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合注射引流针及囊腔注射引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73391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新型复合注射引流针及囊腔注射引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复合注射引流针及囊腔注射引流方法。



背景技术:

临床上淋巴管瘤分为单囊型和多囊型,发生于颈部的较多为单囊型,体积大小不一,内有淡黄色清亮淋巴组织液或混杂血性液体,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挤压颈动脉鞘和气管,严重时会造成气道狭窄,甚至窒息危及生命。现行治疗方法为用皮试针头、空针等现有穿刺注射器具穿入囊腔,将囊液尽量洗净,再注射入硬化剂(无水乙醇、平阳霉素、博来霉素、聚桂醇等),视情况还需进行盥洗,保证囊腔内硬化剂的量和浓度。

上述的方法有很多的缺点:①穿刺针头部都是尖锐结构,穿刺后暂时留置囊腔内,注射或盥洗过程中穿刺针头有可能随着病人体位、呼吸、囊腔大小等变化而引起尖锐头部损伤颈部重要的血管、神经等;②穿刺针缺少固定装置,极易发生活动,造成针头注射部位脱出或深入囊腔等;③缺少单独的引流通道,临床上较多的采用同一通道抽出囊液、注射硬化剂、盥洗,而引流或注射后都会导致通道中残存有液体,造成注射、引流等计量不准。

在现有专利数据库中存在留置软管与导引针分离的注射引流针:如专利cn102029008a-一种复合穿刺引流针,其公开的穿刺引流针无法实现留置软管分的定位;专利cn1788803-双向引流针及其制造方法,其公开的引流针只能实现将引出的组织液分成两部分储存的功能,即现有的技术无法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射引流针并利用该注射引流针改变现有的注射引流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新型复合注射引流针,包括导引针、留置软管和分流部,所述留置软管和分流部连通,所述导引针依次穿过所述分流部和留置软管;所述留置软管包括注射管,所述注射管与引流管固定连接,所述注射管与引流管的外圆面相切;所述留置软管的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环套有隔离套,所述隔离套可以沿着注射管轴线方向前后滑动,所述隔离套紧压在气囊的外表面上,用以阻隔前后端气囊气体流通;所述分流部的一端与留置软管连接,所述分流部的另一端分别与外界注射管和外界引流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分流部上设有相互平行的引流通道和导引通道,所述导引通道的中部与注射通道连通,所述注射通道与导引通道的夹角为45度。

进一步,所述引流通道的一端与引流管连通,所述导引通道的一端与注射管连通,所述导引针依次穿过导引通道和注射管,所述引流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引流管连通,所述注射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注射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注射管和引流管的中部为硬质塑料管,所述硬质塑料管上环套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前端设有第一充气口,所述气囊的后端设有第二充气口,所述第一充气口与第一输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充气口与第二输气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导引针头部为锥形锐利结构,所述导引针的尾部与塑料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导引通道尾端设有橡胶堵头,所述导引针穿过橡胶堵头进入导引通道中,所述导引针拔出导引通道后,橡胶堵头将封死导引通道尾端。

进一步,所述注射管的长度大于引流管,所述注射管和引流管的管壁前端设有通孔。

进一步,所述外界注射管的出口与三通的一个接口连接,所述外界注射管和外界引流管上分别设有开闭阀。

利用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种新型复合注射引流针的囊腔注射引流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根据超声波探测技术测量囊腔大小,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和穿刺组织厚度;

步骤2:根据上一步骤得到的数据来确定隔离套的长度,裁剪隔离套以使其满足长度要求;

步骤3:将注射管与引流管穿过隔离套并使得隔离套环套在气囊上,气囊被分成前端与后端两部分;

步骤4:将导引针依次穿过分流部和留置软管,对气囊的后端进行充气,留置软管在导引针的带动下穿入囊腔内;当留置软管进入囊腔内部后拔出导引针并对气囊的前端进行充气;

步骤5:将外界引流管的末端与负压吸引袋或负压引流管、空针等装置连接,排出囊腔内部的囊液,将外界注射管的末端与针管注射器连接,利用针管注射器向囊腔内部注射硬化剂或者冲洗注射液。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通过隔离套的长度来确定气囊前端与后端之间的距离,气囊前端与后端之间的距离由囊腔的大小及组织厚度决定。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3中气囊前端与后端之间空出的长度由囊腔的大小来确定,囊腔大则保证气囊前端空出的长度不小于后端,囊腔小则保证气囊前端空出的长度小于后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将注射管与引流管分开设置:向囊腔中注射或者引流的操作都会导致留置软管中残留药液或者组织液,而向囊腔中注射多少药液都经过剂量的计算,需要精确控制,分开设置可以保证每次注射药液不会受到上一次引流过程中残留的组织液影响,即每次注射药液时注射器中的药液先将上次残留的药液注射入囊腔中,然后残留同样体积的药液在注射管中,注射引流剂量准确。

2)采用气囊及隔离套的结构设置:通过隔离套可以将气囊分为前后两部分,前端的气囊位于囊腔内部,后端的气囊位于囊腔外部,前后端的气囊膨胀挤压囊腔组织来将留置软管固定,即留置软管无法脱离囊腔也不会继续向囊腔内伸入,避免刺伤囊腔组织;采用隔离套可以将一个气囊分为两个且可以通过裁剪隔离套的长度来控制两个气囊之间的距离;

3)通过控制气囊前端和后端漏出的长度以及气囊充气的饱和程度来保证位于囊腔中的气囊大小合适。

4)通过三通将外界注射管分成两部分,可以在三通的两个入口处分别注射不同的药液以达到配药注射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各部分结构连接示意图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分流部的结构示意图轴测图;

图6为分流部俯视方向的全剖示图。

图中,1、注射管;2、引流管;3、气囊;4、第一输气管;5、分流部;6、外界引流管;7、塑料手柄;8、导引针;9、三通;10、第二输气管;11、隔离套;12、外界注射管;13、引流通道;14、橡胶堵头;15、导引通道;16、注射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复合注射引流针,包括导引针8、留置软管和分流部5,所述留置软管和分流部5连通,所述导引针8依次穿过所述分流部5和留置软管;所述留置软管包括注射管1,所述注射管1与引流管2固定连接,所述注射管1与引流管2的外圆面相切;所述留置软管的外圆面上固定连接有引流管2,所述引流管2的外表面上环套有隔离套11,所述隔离套11可以沿着注射管1轴线方向前后滑动,所述隔离套11紧压在引流管2的外表面上;所述分流部5的一端与留置软管连接,所述分流部5的另一端分别与外界注射管12和外界引流管6连接。

所述分流部5上设有相互平行的引流通道13和导引通道15,所述导引通道15的中部与注射通道16连通,所述注射通道16与导引通道15的夹角为45度。所述引流通道13的一端与引流管2连通,所述导引通道15的一端与注射管1连通,所述导引针8依次穿过导引通道15和注射管1,所述引流通道13的另一端与外界引流管6连通,所述注射通道16的另一端与外界注射管12连通。所述注射管1和引流管2的中部为硬质塑料管,所述硬质塑料管上环套有引流管2,所述引流管2的前端设有第一充气口(图中未示出),所述引流管2的后端设有第二充气口(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充气口与第一输气管4连通,所述第二充气口与第二输气管10连通。

所述导引针8头部为锥形锐利结构,所述导引针8的尾部与塑料手柄7固定连接,所述导引通道15中设有橡胶堵头14,所述导引针8穿过橡胶堵头14进入导引通道15中。所述注射管1的长度大于引流管2,所述注射管1和引流管2的管壁前端设有通孔(图中未示出),通孔使注射和引流范围更广。所述外界注射管12的出口与三通9的一个接口连接,所述外界注射管12和外界引流管6上分别设有开闭阀(图中未示出)。

导引针8头部为金属锐利结构且其头部从注射管1前端伸出用于穿破囊壁外组织,中部为金属圆柱状实性机构用于将注射管1和引流管2置入囊腔指定位置,尾部为塑料手柄7用于与前端金属结构相连并拔出引导针

注射管1头部长于引流管2头部约5mm,注射管1包裹于导引针8中部并紧密贴合,能随导引针8穿刺,拔出导引针8后将注射管1留置于囊腔中;

距离引流管2头部向后方3cm处,于留置软管外侧设置引流管2,引流管2总共包裹约5cm长度的引流管2和注射管1,该段留置软管为硬质塑料,避免了引流管2压迫留置软管阻塞引流,引流管2外层套有隔离套11,用以阻隔前后端引流管2气体流通,隔离套11可以前后滑动。

外界注射管1可用于多种硬化剂、冲洗液注射,或用于泡沫硬化剂配置后直接注射;

外界引流管2尾部为开放性管口,可连接负压吸引袋、负压引流管2、空针等。

利用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种新型复合注射引流针的囊腔注射引流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根据超声波探测技术测量囊腔大小,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和穿刺组织厚度;

步骤2:根据上一步骤得到的数据来确定隔离套11的长度,裁剪隔离套11以使其满足长度要求;

步骤3:将注射管1与引流管2穿过隔离套11并使得隔离套11环套在引流管2上,引流管2被分成前端与后端两部分;

步骤4:将导引针8依次穿过分流部5和留置软管,对引流管2的后端进行充气,留置软管在导引针8的带动下穿入囊腔内;当留置软管进入囊腔内部后拔出导引针8并对引流管2的前端进行充气,引流管2的前端充气量根据囊腔的大小来控制;

步骤5:将外界引流管6的末端与负压吸引袋或负压引流管2、空针等装置连接,排出囊腔内部的囊液,将外界注射管12的末端与针管注射器连接,利用针管注射器向囊腔内部注射硬化剂或者冲洗注射液。

所述步骤2中通过隔离套11的长度来确定引流管2前端与后端之间的距离,引流管2前端与后端之间的距离由囊腔的大小及组织厚度决定。

在所述步骤3中引流管2前端与后端之间空出的长度由囊腔的大小来确定,囊腔大则保证引流管2前端空出的长度不小于后端,囊腔小则保证引流管2前端空出的长度小于后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