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筋骨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4814发布日期:2019-05-17 21:23阅读:9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药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筋骨膏,以及该筋骨膏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往往缺乏有效的身体锻炼,尤其对于中老年人以及都市白领,每天久坐于电视电脑前,长时间使用鼠标、键盘,容易造成手腕关节肿胀、手部动作不灵活、肌肉无力等症状,加上个人坐姿、睡眠习惯不良,长此以往容易形成腰椎炎,腰间盘突出、关节炎、腰腿疼痛、颈椎病、脊椎炎、骨质增生、肩周炎等症状,疾病发作时关节疼痛、僵硬、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且复发率高,容易造成身体关节的变形,给患者本人和家庭造成巨大痛苦;现有治疗类药物往往药效短、周期短、有些药物贴于患者肌肤甚至会造成药物过敏,疗效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筋骨膏,使用周期长,药效稳定,对皮肤无过敏,可反复使用、可有效缓解疼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筋骨膏,其特征在于:该筋骨膏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牛胫骨30-50份、生川乌20-60份、两头尖15-50份、生半夏30-50份、蓼草30-100份、白药子30-50份、铁树叶30-50份、宽筋藤40-60份、川芎30-50份、羌活30-60份、锯子草30-100份、鬼针草80-100份、构树根30-50份、柳树枝80-100份、柘树枝30-80g、柘果根80-100份、菝葜30-100g,田旋花20-100克、丝棉木40-60份、万年青80-100份、牛膝30-50份、全虫10-60份、海桐皮40-60份、铁棒锤10-30份、炒樟丹160-450份、乳香30-50份、没药30-50份、轻粉5-15份、冰片15-30份、麻油适量。

牛胫骨,味甘,性温,具有蠲痹,截疟,敛疮的功效,主治关节炎,泻痢,疟疾,疳疮。

生川乌,为毛茛科植物卡式乌头的母根,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肺、脾经,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症。

两头尖,为毛茛科植物多被银莲花的干燥根茎,味辛,性热,归脾经,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骨节疼痛、痈肿溃烂等症。

生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

蓼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化瘀止血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湿热泻痢,黄疸,淋痛,水肿,带下,吐血,尿血,肠风便血,疔肿,疥疮,跌打伤肿,外伤出血,蛇虫,狂犬咬伤。

白药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以块根入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用于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胃痛、内出血、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神经性皮炎等症。

铁树叶,为苏铁科苏铁属植物苏铁的叶,具有化瘀消肿,和胃散结的功效,主治胃痛,闭经,咳嗽,吐血,癌肿,跌打损伤等症。

宽筋藤,为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中华青牛胆的藤茎,味苦,性凉,归肝经,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等症。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止痛镇痛、驱风、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安抚神经、镇头风头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羌活,为伞形科、羌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和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锯子草,为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猪殃殃,以全草入药味辛、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主治感冒,牙龈出血,急、慢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水肿,痛经,崩漏,白带,癌症,白血病;外用治乳腺炎初起,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鬼针草,味甘、淡、苦,性微寒,归肝、肺、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治阑尾炎、肾炎、胆囊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喉炎、闭经、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感染、小儿惊风、疳积等症。

构树根,味苦、涩,性平,具有补肾、利尿、强筋骨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肾虚目昏,阳痿,水肿。

柳树枝,具有祛风,利尿,止痛,消肿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柘树枝,味甘,性温,无毒,入肝、脾二经,具有化瘀止血,清肝明目,截疟的功效,主治崩漏,飞丝入目,疟疾。

柘果根,为桑科柘属植物柘树的果实,味苦,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凉血,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

菝葜,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消痈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淋浊,带下,泄泻,痢疾,痈肿疮毒,顽癣,烧烫伤,解毒,驱风,利尿及治淋病,癌症,消渴症,治恶疮。

田旋花,味辛,性温,入肺、肝经,具有祛风,止痒,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牙痛,神经性皮炎。

丝棉木,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湿,补肾的功效。

万年青,具有治止咳,强心,治跌打损伤,消肿的功效,主治咽喉炎,乳腺炎,细菌性痢疾,心脏心力衰竭,心肌炎,偏头痛,脾胃虚弱,咽喉疼痛,支气管炎。

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主治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

全虫,味辛,性平,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海桐皮,味辛、苦,性平,归肝、胃、肾经,具有祛风除湿,利水和中,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腰腿酸痛,肾虚水肿,消渴,胃脘痛,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疟疾,漆疮,骨髓炎,深部脓疡。

铁棒锤,块根有剧毒,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腰痛、冻疮等症。

樟丹,又名铅丹、丹粉、朱粉、铅华,味辛,微寒,有毒,具有解热、拔毒、长肉、去瘀,坠痰去怯,治惊癫狂,吐逆反胃,消积杀虫的功效,常入膏药,主治疳疾、下痢、疟疾、恶疮肿毒。

乳香,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没药,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

轻粉,味辛,性寒,归大肠、小肠经,具有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的功效,外治用于疥疮,顽癣,臁疮,梅毒,疮疡,湿疹;内服用于痰涎积滞,水肿臌胀,二便不利。

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肝、肺经,清香宣散,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麻油,味甘、性凉,具有润肠通便、生肌、解毒、止痛、消肿的功效。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筋骨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药材牛胫骨30-50份、生川乌20-60份、两头尖15-50份、生半夏30-50份、白药子30-50份、铁树叶30-50份、宽筋藤40-60份、川芎30-50份、羌活30-60份、锯子草30-100份、鬼针草80-100份、构树根30-50份、柳树枝80-100份、柘树枝30-80g、柘果根80-100份、菝葜30-100g,田旋花20-100克、丝棉木40-60份、万年青80-100份、牛膝30-50份、全虫10-60份、海桐皮40-60份、铁棒锤10-30份,将其洗净、晾晒5-8天、干燥12-24h;

(2)将步骤(1)中的生川乌、两头尖、生半夏、蓼草、白药子、铁树叶、宽筋藤、川芎、羌活、锯子草、鬼针草、万年青、牛膝、全虫、海桐皮、铁棒锤研磨成粉待用;

(3)将步骤(1)中的牛胫骨经醋锻多次直至松脆;

(4)将步骤(1)中的构树根、柳树枝、柘树枝、柘果根、菝葜、田旋花、丝棉木斩碎用黄酒浸泡5-15日熬制浓缩;

(5)将麻油倒入锅中熬开,加入经过步骤(3)后的牛胫骨,文火熬制三个小时,再倾入经过步骤(4)后的构树根、柳树枝、柘树枝、柘果根、菝葜、田旋花、丝棉木细熬25-35天待焦黑后过滤;

(6)过滤的油再熬开加入经过步骤(2)的生川乌、两头尖、生半夏、蓼草、白药子、铁树叶、宽筋藤、川芎、羌活、锯子草、鬼针草、万年青、牛膝、全虫、海桐皮、铁棒锤文火熬制6-12小时;

(7)再加入炒樟丹炒樟丹160-450份缓缓放入搅拌,细熬待滴水成珠后加入乳香30-50份、没药30-50份;

(8)搅拌一段时间后最后倒入轻粉5-15份、冰片15-30份调和;

(9)冷却后放入冷水更换数日去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药材经研粉、醋锻、黄酒浸泡、文火熬制,有利于药材的充分混合,便于发挥各药材之间的协同作用,经醋锻后可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和析出,矫臭矫味,减轻药物的毒性,经黄酒浸泡后可进一步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解,且可有效防止药物变质;

(2)本药膏粘性大,使用周期长,药效持久稳定,每贴可贴5-7日,药效不减,对皮肤无过敏现象,可反复使用,能治疗腰椎炎,腰间盘突出、关节炎、腰腿疼痛、颈椎病、脊椎炎、骨质增生、肩周炎、痈疮、腮腺炎、外伤感染、接骨、无名肿毒、溃烂、长期不收口脓疮等疾病,缓解癌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筋骨膏,由以下重量的组份组成:牛胫骨30g、生川乌20g、两头尖15g、生半夏30g、蓼草30g、白药子30g、铁树叶30g、宽筋藤60g、川芎50g、羌活60g、锯子草100g、鬼针草90g、构树根40g、柳树枝90g、柘树枝80g、柘果根90g、菝葜100g、田旋花100g、丝棉木40g、万年青80g、牛膝30g、全虫10g、海桐皮40g、铁棒锤30g、炒樟丹450g、乳香50g、没药50g、轻粉15g、冰片20g、麻油1500ml。其按照如下步骤制备:(1)按所需重量称取药材牛胫骨、生川乌、两头尖、生半夏、蓼草、白药子、铁树叶、宽筋藤、川芎、羌活、锯子草、鬼针草、构树根、柳树枝、柘树枝、柘果根、菝葜、田旋花、丝棉木、万年青、牛膝、全虫、海桐皮、铁棒锤,将其洗净、晾晒5天、干燥12小时;(2)将步骤(1)中的生川乌、两头尖、生半夏、蓼草、白药子、铁树叶、宽筋藤、川芎、羌活、锯子草、鬼针草、万年青、牛膝、全虫、海桐皮、铁棒锤研磨成粉待用;(3)将步骤(1)中的牛胫骨经醋锻多次直至松脆;(4)将步骤(1)中的构树根、柳树枝、柘树枝、柘果根、菝葜、田旋花、丝棉木斩碎用黄酒浸泡5日熬制浓缩;(5)将麻油倒入锅中熬开,加入经过步骤(3)后的牛胫骨,文火熬制3个小时,再倾入经过步骤(4)后的构树根、柳树枝、柘树枝、柘果根、菝葜、田旋花、丝棉木细熬25天待焦黑后过滤;(6)过滤的油再熬开加入经过步骤(2)的生川乌、两头尖、生半夏、蓼草、白药子、铁树叶、宽筋藤、川芎、羌活、锯子草、鬼针草、万年青、牛膝、全虫、海桐皮、铁棒锤文火熬制6小时;(7)再加入炒樟丹炒樟丹450g缓缓放入搅拌,细熬待滴水成珠后加入乳香50g、没药50g;(8)搅拌一段时间后最后倒入轻粉15g、冰片20g调和;(9)冷却后放入冷水更换数日去毒。

实施例二

一种筋骨膏,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牛胫骨50g、生川乌60g、两头尖50g、生半夏50g、蓼草60g、白药子50g、铁树叶50g、宽筋藤40g、川芎30g,羌活30g,锯子草30g,鬼针草100g、构树根50g、柳树枝100g、柘树枝60g、柘果根100g、菝葜40g,田旋花60g、丝棉木60g、万年青100g、牛膝50g、全虫30g、海桐皮60g、铁棒锤20g、炒樟丹300g、乳香40g、没药40g、轻粉10g、冰片15g、麻油2500ml。其按照如下步骤制备:(1)按所需重量称取药材牛胫骨、生川乌、两头尖、生半夏、蓼草、白药子、铁树叶、宽筋藤、川芎、羌活、锯子草、鬼针草、构树根、柳树枝、柘树枝、柘果根、菝葜,田旋花、丝棉木、万年青、牛膝、全虫、海桐皮、铁棒锤,将其洗净、晾晒8天、干燥24小时;(2)将步骤(1)中的生川乌、两头尖、生半夏、蓼草、白药子、铁树叶、宽筋藤、川芎、羌活、锯子草、鬼针草、万年青、牛膝、全虫、海桐皮、铁棒锤研磨成粉待用;(3)将步骤(1)中的牛胫骨经醋锻多次直至松脆;(4)将步骤(1)中的构树根、柳树枝、柘树枝、柘果根、菝葜、田旋花、丝棉木斩碎用黄酒浸泡15日熬制浓缩;(5)将麻油倒入锅中熬开,加入经过步骤(3)后的牛胫骨,文火熬制8个小时,再倾入经过步骤(4)后的构树根、柳树枝、柘树枝、柘果根、菝葜、田旋花、丝棉木细熬35天待焦黑后过滤;(6)过滤的油再熬开加入经过步骤(2)的生川乌、两头尖、生半夏、蓼草、白药子、铁树叶、宽筋藤、川芎、羌活、锯子草、鬼针草、万年青、牛膝、全虫、海桐皮、铁棒锤文火熬制12小时;(7)再加入炒樟丹炒樟丹300g缓缓放入搅拌,细熬待滴水成珠后加入乳香40g、没药40g;(8)搅拌一段时间后最后倒入轻粉10g、冰片15g调和;(9)冷却后放入冷水更换数日去毒。

实施例三

一种筋骨膏,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牛胫骨40g、生川乌40g、两头尖35g、生半夏40g、蓼草70g、白药子40g、铁树叶40g、宽筋藤50g、川芎40g、羌活45g、锯子草65g、鬼针草80g、构树根30g、柳树枝80g、柘树枝40g、柘果根80g、菝葜50g,田旋花40g、丝棉木60g、万年青100g、牛膝50g、全虫50g、海桐皮60g、铁棒锤10g、炒樟丹160g、乳香30g、没药30g、轻粉5g、冰片30g、麻油2000ml。其按照如下步骤制备:(1)按所需重量称取药材牛胫骨、生川乌、两头尖、生半夏、蓼草、白药子、铁树叶、宽筋藤、川芎、羌活、锯子草、鬼针草、构树根、柳树枝、柘树枝、柘果根、菝葜、田旋花、丝棉木、万年青、牛膝、全虫、海桐皮、铁棒锤,将其洗净、晾晒6天、干燥18小时;(2)将步骤(1)中的生川乌、两头尖、生半夏、蓼草、白药子、铁树叶、宽筋藤、川芎、羌活、锯子草、鬼针草、万年青、牛膝、全虫、海桐皮、铁棒锤研磨成粉待用;(3)将步骤(1)中的牛胫骨经醋锻多次直至松脆;(4)将步骤(1)中的构树根、柳树枝、柘树枝、柘果根、菝葜、田旋花、丝棉木斩碎用黄酒浸泡10日熬制浓缩;(5)将麻油倒入锅中熬开,加入经过步骤(3)后的牛胫骨,文火熬制3个小时,再倾入经过步骤(4)后的构树根、柳树枝、柘树枝、柘果根、菝葜、田旋花、丝棉木细熬30天待焦黑后过滤;(6)过滤的油再熬开加入经过步骤(2)的生川乌、两头尖、生半夏、蓼草、白药子、铁树叶、宽筋藤、川芎、羌活、锯子草、鬼针草、万年青、牛膝、全虫、海桐皮、铁棒锤文火熬制9小时;(7)再加入炒樟丹炒樟丹160g缓缓放入搅拌,细熬待滴水成珠后加入乳香30g、没药30g;(8)搅拌一段时间后最后倒入轻粉5g、冰片30g调和;(9)冷却后放入冷水更换数日去毒。

相对于现有产品,本筋骨膏药材经研粉、醋锻、黄酒浸泡、文火熬制,有利于药材的充分混合,便于发挥各药材之间的协同作用,经醋锻后可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和析出,矫臭矫味,减轻药物的毒性,经黄酒浸泡后可进一步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解,且可有效防止药物变质;本药膏粘性大,使用周期长,药效持久稳定,每贴可贴5-7日,药效不减,对皮肤无过敏现象,可反复使用,能治疗腰椎炎,腰间盘突出、关节炎、腰腿疼痛、颈椎病、脊椎炎、骨质增生、肩周炎、痈疮、腮腺炎、外伤感染、接骨、无名肿毒、溃烂、长期不收口脓疮等疾病,缓解癌痛。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