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膜片排气、张力止液避光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229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使用膜片排气、张力止液避光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一次性使用膜片排气、张力止液避光输液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在临床输液时,药液进入滴斗和再进入圆形过滤器时均出现或产生“空气泡泡”,同时,因导管内壁表面也极易吸附导管内壁小气泡,不易排出。上述所产生的空气气泡如进入患者体内,易造成“空气栓塞”等危害。

护理人员在输液前,必须将输液器导管内空气气泡尽可能排净,人工排出气泡过程需将吸附在导管内壁的小气泡用弹指的方式不断弹导管内壁,使吸附的小气泡上浮至滴斗内液面上。

但是有些药液需要避光使用,为了达到避光效果,避光输液器往往都不是透明材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颜色,这样就会造成输液器内的可视度大大降低,使护理人员很难辨认输液器内的液体余量及是否有气泡,大大增加了护理风险。

鉴于上述原因,克服以上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完全排净药液内空气的一次性使用膜片排气、张力止液避光输液器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膜片排气、张力止液避光输液器,不仅能避光,而且提高了止液效果,排气彻底干净,更安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次性使用膜片排气、张力止液避光输液器,其不同之处在于:采用避光材料制成,其包括通过导管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滴斗、过滤器及输液针;所述过滤器包括具有中空腔室的过滤器本体,所述中空腔室内竖直设置有一精密过滤止液膜片,所述精密过滤止液膜片将所述中空腔室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竖直液腔和第二竖直液腔,所述第一竖直液腔通过进液管腔与导管连通,所述进液管腔包括开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上的进液腔道、及设于所述第一竖直液腔内的进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腔道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竖直液腔的底部,所述过滤器本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竖直液腔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和所述第一竖直液腔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膜片,所述第二竖直液腔通过开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上的出液管腔与所述导管连通。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出液管腔靠近所述第二竖直液腔的上端设置。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排气通道靠近所述第一竖直液腔的上端设置。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排气通道和第二竖直液腔分设于所述第一竖直液腔的异侧。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进液腔道开设于所述第一竖直液腔的上端。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中空腔室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竖直液腔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竖直液腔的容积。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竖直液腔的腔面上形成有若干个沿所述气液分离膜片外周分布的限位凸起。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滴斗内设置有上端具有药液分流帽的主体管道,所述主体管道与所述导管连接且设于所述滴斗的下端,所述主体管道上开设有若干条竖直延伸的排气缝隙槽。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器本体与所述导管可拆卸连接。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输液针与所述导管可拆卸连接。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特点为:该一次性使用膜片排气、张力止液避光输液器,采用避光材料制成,进液管腔的进液管道延伸至所述第一竖直液腔的底部,既避免了药液进入第一竖直液腔时直接浸湿精密过滤止液膜片导致的膜片阻力变小无法有效止液的问题,又避免了药液滴落产生新的气泡,还避免了药液直接冲击气液分离膜片,不仅能避光,而且提高了止液效果,防止了新的气泡的产生,排气彻底干净,充分实现了自动排气、自动止液、及精密过滤,降低了护理风险,更安全,便于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并提高了护理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过滤器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中过滤器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过滤器本体(101-中空腔室(1011-第一竖直液腔(1011a-第一竖直液腔的底部、1011b-第一竖直液腔的上端)、1012-第二竖直液腔(1012a-第二竖直液腔的上端))、102-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a-精密过滤止液膜片的底部)、103-进液管腔(1031-进液腔道、1032-进液管道(1032a-进液管道的底部)))、104-排气通道(1041-排气腔、1042-排气孔)、105-气液分离膜片、106-出液管腔、107-限位凸起)、2-导管、3-瓶塞穿刺器、4-滴斗(4a-滴斗下端、401-药液分流帽、402-主体管道(4021-排气缝隙槽))、5-输液针、6-空气过滤器、7-三通注射件、8-流量调节器、9-输液针保护套、10-穿刺器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7,本发明实施例一次性使用膜片排气、张力止液避光输液器,采用避光材料制成,其包括通过导管2依次连接的瓶塞穿刺器3、滴斗4、过滤器及输液针5;所述过滤器包括具有中空腔室101的过滤器本体1,所述中空腔室101内竖直设置有一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所述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将所述中空腔室101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竖直液腔1011和第二竖直液腔1012,所述第一竖直液腔1011通过进液管腔103与导管2连通,所述进液管腔103包括开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1上的进液腔道1031、及设于所述第一竖直液腔1011内的进液管道1032,所述进液管道1032的一端与所述进液腔道103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竖直液腔的底部1011a,所述过滤器本体1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竖直液腔1011连通的排气通道104,所述排气通道104和所述第一竖直液腔1011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膜片105,所述第二竖直液腔1012通过开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1上的出液管腔106与所述导管2连通。

优选地,所述出液管腔106靠近所述第二竖直液腔的上端1012a设置。

优选地,所述排气通道104靠近所述第一竖直液腔的上端1011b设置。

优选地,所述排气通道104和第二竖直液腔1012分设于所述第一竖直液腔1011的异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竖直液腔1011的截面形状呈方形,所述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的形状呈方形。

优选地,请参考图3,所述进液管道的底部1032a与所述精密过滤止液膜片的底部102a平齐。

优选地,所述进液腔道1031开设于所述第一竖直液腔的上端1011b。

优选地,请参考图6和图7,所述中空腔室10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竖直液腔1012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竖直液腔1011的容积。

优选地,所述排气通道104包括形成于所述过滤器本体1内的排气腔1041、及连通排气腔1041与外界的排气孔1042。

优选地,所述第一竖直液腔1011的腔面上形成有若干个沿所述气液分离膜片105外周分布的限位凸起107。

优选地,所述排气孔1042的直径为0.4mm~1.5mm。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膜片105的孔径为0.2μm~0.25μm。

优选地,所述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的孔径为2μm~5μm。药液在第一竖直液腔1011内积累升高至形成0.04mpa~0.08mpa的压力时,药液才能穿过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进入第二竖直液腔101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的孔径为2μm,药液穿过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的所需压力为0.08mpa。在一些实施例中,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的孔径为3μm,药液穿过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的所需压力为0.07mpa。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的孔径为5μm,药液穿过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的所需压力为0.04mpa。

优选地,所述滴斗4内设置有上端具有药液分流帽401的主体管道402,所述主体管道402与所述导管2连接且设于所述滴斗的下端4a,所述主体管道402上开设有若干条竖直延伸的排气缝隙槽4021。药液流入滴斗4内,被药液分流帽401分流到滴斗4内侧壁并流到滴斗4底部,减少空气气泡产生,同时,由于主体管道402上排气缝隙槽4021的张力,药液不会马上进入主体管道402内,而是当药液累积至接近药液分流帽401时,药液才会自动进入排气缝隙槽4021中,并流入主体管道402内。

优选地,所述主体导管402的长度等于所述滴斗4长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排气缝隙槽4021的宽度为0.4mm~0.7mm。

优选地,所述导管2与所述瓶塞穿刺器3的连接处设置有空气过滤器6。

优选地,所述导管2与所述滴斗4连接处设置有三通注射件7。

优选地,连接所述过滤器本体1和输液针5的导管2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8。

优选地,所述过滤器本体1与所述导管2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输液针5与所述导管2可拆卸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输液针5与所述导管2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输液针5上套设有输液针保护套9。

优选地,所述瓶塞穿刺器3上套设有穿刺器保护套10。

请参考图1至图7,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过滤器,使本输液器能在避光的同时又实现了自动止液和精密过滤,安全系数高。当药液通过进液管腔103进入至第一竖直液腔的底部1011a,第一竖直液腔1011内的气体及药液内所带的气体通过排气通道104排出,气液分离膜片105使过滤器本体1内的药液自动形成液气分离,由于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的张力作用,药液在第一竖直液腔1011内积累升高至形成足够大的压力时,药液穿过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进入第二竖直液腔1012内,被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过滤的微粒沉积在第一竖直液腔1011的底部。当输液结束时,第一竖直液腔1011内的药液量所产生的压力少于穿过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所需量时,剩余药液则会被隔绝在第一竖直液腔1011内,实现自动止液,避免人体血管回血而发生的“血栓”,有利于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减少了护患之间因此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并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气液分离膜片105可以有效阻挡空气细菌或微粒进入过滤器本体1中,同时方便气体从排气通道104处排出,当药液积累在第一竖直液腔1011中时,药液中的气泡则会从排气通道104中自动排出,实现自动排气,不需要通过倾斜过滤器本体1进行排气,临床使用非常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三次自动排气。其通过主体管道402减少空气气泡的产生实现了第一次自动排气;通过过滤器本体1上的排气通道104实现二次自动排气;最后通过过滤器本体1中的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使药液累积在第一竖直液腔1011内后,再从过滤器本体1上排气通道104实现第三次自动排气,真正做到了药液中无“空气气泡”,而且排气彻底、干净,不会因开始输液时或换瓶再输液时而产生“空气气泡”的问题,使病患者在整体输液中非常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输液开始时,药液流入滴斗4内,被滴斗4内的药液分流帽401分流到滴斗4内周壁并顺流累积于滴斗4底部,此分流过程大大减少空气气泡的产生,当药液累积至接近药液分流帽401时,药液自身压力使其进入排气缝隙槽4021流入主体管道402中。当该药液进入过滤器本体1时,开始再次通过过滤器本体1上端排气通道104排气;由于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的张力作用,药液在第一竖直液腔1011内积累升高至形成足够大的压力时,药液通过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进入第二竖直液腔1012内,当第二竖直液腔1012内的药液液位升至出液管腔106后,并通过导管2流至输液针5处时,就可以给病患者输液了,输液结束后,剩余药液由于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的张力作用截流实现自动止液。如再次输液,插上另一瓶药水即可继续输液,所有自动排气、止液、精密过滤的流程和第一瓶输液时一样,因此,该避光输液器在输液时实现了三次自动排气、自动止液、及精密过滤的等功能。进液管腔103的进液管道1032延伸至所述第一竖直液腔的底部1011a,既避免了药液进入第一竖直液腔1011时直接浸湿精密过滤止液膜片102导致的膜片阻力变小无法有效止液的问题,又避免了药液直接冲击气液分离膜片105,还避免了药液滴落产生新的气泡,自动有效地排气和止液,使用更安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