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自供体颗粒脂肪移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25933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学移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实现自供体颗粒脂肪移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临床的自供体脂肪移植,是指针对身体体表存在凹陷或局部组织量的不足或不对称现象,通过将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抽取,并移植到不足或凹陷的部位,以达到体表修复的目的。目前传统的自供体脂肪移植方法是:先于下腹或者大腿等取脂部位注入常规肿胀液(例如500ml盐水+2%利多卡因+0.5ml副肾液),然后用吸脂针行负压吸脂术吸出脂肪,再然后用静置法或过滤网过滤脂肪,最后对注脂部位行脂肪注射术,在术后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5天。

目前这种自供体脂肪移植方法主要存在如下缺陷:(1)在脂肪过滤过程中,若采用静置法(一般静置15分钟),只能把多余的肿胀液处理掉,而无法去掉在吸脂过程中被破坏的脂肪细胞和油滴,不但会影响最后注入的脂肪细胞纯度,还会因掺杂有油滴而对机体形成炎性刺激,使术后的肿胀明显化,需要额外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使脂肪与组织更好地接触,但是又会因包扎使肿胀部位对脂肪细胞造成压迫,影响营养供给和供血,制约术后的脂肪细胞存活;(2)在脂肪过滤过程中,若采用过滤网过滤,将会加重脂肪细胞的损伤,影响术后的脂肪细胞存活,进一步地,若是采用纱布过滤,还会因纱布有碎削而造成术后易二次感染的风险。综合前述缺陷,将会使术后脂肪细胞的存活率低至2~3成,制约人体的快速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前述传统自供体脂肪移植方法所存在的术后脂肪细胞存活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自供体颗粒脂肪移植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移植自供体颗粒脂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使用负压吸脂组件抽取位于自供体取脂部位的皮下脂肪层中的且呈颗粒状的脂肪细胞;s102.先后使用盐水和庆大霉素溶液反复冲洗新抽取的脂肪细胞,以便去除血液、被破坏的脂肪细胞和油滴,直到脂肪细胞呈金黄色;s103.使用第一低速离心机对冲洗后的脂肪细胞进行离心处理,以便使肿胀液离心,然后提取位于中心位置的脂肪细胞;s104.将提取的脂肪细胞与备用脂肪的血管基质部分充分混合,得到待注射混合物;s105.使用移植注射器将所述待注射混合物注入到自供体注脂部位的皮下脂肪层中。

优化的,所述负压吸脂组件为配置有多孔刨状吸脂针的注射器。进一步优化的,当所述注射器为10ml注射器时,则在所述步骤s101的抽取过程中,将该注射器的内部柱塞拉到2~4ml刻度线处。所述多孔刨状吸脂针的尺寸如下:长度为20cm,孔径大小为3mm。

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102中,每次冲洗所用的盐水体积为240~260ml,每次冲洗所用的庆大霉素溶液体积为3~5ml。

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102中,所述盐水和所述庆大霉素溶液的液温分别为0~4摄氏度。

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103中,所述第一低速离心机以1500转/分的转速工作2~4分钟。

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104之前,所述备用脂肪的血管基质部分按照如下步骤制得:s201.采用过滤网反复推注备用脂肪,直到将备用脂肪加工成乳糜状物质;s202.使用第二低速离心机对所述乳糜状物质进行离心处理,以便使油滴离心,然后提取位于下部位置的血管基质部分。

进一步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202中,所述第二低速离心机以1500转/分的转速工作2~4分钟。

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105中,包括如下步骤:

s301.按照扇形手法,使用18g移植针在自供体注脂部位的皮下脂肪层内行针,形成多条皮下隧道,以便分离脂肪层,并在扇形圆心处使任意两条皮下隧道连通;

s302.使用1ml注射器对每条皮下隧道进行点状地行针注射,将所述待注射混合物注入到自供体注脂部位的皮下脂肪层中。

综上,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实现自供体颗粒脂肪移植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对抽取的脂肪细胞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先后使用盐水和庆大霉素溶液反复冲洗脂肪细胞,可以有效去除血液、被破坏的脂肪细胞和油滴,从而不但可以提升最后注入的脂肪细胞纯度,还可以杜绝出现油滴对机体产生的炎性刺激,减轻术后的肿胀,使术后不用包扎,缓解脂肪细胞所受到的压迫,确保正常的营养供给和供血,同时还可以规避使用过滤网,避免对脂肪细胞造成二次损伤以及在术后所存在的二次感染风险,进而综合提升术后脂肪细胞的存活率(由现有的2~3成提升至5~6成),利于人体的快速康复(恢复时间可从现有的1~3个月缩短至7~14天);(2)通过在最后注入的脂肪细胞中混入备用脂肪的血管基质部分,可以利于脂肪细胞在术后进行细胞分裂,生长更多的脂肪细胞,进一步提升存活率;(3)由于是采用多孔刨状吸脂针来抽取脂肪细胞,不但可利用其针细的特点减小对吸脂部位的损伤,使术后肿胀不明显,还可以利用其多孔的特点提升吸脂速度,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还由于其针头上的每个吸脂孔具有孔径小且呈刨状的特点,使得只会吸出脂肪细胞,而不会吸出脂肪周围的结缔组织,进一步减小吸脂部位的损伤,缩短时间,无需二次处理即可得到呈颗粒状的脂肪细胞,此外,还可利用其具有针头较短和内径较大的特点,减少在吸脂过程中脂肪细胞经过吸脂针的内壁所造成的损伤,减小脂肪细胞的受损几率;(4)由于是采用注射器来提供吸脂负压,可提供较小的负压,进一步减少脂肪细胞的受损几率;(5)通过扇形手法在注射前形成分离脂肪层的多条皮下隧道,并利用注射器来对每条皮下隧道进行点状地行针注射,不但可以杜绝术后凹凸不平的现象,还可以使每个注射点的脂肪细胞能够与周围组织充分接触,使营养供给和血管长入更容易,进一步增加术后脂肪细胞的存活率;(6)由于是采用1ml注射器注射脂肪细胞,可以在推注脂肪时减小压力,使注射控制更加精确,确保脂肪移植成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实现自供体颗粒脂肪移植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实现自供体颗粒脂肪移植的方法。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绑定对象的绑定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绑定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绑定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实现自供体颗粒脂肪移植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实现自供体颗粒脂肪移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使用负压吸脂组件抽取位于自供体取脂部位的皮下脂肪层中的且呈颗粒状的脂肪细胞。

在所述步骤s101之前,仍需要先于自供体取脂部位(例如下腹或者大腿等取脂部位)的皮下脂肪层中注入常规肿胀液(例如500ml盐水+2%利多卡因+0.5ml副肾液),以使脂肪细胞颗粒分散及游离,方便抽取。优化的,所述负压吸脂组件优选为配置有多孔刨状吸脂针的10ml注射器,其中,所述多孔刨状吸脂针的尺寸可以但不限于如下:长度为20cm,孔径大小为3mm。由于是采用多孔刨状吸脂针来抽取脂肪细胞,不但可利用其针细的特点减小对吸脂部位的损伤,使术后肿胀不明显,还可以利用其多孔的特点提升吸脂速度,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还由于其针头上的每个吸脂孔具有孔径小且呈刨状的特点,使得只会吸出脂肪细胞,而不会吸出脂肪周围的结缔组织,进一步减小吸脂部位的损伤,缩短移植时间和恢复时间,无需二次处理即可得到呈颗粒状的脂肪细胞,此外,还可利用其具有针头较短和内径较大的特点,减少在吸脂过程中脂肪细胞经过吸脂针的内壁所造成的损伤,降低脂肪细胞的受损几率。所述注射器用于提供吸脂负压,进一步优化的,在所述步骤s101的抽取过程中,将该注射器(即10ml注射器)的内部柱塞拉到2~4ml(例如3ml)刻度线处,以提供较小的负压,可进一步降低脂肪细胞的受损几率。

s102.先后使用盐水和庆大霉素溶液反复冲洗新抽取的脂肪细胞,以便去除血液、被破坏的脂肪细胞和油滴,直到脂肪细胞呈金黄色。

在所述步骤s102中,每次冲洗所用的盐水体积优选为240~260ml(例如250ml),每次冲洗所用的庆大霉素溶液体积优选为3~5ml(例如4ml)。同时为了不影响脂肪细胞的活性,所述盐水和所述庆大霉素溶液的液温分别优选为0~4摄氏度(例如2摄氏度)。当脂肪细胞呈金黄色时,可以表征已干净去除血液、被破坏的脂肪细胞和油滴等。

s103.使用第一低速离心机对冲洗后的脂肪细胞进行离心处理,以便使肿胀液离心,然后提取位于中心位置的脂肪细胞。

在所述步骤s103中,由于肿胀液的密度是小于脂肪细胞的密度,因此可以通过离心方式实现两者的分离,进一步去除肿胀液,避免在注入后产生不需要的肿胀现象。优化的,所述第一低速离心机优选以1500转/分的转速工作2~4分钟(例如3分钟)。

s104.将提取的脂肪细胞与备用脂肪的血管基质部分充分混合,得到待注射混合物。

在所述步骤s104中,所述血管基质部分由于含有丰富的、可塑性极强的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tissu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sc),可以促进血管再生、形成和诱导分化,对脂肪成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补充死亡脂肪细胞的主要成分。在所述步骤s104之前,所述备用脂肪的血管基质部分按照如下步骤制得:s201.采用过滤网反复推注备用脂肪,直到将备用脂肪加工成乳糜状物质;s202.使用第二低速离心机对所述乳糜状物质进行离心处理,以便使油滴离心,然后提取位于下部位置的血管基质部分。所述步骤s201用于分离备用脂肪中的细胞,所述步骤s202用于对血管基质部分进行提纯,在所述步骤s202中,所述第二低速离心机同样优选以1500转/分的转速工作2~4分钟(例如3分钟)。

s105.使用移植注射器将所述待注射混合物注入到自供体注脂部位的皮下脂肪层中。

在所述步骤s105中,可以具体但不限于包括如下步骤:s301.按照扇形手法,使用18g移植针在自供体注脂部位的皮下脂肪层内行针,形成多条皮下隧道,以便分离脂肪层,并在扇形圆心处使任意两条皮下隧道连通;s302.使用1ml注射器对每条皮下隧道进行点状地行针注射,将所述待注射混合物注入到自供体注脂部位的皮下脂肪层中。通过采用扇形手法在注射前形成分离脂肪层的多条皮下隧道,并使任意两条皮下隧道连通,可以防止在注射后出现脂肪细胞分布不均的问题,杜绝术后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同时,利用注射器来对每条皮下隧道进行点状地行针注射,还可以使每个注射点的脂肪细胞能够与周围组织充分接触,使营养供给和血管长入更容易,进一步增加术后脂肪细胞的存活率。此外,由于是采用1ml注射器注射脂肪细胞,可以在推注脂肪时减小压力,使注射控制更加精确,确保脂肪移植成功。

综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实现自供体颗粒脂肪移植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对抽取的脂肪细胞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先后使用盐水和庆大霉素溶液反复冲洗脂肪细胞,可以有效去除血液、被破坏的脂肪细胞和油滴,从而不但可以提升最后注入的脂肪细胞纯度,还可以杜绝出现油滴对机体产生的炎性刺激,减轻术后的肿胀,使术后不用包扎,缓解脂肪细胞所受到的压迫,确保正常的营养供给和供血,同时还可以规避使用过滤网,避免对脂肪细胞造成二次损伤以及在术后所存在的二次感染风险,进而综合提升术后脂肪细胞的存活率(由现有的2~3成提升至5~6成),利于人体的快速康复(恢复时间可从现有的1~3个月缩短至7~14天);(2)通过在最后注入的脂肪细胞中混入备用脂肪的血管基质部分,可以利于脂肪细胞在术后进行细胞分裂,生长更多的脂肪细胞,进一步提升存活率;(3)由于是采用多孔刨状吸脂针来抽取脂肪细胞,不但可利用其针细的特点减小对吸脂部位的损伤,使术后肿胀不明显,还可以利用其多孔的特点提升吸脂速度,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还由于其针头上的每个吸脂孔具有孔径小且呈刨状的特点,使得只会吸出脂肪细胞,而不会吸出脂肪周围的结缔组织,进一步减小吸脂部位的损伤,缩短时间,无需二次处理即可得到呈颗粒状的脂肪细胞,此外,还可利用其具有针头较短和内径较大的特点,减少在吸脂过程中脂肪细胞经过吸脂针的内壁所造成的损伤,减小脂肪细胞的受损几率;(4)由于是采用注射器来提供吸脂负压,可提供较小的负压,进一步减少脂肪细胞的受损几率;(5)通过扇形手法在注射前形成分离脂肪层的多条皮下隧道,并利用注射器来对每条皮下隧道进行点状地行针注射,不但可以杜绝术后凹凸不平的现象,还可以使每个注射点的脂肪细胞能够与周围组织充分接触,使营养供给和血管长入更容易,进一步增加术后脂肪细胞的存活率;(6)由于是采用1ml注射器注射脂肪细胞,可以在推注脂肪时减小压力,使注射控制更加精确,确保脂肪移植成功。

如上所述,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实现自供体颗粒脂肪移植的方法并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整合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