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药理学研究证明太子参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抗应激、增强耐缺氧作用。

刺五加,辛、微苦,温。归脾、肾、心经。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肺气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肺肾两虚,久咳虚喘,肾虚腰膝酸痛,心脾不足,失眠多梦。药理学研究证明刺五加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止咳祛痰作用。《长白山植物药志》:“补气益精,主治气虚乏力,慢性支气管炎。”

女贞子,甘、苦,凉。归肝、肾经。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药理学研究证明女贞子具有抗炎、促进免疫功能、抑制变态反应等作用。《神农本草经》:“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本草再新》:“养阴益肾,补气疏肝。”《本草经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盖肾本寒,因虚热而软,此药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疾去而身肥健矣。”

玉竹,甘,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药理学研究证明玉竹具有调节免疫作用。《广西中药志》:“治阴虚,多汗,燥咳,肺痿。”《本草便读》:“质润之品,培养脾肺之阴,是其所长……如风热风温之属虚者,亦可用之……以风温风热之证,最易伤阴,而养阴之药,又易碍邪,唯玉竹甘平滋润,虽补而不碍邪。”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药理学研究证明白芍具有抗炎、镇痛、抗菌原微生物、调节免疫的作用。《本草正》:“白者味甘,补性多,故入血分,补血热之虚,泻肝火之实,退虚热,缓三消诸证于因热而致者为宜。”《药品化义》:“白芍药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因酸走肝,暂用之生肝。肝性欲散恶敛,又取酸以抑肝。”

侧柏叶,苦、涩,寒。归肺、肝、脾经。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药理学研究证明侧柏叶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具有止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乙型链球菌、炭疽杆菌等均有抵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医林纂要》:“泄肺逆,清血分之热。”

石韦,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利尿通淋,淸肺止咳,凉血止血。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药理学研究证明石韦具有镇咳祛痰作用,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本草纲目》:“清肺气。”《本草从新》:“清肺金以资化源,通膀胱而利水道。”《医林纂要》:“清肺降气,能生肾水,坚肾,缓肝,以利水道。”《本草崇源》:“石韦助肺肾之精气,上下相交,水津上濡,则上窍外窍皆通,肺气下化,则水道行而小便利矣。”

天葵子,甘、苦、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疔疮,咽痛,乳痈,瘰疬,蛇虫咬伤。《医林纂要》:“泻肝胆肾命相火之邪,解一切热毒。”《本草求原》:“主内伤痰火。”《贵州民间方药集》:“清热解毒,平喘。”

远志,苦、辛,温。归心、肾肺经。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药理学研究证明远志具有祛痰作用,能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有效祛痰,还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本草再新》:“行气散郁,并善豁痰。”《本草求原》:“(治)喉痹痛瘖,阴虚盗汗。”《本草汇言》:“远志同人参、沙参、麦冬能补肺,同地黄、枸杞、山药能补肾。”《医学衷中参西录》:“其性善理肺,能使肺中之翕辟纯任自然,而肺中之呼吸于以调,痰涎于以化,即咳嗽可以止矣,诚为养肺要药。”

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药理学研究证明乌梅具有抗微生物作用,乌梅水煎液对福氏杆菌、志贺杆菌、沙门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球菌及临床分离的多种肠球菌等有抑杀作用。《本草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

百部,甘、苦,微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虛劳嗽。药理学研究证明百部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镇咳、祛痰、平喘的作用。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处方结构及配伍机理如下:

慢性支气管炎常见证型为肺肾阴虚证,由肺肾阴亏所致,肺乃肾之母,病久则肺肾阴虚,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肺失肃降,则咳嗽气喘;虚火煎灼津液,则咽喉燥痛、午后潮热,甚者灼伤肺络,以致痰中带血;阴虚火炎,又能灼津为痰,肺肾气虚,气不化津,亦能津聚成痰。治宜滋养肺肾之阴血,兼以化痰止咳,以图标本兼顾。

本方由清代《药笼小品》中方剂“三参饮”化裁改进而来,原文记载:“北沙参,肺经轻清淡补之品,予治肺虚咳嗽,每用党参、元参(即玄参)、北沙参,或加降气消痰,名三参饮,获效甚多。”中医治疗咳嗽有“治上、治中、治下”之说,“治上”是指从肺论治,“治中”指从脾论治,“治下”指从肾论治。三参饮即以北沙参治肺,以党参理脾,以玄参治肾。本发明以三参饮为基础,用明党参取代党参。党参性平,明党参性微寒,党参功效为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肺脾气虚的咳嗽气喘;明党参功效为润肺化痰,养阴和胃,用于肺热咳嗽,除益气养阴外还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因此改党参为明党参有助于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更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证的病症特点。本发明增加众多益气养阴之品滋养肺肾,增加敛肺化痰止咳及养血凉血清热利咽之品,增强了古方的疗效,且能有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伴发症状。

本方以明党参、玄参、黄精为君药。明党参润肺化痰,养阴和胃;玄参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生津利咽,泻无根浮火;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补虚益髓。三药合用,益气养阴,化痰清热,降火利咽,清补肺脾肾之气阴而尤重滋养肺肾,令金水相生,滋阴壮水而清阴虚之浮火,共为君药。

以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刺五加、女贞子、玉竹、白芍为臣药,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两药为常用药对,常相须为用,益气养阴、清肺化痰,尤其擅长治疗肺肾阴虚之燥咳。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与南沙参北沙参相伍,增强益气养阴之功。女贞子滋补肝肾之精血;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清补肺胃之阴伤,能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白芍养血敛阴、退虚热,三药合用,养肺肾之阴血。以上各药共为臣药,助君药益气养阴清热之功效。

以侧柏叶、石韦、天葵子、远志、乌梅为佐药,侧柏叶化痰止咳,凉血止血,能清肺经血分之热;石韦淸肺止咳,凉血止血,清肺降气,能生肾水,令上下相通,金水相生,两药合用,既能清肺化痰止咳,又能凉血养血,清肺经血分之热。天葵子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能改善阴虚火热之咽痛。远志祛痰止咳,能调理肺气,为养肺要药,又能补肾,且能协同沙参以补肺,协同玄参以补肾;乌梅敛肺,尤宜于肺虚久咳,两药合用,祛痰益肾、敛肺止咳。以上共为佐药。

以百部为使药。百部甘、苦,微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用于新久咳嗽。

全方的配伍特点是:滋肾保肺,金水相生,以除阴虚之浮火,标本兼治。益气养阴,以清养为主,防止温热伤阴,益气不用甘温之人参、黄芪,而代之以甘平、甘凉、微寒之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滋养之中兼以凉血止血,能清肺经血分之热,防止阴虚火热伤血耗血;润肺化痰,敛肺止咳、降火利咽,标本兼治。本方以滋养肺肾为主,服后能益气养阴,益阴血、清虚火、化痰敛肺止咳,组方合理,切中病机。

另外,明党参、南沙参、刺五加、远志等具有化痰作用的药物与玄参、黄精、女贞子、玉竹、白芍等滋养肾阴的药物配伍,能避免养阴药物滋腻生痰的弊端。玄参、天葵子的配伍有助于改善慢性支气管炎常出现的咽痛症状。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滋养肺肾、化痰止咳的功能,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白黏,不易咳出,痰中带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气短神疲,头痛眩晕,腰酸肢软,舌红少苔或苔光剥,脉细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中药复方,具有滋养肺肾、化痰止咳的功能,标本兼治,对慢性支气管炎出现的干咳无痰或痰少白黏,不易咳出,痰中带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气短神疲,头痛眩晕,腰酸肢软,舌红少苔或苔光剥,脉细数等症状疗效确切。

2.本发明药味少,制备工艺简单,可根据需要制备成水丸、蜜丸、水蜜丸或浓缩丸等剂型,方便服用。

3.本发明浓缩丸的制备方法,取部分药粉与部分药材提取成膏做粘合剂制丸,可减少服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

4.临床应用表明,本发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本发明经济便宜,病人容易接收,便于临床推广,形成规模效应,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的水丸、蜜丸、水蜜丸均由现有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0~230份、玄参220~230份、黄精220~230份、南沙参85~95份、北沙参85~95份、太子参130~140份、刺五加130~140份,女贞子85~95份、玉竹85~95份、白芍85~95份、侧柏叶40~50份、石韦40~50份、天葵子40~50份、远志40~50份、乌梅40~50份、百部40~50份。

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2~228份、玄参222~228份、黄精222~228份、南沙参87~93份、北沙参87~93份、太子参132~138份、刺五加132~138份,女贞子87~93份、玉竹87~93份、白芍87~93份、侧柏叶42~48份、石韦42~48份、天葵子42~48份、远志42~48份、乌梅42~48份、百部42~48份。

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5份、玄参225份、黄精225份、南沙参90份、北沙参90份、太子参135份、刺五加135份,女贞子90份、玉竹90份、白芍90份、侧柏叶45份、石韦45份、天葵子45份、远志45份、乌梅45份、百部45份。

所述黄精为蒸黄精,百部为蜜百部。

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的中药丸剂。

所述中药丸剂为水丸、蜜丸、水蜜丸或浓缩丸。

所述中药丸剂为浓缩丸。

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浓缩丸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取明党参、女贞子、白芍、远志,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过筛后余下的粗粉备用;

(b)取玄参、黄精、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刺五加、玉竹、侧柏叶、石韦、天葵子、乌梅、百部,与步骤(a)所得粗粉加8-10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

(c)将步骤(b)所得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在60℃时相对密度为1.30-1.40的稠膏;

(d)将步骤(a)所得混匀的药物细粉与步骤(c)所得的稠膏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中药组合物浓缩丸。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0g、玄参220g、蒸黄精220g、南沙参85g、北沙参85g、太子参130g、刺五加130g,女贞子85g、玉竹85g、白芍85g、侧柏叶40g、石韦40g、天葵子40g、远志40g、乌梅40g、蜜百部40g。

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的水丸。制备方法为:将原料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入2g淀粉,混匀。加适量的水制丸,干燥,包炭衣,打光,即得水丸。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1g、玄参221g、蒸黄精221g、南沙参86g、北沙参86g、太子参131g、刺五加131g,女贞子86g、玉竹86g、白芍86g、侧柏叶41g、石韦41g、天葵子41g、远志41g、乌梅41g、蜜百部41g。

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的蜜丸。制备方法为:将原料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入炼蜜40~60g,泛丸,干燥,即得蜜丸。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2g、玄参222g、蒸黄精222g、南沙参87g、北沙参87g、太子参132g、刺五加132g,女贞子87g、玉竹87g、白芍87g、侧柏叶42g、石韦42g、天葵子42g、远志42g、乌梅42g、蜜百部42g。

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的水蜜丸。制备方法为:将原料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水蜜丸。

实施例5: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3g、玄参223g、蒸黄精223g、南沙参88g、北沙参88g、太子参133g、刺五加133g,女贞子88g、玉竹88g、白芍88g、侧柏叶43g、石韦43g、天葵子43g、远志43g、乌梅43g、蜜百部43g。

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的浓缩丸。

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浓缩丸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取明党参、女贞子、白芍、远志,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过筛后余下的粗粉备用;

(b)取玄参、黄精、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刺五加、玉竹、侧柏叶、石韦、天葵子、乌梅、百部,与步骤(a)所得粗粉加8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

(c)将步骤(b)所得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在60℃时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

(d)将步骤(a)所得混匀的药物细粉与步骤(c)所得的稠膏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中药组合物浓缩丸。

实施例6: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4g、玄参224g、蒸黄精224g、南沙参89g、北沙参89g、太子参134g、刺五加134g,女贞子89g、玉竹89g、白芍89g、侧柏叶44g、石韦44g、天葵子44g、远志44g、乌梅44g、蜜百部44g。

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的浓缩丸。

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浓缩丸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取明党参、女贞子、白芍、远志,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过筛后余下的粗粉备用;

(b)取玄参、黄精、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刺五加、玉竹、侧柏叶、石韦、天葵子、乌梅、百部,与步骤(a)所得粗粉加9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

(c)将步骤(b)所得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在60℃时相对密度为1.32的稠膏;

(d)将步骤(a)所得混匀的药物细粉与步骤(c)所得的稠膏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中药组合物浓缩丸。

实施例7: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5g、玄参225g、蒸黄精225g、南沙参90g、北沙参90g、太子参135g、刺五加135g,女贞子90g、玉竹90g、白芍90g、侧柏叶45g、石韦45g、天葵子45g、远志45g、乌梅45g、蜜百部45g。

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的浓缩丸。

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浓缩丸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取明党参、女贞子、白芍、远志,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过筛后余下的粗粉备用;

(b)取玄参、黄精、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刺五加、玉竹、侧柏叶、石韦、天葵子、乌梅、百部,与步骤(a)所得粗粉加10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

(c)将步骤(b)所得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在60℃时相对密度为1.34的稠膏;

(d)将步骤(a)所得混匀的药物细粉与步骤(c)所得的稠膏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中药组合物浓缩丸。

实施例8: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6g、玄参226g、蒸黄精226g、南沙参91g、北沙参91g、太子参136g、刺五加136g,女贞子91g、玉竹91g、白芍91g、侧柏叶46g、石韦46g、天葵子46g、远志46g、乌梅46g、蜜百部46g。

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的浓缩丸。

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浓缩丸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取明党参、女贞子、白芍、远志,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过筛后余下的粗粉备用;

(b)取玄参、黄精、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刺五加、玉竹、侧柏叶、石韦、天葵子、乌梅、百部,与步骤(a)所得粗粉加8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

(c)将步骤(b)所得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在60℃时相对密度为1.35的稠膏;

(d)将步骤(a)所得混匀的药物细粉与步骤(c)所得的稠膏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中药组合物浓缩丸。

实施例9: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7g、玄参227g、蒸黄精227g、南沙参92g、北沙参92g、太子参137g、刺五加137g,女贞子92g、玉竹92g、白芍92g、侧柏叶47g、石韦47g、天葵子47g、远志47g、乌梅47g、蜜百部47g。

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的浓缩丸。

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浓缩丸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取明党参、女贞子、白芍、远志,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过筛后余下的粗粉备用;

(b)取玄参、黄精、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刺五加、玉竹、侧柏叶、石韦、天葵子、乌梅、百部,与步骤(a)所得粗粉加9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

(c)将步骤(b)所得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在60℃时相对密度为1.36的稠膏;

(d)将步骤(a)所得混匀的药物细粉与步骤(c)所得的稠膏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中药组合物浓缩丸。

实施例10: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8g、玄参228g、蒸黄精228g、南沙参93g、北沙参93g、太子参138g、刺五加138g,女贞子93g、玉竹93g、白芍93g、侧柏叶48g、石韦48g、天葵子48g、远志48g、乌梅48g、蜜百部48g。

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的浓缩丸。

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浓缩丸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取明党参、女贞子、白芍、远志,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过筛后余下的粗粉备用;

(b)取玄参、黄精、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刺五加、玉竹、侧柏叶、石韦、天葵子、乌梅、百部,与步骤(a)所得粗粉加10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

(c)将步骤(b)所得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在60℃时相对密度为1.38的稠膏;

(d)将步骤(a)所得混匀的药物细粉与步骤(c)所得的稠膏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中药组合物浓缩丸。

实施例11: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29g、玄参229g、蒸黄精229g、南沙参94g、北沙参94g、太子参139g、刺五加139g,女贞子94g、玉竹94g、白芍94g、侧柏叶49g、石韦49g、天葵子49g、远志49g、乌梅49g、蜜百部49g。

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的浓缩丸。

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浓缩丸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取明党参、女贞子、白芍、远志,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过筛后余下的粗粉备用;

(b)取玄参、黄精、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刺五加、玉竹、侧柏叶、石韦、天葵子、乌梅、百部,与步骤(a)所得粗粉加9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

(c)将步骤(b)所得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在60℃时相对密度为1.39的稠膏;

(d)将步骤(a)所得混匀的药物细粉与步骤(c)所得的稠膏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中药组合物浓缩丸。

实施例12: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明党参230g、玄参230g、蒸黄精230g、南沙参95g、北沙参95g、太子参140g、刺五加140g,女贞子95g、玉竹95g、白芍95g、侧柏叶50g、石韦50g、天葵子50g、远志50g、乌梅50g、蜜百部50g。

该中药组合物为口服的浓缩丸。

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浓缩丸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取明党参、女贞子、白芍、远志,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过筛后余下的粗粉备用;

(b)取玄参、黄精、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刺五加、玉竹、侧柏叶、石韦、天葵子、乌梅、百部,与步骤(a)所得粗粉加8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

(c)将步骤(b)所得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在60℃时相对密度为1.40的稠膏;

(d)将步骤(a)所得混匀的药物细粉与步骤(c)所得的稠膏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中药组合物浓缩丸。

典型病例

病例1

张某某,女,75岁,河南省郑州市人。患者2015年1月因“肺炎、支气管炎”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2017年3月7日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伴胸痛、口干、咽燥等症状,自服螺旋霉素1周后上述不适无改善,遂自行停药,未进行系统治疗。2017年5月17日无明显诱因咳嗽加重,咳少量白色黏痰,伴胸闷、胸痛、胁肋部胀痛、呕恶食少,口干咽燥,气短乏力,纳食可,睡眠差,大小便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查体见口唇淡红,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细湿锣音,胸部ct示:双肺炎性改变,左肺下叶小空洞,考虑炎性改变。予以本发明实施例7药物服用,一日3次,一次6g,温开水送服。服药4日后咳嗽较前减轻,胸闷、胸痛、口干较前明显改善,纳食睡眠正常。服药10日后患者偶有胸闷,无咳嗽咳痰,无口干咽燥,无其余不适,自觉症状改善,要求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本发明实施例7药物1周,随访一切正常。

病例2

朱某某,女,66岁,河南郑州人。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2016年4月11日因“腰痛及后臀部疼痛2年,加重3个月”于我院住院治疗,2016年4月14日患者诉咳嗽、咳痰,无其余不适,予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口服对症处理。2016年4月20日患者仍咳嗽、咳痰,查血常规:白细胞7.17×109/l,淋巴细胞比率14.9%,中性粒细胞比率75.3%,肺部ct示:1、双肺上叶陈旧性病灶,2、左肺下叶轻度炎症,3、纵隔淋巴结肿大,4、双侧胸膜增厚粘连,考虑患者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予以本发明实施例8药物治疗,一日3次,一次6g,温开水送服。1周后患者无咳嗽咳痰,未诉其余不适,于2016年4月30日腰部疼痛症状好转后出院,随访1个月,未诉慢性支气管炎复发。

病例3

夏某某,女,61岁,陕西省华阴市人。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40年,未经系统治疗,2016年9月21日因“腰及左下肢疼痛4年”于我院住院治疗,并于2016年9月23日出现咳嗽,干咳无痰,发热,咽痛。予以本发明实施例9药物,一日3次,一次6g,温开水送服,1周后症状好转,咳嗽及发热、咽痛缓解并于2016年10月8日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病例4

魏某某,男,66岁,河南省上蔡县人。患者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年,平素服用2016年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2016年2月23日,患者因咳嗽加重、咳少量白黏痰,口干,气短乏力,于我院治疗。予以本发明实施例10药物,一日3次,一次6g,温开水送服,1周后患者症状缓解,继续服用1周症状得到控制,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