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994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具体为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时将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治疗痛经的西药,但只有暂时的缓解疼痛作用,药效不持久,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疗效果,而且长期服用西药会产生抗药性和依懒性,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治疗痛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中药来调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具有活血散寒、温经止痛的功效,且治疗周期短,效果显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组成:艾草8-20g,肉桂8-20g,郁金8-20g,川芎8-20g,赤芍8-20g,干姜8-20g,泽兰8-20g。

进一步的,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采用常规煎熬中药的方式,取其药汁400-500ml,每日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副。

上述中药药理如下:

艾草:治疗经寒不调,痛经,不孕等症,具有止冷痛,抗凝血,理气血,温经脉,止血散寒的作用。

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活血,香附能理气血,调经止痛,两者搭配,止痛效果更强,还能疏肝解郁,缓急止痛。

川芎: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赤芍: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泽兰:活血通经、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经闭、通经、水肿、产后瘀血腹痛等病症。

本发明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优点在于:制作工艺简单,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功效,无任何副作用,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或缓解痛经症状,可用于治疗痛经。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举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组成:艾草15g,肉桂15g,郁金15g,川芎15g,赤芍15g,干姜15g,泽兰15g。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采用常规煎熬中药的方式,取其药汁450ml,每日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副。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组成:艾草10g,肉桂10,郁金10g,川芎8g,赤芍8g,干姜8g,泽兰8g。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采用常规煎熬中药的方式,取其药汁400ml,每日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副。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组成:艾草20g,肉桂20g,郁金20g,川芎20g,赤芍8g,干姜8g,泽兰8g。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采用常规煎熬中药的方式,取其药汁500ml,每日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由艾草8‑20g,肉桂8‑20g,郁金8‑20g,川芎8‑20g,赤芍8‑20g,干姜8‑20g,泽兰8‑20g组成,用水煎熬成汤剂,早晚饭后温服。本发明的配方具有活血散寒、温经止痛之功效,且治疗疗程短,效果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曹雪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曹雪金
技术研发日:2017.11.29
技术公布日:2018.02.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