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毛囊炎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5949发布日期:2018-06-05 08:54阅读:9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毛囊炎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毛囊炎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类似中医的“发际疮”、“须疮”之类。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型脓疱,继而干燥、结痂。此症好发于头、面、项、胸背部。

中医认为,毛囊炎多因湿热内蕴,外受热毒,湿热之毒郁于肌肤所致,常常反复并于其他皮肤疾病并发,因此需要针对病因进行对症下药。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发明一种治疗毛囊炎的中药配方,见效快,效果明显,不易复发。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毛囊炎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的药物组成:藤黄15克,苦参1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蚤休10克,连翘10克,三棵针15克,生甘草6克、银花18克,苍术18克,黄柏18克,归尾9克,猪苓9克,茵陈30克,车前子9克;

发际疮重者,加荆芥10克,桔梗5克;

坐板疮重者,加牛膝、蒌芍各10克;

大便干者,加生大黄10克(后下);

毒热重者,加地丁、野菊花、川军、土茯苓、黄芩、栀子各5克;

湿盛者,加生苡米、六一散、云苓、白术、苦参、防己各8克;

肿痛明显者,加川楝子、乳香、没药、红花、川芎、丹参各10克。

所述苦参性寒味苦,能清热燥湿、杀虫利尿,是治皮肤病的常用药物,能治瘙痒、脓疱疮、疥癣、阴道炎等;所述藤黄有消肿、化毒、止血、杀虫等功用,善治痈疽肿毒、顽癣恶疮、损伤出血等。

所述治疗毛囊炎的中药配方的熬制及服用方法:先将上述各药物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一个月为一疗程。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有效止痒、祛脓、止痛,对于毛囊炎有极好的治疗作用;并且对于常见并发的发际疮、坐板疮、大便干结、毒热、湿热、肿胀均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治疗毛囊炎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的药物组成:藤黄15克,苦参1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蚤休10克,连翘10克,三棵针15克,生甘草6克、银花18克,苍术18克,黄柏18克,归尾9克,猪苓9克,茵陈30克,车前子9克;

发际疮重者,加荆芥10克,桔梗5克;

坐板疮重者,加牛膝、蒌芍各10克;

大便干者,加生大黄10克(后下);

毒热重者,加地丁、野菊花、川军、土茯苓、黄芩、栀子各5克;

湿盛者,加生苡米、六一散、云苓、白术、苦参、防己各8克;

肿痛明显者,加川楝子、乳香、没药、红花、川芎、丹参各10克。

所述苦参性寒味苦,能清热燥湿、杀虫利尿,是治皮肤病的常用药物,能治瘙痒、脓疱疮、疥癣、阴道炎等;所述藤黄有消肿、化毒、止血、杀虫等功用,善治痈疽肿毒、顽癣恶疮、损伤出血等。

所述治疗毛囊炎的中药配方的熬制及服用方法:先将上述各药物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一个月为一疗程。

案例一:

张某,男,17岁,脸上长满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型脓疱,继而干燥、结痂。服用本中药配方2个疗程,基本痊愈。

具体配方如下:藤黄15克,苦参1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蚤休10克,连翘10克,三棵针15克,生甘草6克、银花18克,苍术18克,黄柏18克,归尾9克,猪苓9克,茵陈30克,车前子9克;荆芥10克,桔梗5克;牛膝、蒌芍各10克。

案例二:

陈某,男,24岁,2017年2月初诊。除了毛囊炎严重外,还兼有大便干结、毒热、肿胀明显。服用本方一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

具体配方如下:

藤黄15克,苦参1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蚤休10克,连翘10克,三棵针15克,生甘草6克、银花18克,苍术18克,黄柏18克,归尾9克,猪苓9克,茵陈30克,车前子9克;地丁、野菊花、川军、土茯苓、黄芩、栀子各5克;川楝子、乳香、没药、红花、川芎、丹参各10克。

自2017年开始,采用所述中药配方,共治疗60余例慢性毛囊炎患者,均取得令人满意之疗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常见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