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出血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1050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鼻出血的中药。



背景技术: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还有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出现脑血管意外,窒息,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鼻出血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局部原因,如外伤,气压性损伤,鼻中隔偏曲,炎症等,二是全身原因,如血液疾病、急性传染病、维生素缺乏等。目前治疗鼻出血的方法一般是先止血,后治疗。止血一般是采取物理方法止血,如局部压迫止血、用冰冷敷、堵塞等简单方法,也有烧灼法、前鼻孔鼻腔填塞法、血管阻断术等医疗方法,然后采取药物治疗。这些方法在治疗后非常容易复发,治疗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鼻出血的中药,效果好、不易复发。

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鼻出血的中药,由以下重量数原料制成:黄芪10-15克、黄连3-5克、山栀子10-15克、芦根20-30克、桑叶10-15克、番泻叶10-15克、侧伯叶10-20克、茜草根10-20克、雷公藤10-20克、穿心莲10-20克、黄柏8-12克、千屈草2-5克、甘草2-5克。

进一步地,所述的治疗鼻出血的中药,由以下重量数原料组成:黄芪11克、黄连3.5克、山栀子11克、芦根23克、桑叶11克、番泻叶11克、侧伯叶13克、茜草根13克、雷公藤13克、穿心莲13克、黄柏9克、千屈草3克、甘草3克。

进一步地,所述的治疗鼻出血的中药,由以下重量数原料组成:黄芪14克、黄连4.5克、山栀子14克、芦根27克、桑叶14克、番泻叶14克、侧伯叶17克、茜草根17克、雷公藤17克、穿心莲17克、黄柏11克、千屈草4克、甘草4克。

本发明的中药水煎服。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精选各原料、科学配伍,协同发挥清热、消淤、止血的作用,可有效治疗鼻出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鼻出血的中药,由以下重量数原料制成:黄芪10克、黄连3克、山栀子10克、芦根20克、桑叶10克、番泻叶10克、侧伯叶10克、茜草根10克、雷公藤10克、穿心莲10克、黄柏8克、千屈草2克、甘草2克。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鼻出血的中药,由以下重量数原料制成:黄芪12.5克、黄连4克、山栀子12.5克、芦根25克、桑叶12.5克、番泻叶12.5克、侧伯叶15克、茜草根15克、雷公藤15克、穿心莲15克、黄柏10克、千屈草3.5克、甘草3.5克。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鼻出血的中药,由以下重量数原料制成:黄芪15克、黄连5克、山栀子15克、芦根30克、桑叶15克、番泻叶15克、侧伯叶20克、茜草根20克、雷公藤20克、穿心莲20克、黄柏12克、千屈草5克、甘草5克。

本发明经过临床应用,一般患者用药3天左右见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变。本发明药物3天为一疗程,用药3-4个疗程即可有明显效果或康复,康复后不易复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鼻出血的中药,由以下重量数原料制成:黄芪10‑15克、黄连3‑5克、山栀子10‑15克、芦根20‑30克、桑叶10‑15克、番泻叶10‑15克、侧伯叶10‑20克、茜草根10‑20克、雷公藤10‑20克、穿心莲10‑20克、黄柏8‑12克、千屈草2‑5克、甘草2‑5克。本发明精选各原料、科学配伍,协同发挥清热、消淤、止血的作用,可有效治疗鼻出血。

技术研发人员:苏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鑫
技术研发日:2017.11.09
技术公布日:2018.0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