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剂型-微粉中药微丸或小丸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57239发布日期:2019-05-15 22:08阅读:1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微粉中药制药技术领域,提出一种中药剂型-微粉中药微丸或小丸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20年,中药粉碎技术在全成份(指粉碎过程中不丢弃药材中的任何成分和部位)微粉碎细度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中药粉碎工业化生产,全成份细度已经可以全面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极细粉200目(75微米)以细;

按《药典》规定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其中八号筛和九号筛的规格如下:

八号筛90μm±4.6μm150目九号筛75μm±4.1μm200目

一般称最大粒径<75微米极细粉(200目)以细的中药及以其为基础制成的中药剂型为微粉中药。微粉中药对动植物中药材的细胞破壁(膜)率一般可以达到95%以上。细胞内的内容物已全部暴露于细胞壁(膜)以外,细胞壁(膜)对细胞内的成分溶入溶媒的细胞壁(膜)阻力已不复存在,因此,用溶媒提取中药成分时应该可以显著提高提取率。

文献:《单方、复方细胞级粉碎和普通粉碎质量对比》作者:杜晓敏等,发布于《中成药》2001年1月第23卷第1期。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糖泰胶囊粗粉、细胞级微粉中菝契皂苷元含量,结果含细粉的复方糖泰胶囊中菝契皂苷元含量平均为0.89%,含粗粉的复方糖泰胶囊中菝契皂苷元含量平均为0.71%,细粉含量明显高于粗粉含量。

文献:《超微粉体技术对穿心莲药材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溶出率的影响》作者:邱蓉丽等,发布于《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年11月第2卷第6期。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为穿心莲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对穿心莲分别进行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超微粉与药材120目细粉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溶出量,结果超微粉平均为14.6%和12.9%,细粉为3.5%和4.1%。可见穿心莲药材经超微粉碎后可明显增加药材中主要指标成分的溶出量。

文献:《银翘解毒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化学对比研究》作者:蔡光先杨永华等发表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年12月第8巷第6期。取同批次药材,分别制备银翘解毒汤超微饮片(1-75μm)浸泡液与传统饮片煎煮液,并对其浸出物、绿原酸、连翘苷含量等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银翘解毒汤超微饮片的水溶性浸出物为传统饮片的1.71倍,说明银翘解毒汤处方药物通过超微粉碎,大大提高了水溶性浸出物;绿原酸、连翘苷含量分别为传统饮片的1.92倍、1.43倍,说明银翘解毒汤处方药物通过超微粉碎能提高绿原酸、连翘苷的溶出量。

同样的结论也出现在其他大量的文献中,可以说微粉中药具有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显著节约中药材,降低中药用药成本的前景已成为业界广泛的共识。

微粉中药如何服用,首先作为散剂服用;即按要求的量放入口中用水一次或多次冲服,这种方法,由于微粉中药非常细腻,入口后粘贴口腔粘膜的现象比较严重,引起口腔不适,下咽不畅,带来一定的用药困难;如将散剂作为煮散使用,即按要求的量加入沸水煎煮待温后服用,口感会显著改善,但是,加入了“沸水煎煮待温”的过程,增加了服用麻烦。

中药微丸服用时没有“入口后粘贴口腔粘膜的现象”又不须“加入沸水煎煮待温”,服用方便,过程简单,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传统中药微丸由药物和辅料制成,为直径小于2.5mm,通常为0.5mm-1.5mm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属多剂量剂型,它不仅作为独立的剂型用于临床,也可根据不同需要将其制成速释、缓释或定位释放给药系统,或进一步作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的半成品原粒等,近年来以微丸制剂为代表的多单元型给药系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制剂工艺发展的一大趋势,逐渐成为目前较理想的现代药物制剂应用热点之一。

传统中药微丸属于中药丸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ia有关微丸定义和规定:“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它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和微丸等类型。”“微丸系指直径小于2.5mm的各类丸剂”“除另有规定外,供制丸剂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最细粉。”

小丸是指直径不限于小于2.5mm,亦可大于2.5mm直径但亦不太大的丸剂,例如直径3-4mm直径。

按《药典》规定:

细粉的粒度是: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五号筛180μm±7.6μm80目六号筛150μm±6.6μm100目

最细粉的粒度是: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六号筛150μm±6.6μm100目七号筛125μm±7.6μm120目

在实践中,一些文献总结出这样的结论:用于制备传统的各类丸剂的药粉,其粉碎细度对丸剂的质量至关重要,一般应采用细粉,即能通过六号筛或五号筛的药粉。如用细粉制丸则丸粒表面细腻光滑圆整;如药粉较粗,则所成的丸粒表面粗糙、有花斑和纤维毛,甚至不易成型。然而制丸细粉不能过细,否则会影响丸剂的溶散(见《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364页)。

以上就是传统中药微丸所含药粉的粒度特征以及现有技术的概况,在这样的粒度条件下,用水作为赋型剂已成功制作出各种丸剂,甚至属微丸范围的小丸。但是细度达到100目的细粉或120目的最细粉中药,由于其细胞破壁率并不充分,并且其内部成分并未充分暴露,因此严重影响药材利用的充分度。如能寻找到使用中药微粉制成中药微丸或小丸的解决方案,则可以使药材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微粉中药微丸中药剂型,

微粉中药剂型为微丸或小丸,微粉中药剂型的原料为全成分微粉中药和乙醇赋形剂。

优选的,微粉中药微丸或小丸载药量达90%以上。

优选的,全成分微粉中药的粉碎细度为极细粉,即200目以细,并且粉碎过程中不丢弃药材中的任何有效成分和部位。

优选的,乙醇赋形剂的含水率根据具体药物经实验确定,在0%-90%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微粉中药剂型的制作方法,微粉中药微丸或小丸采用粉末层积法或挤出滚圆法制造。

优选的,粉末层积法使用泛丸法或离心法,挤出滚圆法用挤出机与滚圆机联合完成。

优选的,泛丸法为包衣锅泛丸法或离心造粒法。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微粉中药微丸或小丸所用药材为极细粉(200目)以细的中药微粉,可以不加或少加粘合剂,大部分情况下不加粘合剂,只用酒精等赋形剂加工成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下面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和原理,中药微粉碎达到极细粉(200目)以细后,细胞内所含成分都能得到充分暴露,其中也包括成丸促进剂淀粉和各种可以作为粘合剂的成分。由于各个成分直接暴露于外,粉体的黏性显著增加,过粘的粉体使用水作赋形剂,成丸能力显著下降,而乙醇可以降低药粉的粘性,因此微粉中药制丸选择乙醇为赋型剂。乙醇的含水率根据药粉含天然粘合剂的多寡而相应调整,天然粘合剂的含量多则降低乙醇的含水率,天然粘合剂的含量少则提高乙醇的含水率。具体含水率数值要根据实验确定,其含水率可以在0%-90%之间调整。

由于药丸只由微粉中药和赋形剂组成,且经干燥后赋形剂已所剩无几,所以其载药量达到90%以上,在本实施例中接近100%。

微粉中药成丸技术仍可采用粉末层积法和挤出滚圆法制成。粉末层积法一般使用泛丸法,一般为包衣锅泛丸法和离心造粒法;挤出滚圆法用挤出机与滚圆机联合完成。

具体制丸过程如下:

粉末层积法:首先进行原料准备:原料按处方配置饮片并粉碎成极细粉(200目),同时进行赋形剂准备:摸索粘度和赋形剂乙醇与水的比例的关系按确定的比例配置赋形剂;然后在包衣锅或离心造粒机上起摸,起模后反复喷洒赋形剂和药粉,使微丸成型;微丸成型后再对微丸进行干燥、选粒得到成品,再对成品按要求包装即成。

挤出滚圆法:

首先进行原料准备:原料按处方配置饮片并粉碎成极细粉(200目),同时进行赋形剂准备:摸索粘度和赋形剂乙醇与水的比例的关系按确定的比例配置赋形剂;然后制软材,即将药粉和赋形剂混合制成具有可塑性的湿润软材;再进行挤压药条,即将可塑性的湿润软材经螺旋推进或辗棍等挤压方式挤压成高密度药条;再对药条进行切断,即将药条在切断机械中切断成颗粒;再对切断后的颗粒滚圆;即将颗粒在球形成型机械中滚圆成型制得微粉中药微丸;微丸成型后再对微丸进行干燥、选粒得到成品,再对成品按要求包装即成。

具体实施举例:

处方:调心补阳汤

调心补阳汤

黄芪120克赤芍30克川芎15克桃仁30克当归15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百合30克乌药1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瓜蒌30克生牡蛎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五味子15克川椒3克苏子30克甘草10克大枣10克10付

以上处方含21单味中药方重491克10付重491*10=4910克

将上述药物饮片用振动式药物粉碎机粉碎至极细粉(200目)以细;取10克药粉加入适量90%医用乙醇,揉捏药粉成面团,能利手(不粘手)有可塑性,感觉不合适,调节乙醇的含水率,再试,找到合适的含水率。

用合适的含水率的乙醇作赋形剂在离心式造粒机上起模,不断反复、间断喷洒赋形剂和微粉中药,粒度达到3-4mm后停止作业,然后进行自然干燥或真空干燥,再用筛分的方法筛出3-4mm的小药丸,即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