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691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诊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缓解治疗神经损伤的神经内科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损伤是一种神经内科疾病,具有特别严重的危害性,而且,该病在中医方面属于经络范畴,出现神经损伤的患者的后肌肉不能运动,从而还会诱发血液淤积,肌肤失去营养而萎废,中药在治疗神经损伤疾病时有很大的好处。出现神经损伤的患者一定要采用正确有效的办法进行治疗,患者可以采用穴位或局部按摩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病情,会有比较突出的治疗效果,按摩的手法一定要正确,一般需要先找对需要按摩的部位,之后经常按摩,就会有很好的作用,比较常见的按摩穴位包括少海、小海、阳谷和后溪等,只要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就会有改善神经损伤的效果。阳谷穴是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腕背横纹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按摩此穴位具有缓解治疗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齿痛颌肿、腕关节疾患、癫痫、癫狂等病症的作用,并且,与其他穴位相配合,亦可以有很不错医治多种病症的作用。主治痛证;头面五官病证;热病;癫狂痫。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具体在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通过按摩后溪穴,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作用。后溪穴是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临床上,按揉后溪穴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使用电脑给颈椎带来的不利影响,只要坚持,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目前,现有的神经内科治疗装置中具有多种功能的治疗装置一般都包括多个单一功能的作用机构,体积较大;各作用机构仅为单一功能应用,能源利用率较低,消耗大;各作用机构用于对同一患处进行治疗时,统一配合性较差,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治疗装置,其针对手部神经损伤的患者,具备远红外治疗、超声波治疗、磁疗、穴位按摩、药物熏疗等多种作用功能,且各作用机构之间存在配合应用,统一配合性较好,可实现力度较大的有效治疗;还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能源利用率较高,适用性强等优点。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内科治疗装置,包括无指手套结构的手套主体,所述手套主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软棉层、绝缘层一、空腔层及绝缘层二,所述软棉层、绝缘层一及绝缘层二均具有弹性,所述空腔层内均匀设有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的导电金属球,所述导电金属球内填充有砭石和磁体,所述导电金属球外的空腔层内填充有用于治疗神经损伤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手套主体对应人体阳谷穴和后溪穴的位置均设有由微型电机驱动的转动按摩体,所述转动按摩体内部中空并填充有砭石二和磁体二,且转动按摩体的中空部通过连管与空腔层连通,所述转动按摩体表面均匀布有与其中空部连通的通孔;所述手套主体对应人体手腕背面的位置上设有固定于手套主体外表面的电池安装槽,所述电池安装槽内安装电池,所述电池通过导电线分别连接微型电机和导线,所述电池安装槽一侧上设有启动按钮;所述电池安装槽一侧的手套主体上设有连通空腔层的填药口,所述填药口上设有孔盖。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金属球内填充的砭石和磁体为颗粒状物体,而所述转动按摩体的中空部填充的砭石二和磁体二为块状物体。因为转动按摩体表面均匀布有与其中空部连通的通孔,若砭石二和磁体二的体积较小,会从通孔散落,所以将砭石二和磁体二设为块体,其体积较大,不会从通孔散落。而导电金属球结构封闭,其内部填充的砭石和磁体绝不会散落出来,将砭石和磁体为颗粒状物体,便于填充,且有利于促进功能作用的发挥。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动按摩体的轮廓为凸轮形。凸轮形的结构在滚动过程中,对人体穴位的按压力度有大小之分,且均匀过渡,周期性变化,起到更好的按摩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按摩体外侧设有内部空间足以供转动按摩体滚动的筒体,所述筒体嵌入式固定在手套主体内侧。为了使转动按摩体的转动过程不受其他结构的干扰,在其外侧设置筒体,形成一个相对隔离的空间,便于转动按摩体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连管上端连通空腔层,下端连接一根垂直于连管且孔径小于连管管径的中空轴,所述中空轴另一端固定连接到转动按摩体的中空部,所述微型电机设于中空轴中部。因为转动按摩体既要发生转动,又要连接连管,则转动按摩体用于连接连管的零件即作为其转动的转动轴为佳,所以设置中空轴,既能作为旋转轴又能连通连管;考虑到中空轴由微型电机驱动,而中空轴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按摩体内,且中空轴另一端需连接位置固定的连管,所以微型电机只能设置在中空轴中部。如此,就得到了能满足要求的较佳的结构组成。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手套主体手腕端端口上固定有皮筋圈。皮筋圈具有高弹性,应用时,可箍紧使用者手腕处,适用于手腕粗细不同的多种人群,能保证本装置的佩戴稳定性。

上述的神经内科治疗装置中使用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当归15~18份;

黄芪15~18份;

芦荟10~12份;

淫羊藿8~10份;

人参8~10份;

银杏叶8~10份;

川芎5~8份;

赤芍5~8份;

桃仁4~6份;

红枣4~6份;

姜3~5份;

红花1~3份。

进一步地,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当归16份;

黄芪17份;

芦荟12份;

淫羊藿9份;

人参8份;

银杏叶10份;

川芎6份;

赤芍6份;

桃仁5份;

红枣5份;

姜4份;

红花2份。

3.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导电金属球和转动按摩体中均填充有砭石和磁体物料。砭石可以发出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脉冲,促进血液微循环、调理新陈代谢,其功效相当于远红外治疗仪加上超声波治疗仪双重作用,到净化肝肾等脏器,排除多余的毒素,全面增强人的免疫能力的作用等等,对于颈椎病、腰椎病、偏头疼、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尤为显著;磁体带有磁场,具备磁疗功能,磁场可影响人体人体内部电子的运动,改善生命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神经的传导及心肺的搏动;能影响一些带电离子,如钾、钠、氧的渗透能力,从而能对人体内部的脑电位及物质的交换和代谢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能改善血液组织营养,因而可以克服由缺铁、缺氧、炎性渗出、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和致痛物质聚集等引起的疼痛;磁场还能影响人体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所以,本发明包括远红外治疗、超声波治疗及磁疗的三重作用。

(2)本发明在对应人体阳谷穴和后溪穴的位置分别设有转动按摩体,其在微型电机的驱动下,发生转动,对患者的阳谷穴和后溪穴进行按摩。按摩阳谷穴具有缓解治疗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齿痛颌肿、腕关节疾患、癫痫、癫狂等病症的作用;按摩后溪穴能缓解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症;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等。出现神经损伤的患者对阳谷穴和后溪穴进行按摩,可改善病情,促进治疗进程。

(3)本发明的空腔层内填充有用于治疗神经损伤的中药组合物,转动按摩体的中空部通过连管与空腔层连通,所述转动按摩体表面均匀布有与其中空部连通的通孔,而空腔层内均匀设有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的导电金属球,导电金属通电后会明显产生热量,对中药组合物进行加热,中药组合物的作用物质慢慢散发出来,并沿连管进入转动按摩体,在转动按摩体的转动过程中从其表面的通孔散发出来,对转动按摩体所处位置的穴位起到药物熏疗、热疗的作用,统一配合性较好。同时,导电金属球内部的砭石和磁体也被加热,砭石的疗效得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得以提升。

(4)本发明中的中药组合物的成分的功效如下:一,促进神经再生:淫羊藿能明显促进损伤神经突起的再生与生长,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人参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存活度,促进神经纤维再生,能促进雪旺氏细胞增殖及有髓神经纤维再生,还可对轴突延伸有促进作用;黄芪含有较高的微量元素硒,有利于神经细胞的增殖,能促进雪旺氏细胞的生长;芦荟能促进伤口愈合、促进伤口组织生长,软化组织,且具有美容功效。二,提高神经活力,保护神经:淫羊藿可促进神经节细胞的dna、rna的合成,促进神经细胞和蛋白质的合成代谢;银杏叶对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当归可以有效延缓肌萎缩,使肌肉内mda、sod含量明显增加;黄芪能抵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保护sod酶活性,保护患者神经;当归对缺血损伤有着保护的作用。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保护神经:人参能增强神经元抗氧化能力,减轻氧自由基对神经元损伤;银杏叶能促进神经元代谢,增强酶活性,保护线粒体功能,清除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害;黄芪也能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四,通窍活血:当归可以起到较好的抗血栓、抗抗凝血、抗氧化、增强机体的功能。而川芎、赤芍、桃仁、红枣、姜及红花配合作用,可通窍活血,对于治疗神精损伤也有不错的辅助作用。上述各成分组合作用,可实现有效的缓解治疗神经损伤的作用。

(5)本发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软棉层、绝缘层一、空腔层及绝缘层二,绝缘层一及绝缘层二可隔离空腔层内产生的大量热量,防止灼伤皮肤或者因意外碰触误伤他人;所述软棉层、绝缘层一及绝缘层二均具有弹性,因为不同患者的手部规格存在差别,弹性结构可满足更多患者的适用需求。

(6)本发明的手套主体为无指手套结构,体积小,在应用时,不会影响手指的活动;且本发明通过电池供电,大大减少地点限定,使得患者在进行治疗时还能进行一定的活动,便于节省患者的时间,且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对神经进行锻炼,以促进神经的恢复。

综上,本发明针对手部神经损伤的患者,具备远红外治疗、超声波治疗、磁疗、穴位按摩、药物熏疗等多种作用功能,且各作用机构之间存在配合应用,统一配合性较好,可实现力度较大的有效治疗;还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能源利用率较高,适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及电连接线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动按摩体20及其驱动连接结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4为转动按摩体20及其驱动连接结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5为转动按摩体2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阳谷穴,2-后溪穴,3-皮筋圈,4-电池安装槽,5-电池,6-导电线,7-启动按钮,8-填药口,9-孔盖,10-手套主体,11-绝缘层二,12-空腔层,13-绝缘层一,14-软棉层,15-导电金属球,16-导线,17-连管,18-中空轴,19-微型电机,20-转动按摩体,21-通孔,22-砭石二,23-磁体二,24-中药组合物,25-砭石,26-磁体,27-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神经内科治疗装置,包括无指手套结构的手套主体10,所述手套主体1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软棉层14、绝缘层一13、空腔层12及绝缘层二11,所述软棉层14、绝缘层一13及绝缘层二11均具有弹性,所述空腔层12内均匀设有通过导线16连接在一起的导电金属球15,所述导电金属球15内填充有砭石25和磁体26,所述导电金属球15外的空腔层12内填充有用于治疗神经损伤的中药组合物24;所述手套主体10对应人体阳谷穴1和后溪穴2的位置均设有由微型电机19驱动的转动按摩体20,如图5所示,所述转动按摩体20内部中空并填充有砭石二22和磁体二23,且转动按摩体20的中空部通过连管17与空腔层12连通,所述转动按摩体20表面均匀布有与其中空部连通的通孔21;所述手套主体10对应人体手腕背面的位置上设有固定于手套主体10外表面的电池安装槽4,所述电池安装槽4内安装电池5,所述电池5通过导电线6分别连接微型电机19和导线16,所述电池安装槽4一侧上设有启动按钮7;所述电池安装槽4一侧的手套主体10上设有连通空腔层12的填药口8,所述填药口8上设有孔盖9,以便于填充、更换中药组合物24。

具体地,所述导电金属球15内填充的砭石25和磁体26为颗粒状物体,而所述转动按摩体20的中空部填充的砭石二22和磁体二23为块状物体。因为转动按摩体20表面均匀布有与其中空部连通的通孔21,若砭石二22和磁体二23的体积较小,会从通孔21散落,所以将砭石二22和磁体二23设为块体,其体积较大,不会从通孔21散落。而导电金属15球结构封闭,其内部填充的砭石25和磁体26绝不会散落出来,将砭石25和磁体26为颗粒状物体,便于填充,且有利于促进功能作用的发挥。

为了提升按摩效果,所述转动按摩体20的轮廓为凸轮形。凸轮形的结构在滚动过程中,对人体穴位的按压力度有大小之分,且均匀过渡,周期性变化,起到更好的按摩效果。

为了使转动按摩体20的转动过程不受其他结构的干扰,所述转动按摩体20外侧设有内部空间足以供转动按摩体20滚动的筒体27,所述筒体27嵌入式固定在手套主体10内侧。设置筒体27为转动按摩体20提供一个相对隔离的空间,便于转动按摩体20进行工作。

具体地,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所述连管17上端连通空腔层12,下端连接一根垂直于连管17且孔径小于连管17管径的中空轴18,所述中空轴18另一端固定连接到转动按摩体20的中空部,所述微型电机19设于中空轴18中部。因为转动按摩体20既要发生转动,又要连接连管17,则转动按摩体20用于连接连管17的零件即作为其转动的转动轴为佳,所以设置中空轴18,既能作为旋转轴又能连通连管;考虑到中空轴由微型电机驱动,而中空轴18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按摩体20内,且中空轴18另一端需连接位置固定的连管17,所以微型电机19只能设置在中空轴18中部。如此,就得到了能满足要求的较佳的结构组成。

为了提高本装置的适用价值,所述手套主体10手腕端端口上固定有皮筋圈3。皮筋圈3具有高弹性,应用时,可箍紧使用者手腕处,适用于手腕粗细不同的多种人群,能保证本装置的佩戴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神经内科治疗装置中使用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当归18份;

黄芪15份;

芦荟11份;

淫羊藿10份;

人参10份;

银杏叶8份;

川芎8份;

赤芍5份;

桃仁6份;

红枣4份;

姜5份;

红花1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其使用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当归16份;

黄芪17份;

芦荟12份;

淫羊藿9份;

人参8份;

银杏叶10份;

川芎6份;

赤芍6份;

桃仁5份;

红枣5份;

姜4份;

红花2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其使用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当归15份;

黄芪18份;

芦荟10份;

淫羊藿8份;

人参10份;

银杏叶10份;

川芎5份;

赤芍8份;

桃仁4份;

红枣6份;

姜3份;

红花3份。

上述神经内科治疗装置的具体应用过程为:

装上电池5后,将手套主体10戴在手上后,砭石物质具有远红外治疗和超声波治疗的作用,磁体具有磁疗的作用;确定两个转动按摩体20分别位于对应人体阳谷穴1和后溪穴2的位置后,按下启动按钮7,微型电机19驱动中空轴18转动,带动转动按摩体20转动,转动按摩体20在转动过程中,对人体穴位的按压力度有大小之分,且均匀过渡,周期性变化,起到较好的按摩效果;导电金属球15通电开始发热,对中药组成物24进行加热,中药组合物24的作用物质慢慢散发出来,并沿连管17进入转动按摩体20,在转动按摩体20的转动过程中从其表面的通孔21散发出来,在对穴位进行按摩的同时发挥药物熏疗、热疗的作用,促进疗效;同时,导电金属球15内部的砭石25也被加热,使得砭石25的疗效得以提高。一段时间后,关掉启动按钮7,再摘下手套主体即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进行别的活动。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针对手部神经损伤的患者,具备远红外治疗、超声波治疗、磁疗、穴位按摩、药物熏疗等多种作用功能,且各作用机构之间存在配合应用,统一配合性较好,可实现力度较大的有效治疗;还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能源利用率较高,适用性强等优点。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