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热及风寒感冒的中药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冬春或秋冬季节交替时多见,感冒起病较及,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喷嚏、鼻塞、流涕,或伴有咽疼,感冒也是一种急性传染性鼻炎,俗称“伤风”。现在家庭中一般都备有常用的感冒药,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知道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人却不是很多,然而这两种感冒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是截然不用的,盲目用药,只会导致事倍功半。一般来讲现在市售治疗风热及风寒感冒的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西药,这些药物治疗效果好,但药物会产生一定嗜睡的副作用,服药期间,人处于嗜睡状态,影响工作、学习;另一类是中成药,这类药物又部分分为治疗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类,在一般民众对于自己症状描述不清的情况下,造成药师调剂困难,无法对症给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热及风寒感冒的中药药物组合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风热及风寒感冒的中药药物组合物,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柴胡6-12份,野菊花21-29份,连翘16-26份,黄芩16-26份,板蓝根24-36份,柯子肉3-7份,桔梗1-5份,玄参7-13份。
优选的,所述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柴胡8-10份,野菊花24-26份,连翘20-22份,黄芩20-22份,板蓝根28-32份,柯子肉4-6份,桔梗2-4份,玄参9-11份。
优选的,所述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柴胡9份,野菊花25份,连翘21份,黄芩21份,板蓝根30份,柯子肉5份,桔梗3份,玄参10份。
优选的,该组合中药能制备成注射剂、丸剂、颗粒剂、滴剂或口服体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治疗风热及风寒感冒的中药药物组合物,柴胡和解少阳,野菊花清热解毒,黄芩清肺热治咳嗽,连翘和板蓝根为佐药清热解毒,柯子肉和玄参为使药,引诸药达病所,诸药合用,对风热及风寒感冒有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柴胡6-12份,野菊花21-29份,连翘16-26份,黄芩16-26份,板蓝根24-36份,柯子肉3-7份,桔梗1-5份,玄参7-13份。
实施例2:柴胡8-10份,野菊花24-26份,连翘20-22份,黄芩20-22份,板蓝根28-32份,柯子肉4-6份,桔梗2-4份,玄参9-11份。
实施例3:柴胡9份,野菊花25份,连翘21份,黄芩21份,板蓝根30份,柯子肉5份,桔梗3份,玄参1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照实施例1-3的制备方法,早晚各服用一次,一日后症状便可减轻,一般五日后即可痊愈。
按照上述实施例1-3的中药组合物方法,121例风热或风寒感冒患者使用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其中男58名,女63名,年纪最大68岁,最小14岁,患风热或风寒感冒最长7天,最短1天,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五天后,110人的风热或风寒感冒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达91%,剩余11人中有8人症状明显减轻,只有3人可能由于自身身体状况无明显改善。
风寒感冒病例1:男,45岁,经诊断患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疼,肢节酸痛,时有清涕,咳嗽,痰稀薄白,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紧。服用其它感冒药2天后未见好转,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实施例1共3天后,上述症状消失,感冒痊愈。
风寒感冒病例2:女,27岁,经诊断患风寒感冒,恶寒甚,无汗,鼻塞流清涕,痰稀薄色白,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实施例2共1天后,鼻塞症状缓解,继续服用2天,诸症消失。
风热感冒病例1:男,20岁,经诊断患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寒,汗多面赤,头胀痛,咳嗽、痰多、色黄、质黏,咽痛流黄涕,口干喜冷饮,舌苔微黄,舌质红,脉浮数。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实施例2共3天后,咽痛较前好转,咳嗽减轻,痰少,继服2天,诸症均消,感冒痊愈。
风热感冒病例2:女,31岁,经诊断患风热感冒,发热口渴,咽喉肿痛,咳嗽喘促,痰多色黄质黏。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实施例2共3天后,体温正常,咽痛消失,咳喘减轻,痰易咳出,继服2天,诸症均消,感冒痊愈。
风寒入里化热病例:男,30岁,因受凉后出现恶寒、鼻塞、流清涕,偶有咳嗽,痰少质稀,未予治疗。3天后,咳嗽加重,咽喉肿痛,痰多、色黄白相间,发热、体温38.9℃,舌质红、苔黄,脉数。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实施例3共4天后,咳嗽较前减轻,继服3天,诸症消失。
综上,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方合理、成本低、药物取材方便、制剂简易、疗程短、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