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619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背景技术:

上肢是由骨、肌肉、血管神经及浅、深筋膜和皮肤形成的多层次鞘状局部。可分为浅、深二层结构。浅层结构由皮肤和浅筋膜构成,在浅筋膜内有丰富的浅静脉、淋巴管和皮神经。深层结构由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和骨构成,并以血管神经及其行径形成了若干重要的局部结构及局部核心结构。现有技术中,在医疗技术领域,对于上肢受伤的康复,患者难以通过自身的能力进行锻炼,较为痛苦,因此,需要一种辅助设备进行辅助锻炼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支架、固定套筒、活动伸缩杆、偏心轮、连杆、手环转轴、手环、手腕固定板和调节螺栓,所述固定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活动伸缩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内,并能够活动,所述偏心轮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的一侧,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轮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活动伸缩杆的中部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端部设置所述手环转轴,所述手环转轴与所述手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手腕固定板为两个,两个所述手腕固定板位于所述手环中部,两个所述手腕固定板通过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手环之间连接。

具体地,所述偏心轮的中部通过电动机驱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手腕固定板上设置有护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偏心轮和连杆驱动活动伸缩杆往复式运动,同时通过手环的手环固定板将手腕固定在手环内,手环与活动伸缩杆之间能够转动,从而被动得对上肢进行康复训练,使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固定套筒、3-活动伸缩杆、4-偏心轮、5-连杆、6-手环转轴、7-手环、8-手腕固定板、9-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支架1、固定套筒2、活动伸缩杆3、偏心轮4、连杆5、手环转轴6、手环7、手腕固定板8和调节螺栓9,所述固定套筒2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活动伸缩杆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2内,并能够活动,所述偏心轮4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筒2的一侧,所述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轮4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活动伸缩杆3的中部与所述连杆5的另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连杆5的端部设置所述手环转轴6,所述手环转轴6与所述手环7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手腕固定板8为两个,两个所述手腕固定板8位于所述手环7中部,两个所述手腕固定板8通过所述调节螺栓9与所述手环7之间连接。

具体地,所述偏心轮4的中部通过电动机驱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手腕固定板8上设置有护垫。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支架、固定套筒、活动伸缩杆、偏心轮、连杆、手环转轴、手环、手腕固定板和调节螺栓,活动伸缩杆的一端设置于固定套筒内,并能够活动,偏心轮设置于固定套筒的一侧,连杆的一端与偏心轮之间转动连接,活动伸缩杆的中部与连杆的另一端之间转动连接,连杆的端部设置手环转轴,手环转轴与手环之间固定连接,手腕固定板为两个,两个手腕固定板位于手环中部,两个手腕固定板通过调节螺栓与手环之间连接。本发明通过偏心轮和连杆驱动活动伸缩杆往复式运动,同时通过手环的手环固定板将手腕固定在手环内,手环与活动伸缩杆之间能够转动,从而被动得对上肢进行康复训练,使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彭煜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彭煜翔
技术研发日:2017.12.05
技术公布日:2018.04.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