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道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9287发布日期:2018-06-02 03:06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针道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道模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采用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肿瘤部位对肿瘤进行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放射性粒子在针道模板的针道定位下通过穿刺针精确植入到最合适的位置。

现有的针道模板有两种:一种是固定模板,就是在水平的一块塑料板子上打上若干排垂直的针道,所有针道方向都是一致的。而肿瘤的形态和位置各异,一致的进针方向不能满足大多数病例;另一种是3D打印模板,就是根据术前治疗计划系统的计划结果,采用计算机三维绘制肿瘤、皮肤和针道数据,将进针位置、针道角度、深度和植入粒子数量确定后,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针道模板,针道模板的板体上设置有各个不同位置和角度的针道导柱。3D打印模板虽然可以达到理想的进针角度,但是,由于需要前期的设计、计算和打印,制造周期比较长,大约需一周时间,而在此期间肿瘤的位置和角度等都可能发生变化,从而使最终制造出来的模板无法实现精确植入。

因此,无论是固定模板还是3D打印模板,其针道角度均是固定的,无法在植入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CT计划灵活调节针道角度,从而难以保证植入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道模板,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针道模板无法灵活调节针道角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道模板,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多条导柱安装槽;多组导柱,每组导柱与一条导柱安装槽相对应,每组导柱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对应的一条导柱安装槽内;多根定位杆,每根定位杆与一组导柱相对应,每组导柱的第二端可转动地与对应的一根定位杆连接;多个驱动盘,多个驱动盘与多个定位杆对应设置,每个驱动盘与对应的一根定位杆驱动连接;其中,沿每个导柱的轴向开设有植入针穿孔,植入针穿孔用于使粒子植入针穿过,驱动盘用于通过定位杆驱动相应的一组导柱绕其第一端转动以调节植入针穿孔的角度从而对粒子植入针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固定板上开设有多条驱动盘安装槽;其中,每个驱动盘可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一条驱动盘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驱动盘边缘设置有驱动凸柱,定位杆上开设有连接卡槽,驱动凸柱嵌入连接卡槽,以使驱动盘与定位杆相互铰接以通过定位杆驱动导柱转动。

进一步地,针道模板还包括:转动角度指示部件,设置在固定板上,用于指示驱动盘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转动角度指示部件包括:多个角度指示针,多个角度指示针与多个驱动盘一一对应设置;其中,驱动盘上设置有与角度指示针对应的标识刻度,驱动盘在转动时通过角度指示针指示驱动盘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驱动盘包括:转盘部,转盘部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驱动盘安装槽内;手持部,设置在转盘部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转盘部转动;其中,标识刻度设置在手持部上。

进一步地,手持部为扇形板体。

进一步地,针道模板还包括:多个锁紧螺钉;其中,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螺钉孔,每个锁紧螺钉穿设在对应的一个螺钉孔内并与对应的一个驱动盘的手持部相对,锁紧螺钉用于在驱动盘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将驱动盘锁紧。

进一步地,手持部的外侧边缘设置有条形齿,锁紧螺钉的头部与条形齿抵接以将驱动盘锁紧。

进一步地,导柱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导柱安装槽内,导柱的第二端与定位杆可拆卸地连接。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针道模板,包括:固定板、多组导柱、多根定位杆以及多个驱动盘,固定板上开设有多条导柱安装槽;每组导柱与一条导柱安装槽相对应,每组导柱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对应的一条导柱安装槽内;每根定位杆与一组导柱相对应,每组导柱的第二端可转动地与对应的一根定位杆连接;多个驱动盘与多个定位杆对应设置,每个驱动盘与对应的一根定位杆驱动连接;其中,沿每个导柱的轴向开设有植入针穿孔,植入针穿孔用于使粒子植入针穿过,驱动盘用于通过定位杆驱动相应的一组导柱绕其第一端转动以调节植入针穿孔的角度从而对粒子植入针进行定位,从而能够在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手术过程中根据肿瘤的形态和位置灵活调节粒子植入针的进针角度和进针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针道模板无法灵活调节针道角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针道模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针道模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针道模板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针道模板的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固定板;11、导柱安装槽;12、驱动盘安装槽;20、导柱;21、植入针穿孔;22、第一铰接凸柱;23、第二铰接凸柱;30、定位杆;40、驱动盘;41、转盘部;42、手持部;43、标识刻度;44、条形齿;45、驱动凸柱;46、转轴;50、转动角度指示部件;51、角度指示针;60、锁紧螺钉;70、粒子植入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针道模板,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固定板10、多组导柱20、多根定位杆30和多个驱动盘40,固定板10上开设有多条导柱安装槽11;每组导柱20与一条导柱安装槽11相对应,每组导柱20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对应的一条导柱安装槽11内;每根定位杆30与一组导柱20相对应,每组导柱20的第二端可转动地与对应的一根定位杆30连接;多个驱动盘40与多个定位杆30对应设置,每个驱动盘40与对应的一根定位杆30驱动连接;其中,沿每个导柱20的轴向开设有植入针穿孔21,植入针穿孔21用于使粒子植入针穿过,驱动盘40用于通过定位杆30驱动相应的一组导柱20绕其第一端转动以调节植入针穿孔21的角度从而对粒子植入针70进行定位。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针道模板,包括:固定板10、多组导柱20、多根定位杆30以及多个驱动盘40,固定板10上开设有多条导柱20安装槽;每组导柱20与一条导柱20安装槽相对应,每组导柱20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对应的一条导柱20安装槽内;每根定位杆30与一组导柱20相对应,每组导柱20的第二端可转动地与对应的一根定位杆30连接;多个驱动盘40与多个定位杆30对应设置,每个驱动盘40与对应的一根定位杆30驱动连接;其中,沿每个导柱20的轴向开设有植入针穿孔21,植入针穿孔21用于使粒子植入针70穿过,驱动盘40用于通过定位杆30驱动相应的一组导柱20绕其第一端转动以调节植入针穿孔21的角度从而对粒子植入针70进行定位,从而能够在放射性粒子定向植入手术过程中根据肿瘤的形态和位置灵活调节粒子植入针70的进针角度和进针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针道模板无法灵活调节针道角度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各条导柱安装槽11沿固定板10的延伸方向开设,各条导柱安装槽11之间相互平行且间隔一定的距离。每组导柱20中的各个导柱20沿一条导柱安装槽11的延伸方向相互间隔设置,从而能够留出导柱20转动的空间。如图4所示,每个导柱20的上端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铰接凸柱22,每个导柱20的下端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铰接凸柱23,每个导柱20通过上端的两个第一铰接凸柱22可拆卸地连接在导柱安装槽1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每根定位杆30上也开设有用于与导柱20的下端连接的活动槽,每个导柱20通过下端的两个第二铰接凸柱23可拆卸地连接在定位杆30上的活动槽的两个侧壁上,每根定位杆30沿其延伸方向摆动时带动相应的一组导柱20绕其第一端转动从而调节各个导柱20的的植入针穿孔21的进针角度。

植入针穿孔21沿导柱20的轴向开设,从而在导柱20调节好进针角度后,粒子植入针70沿植入针穿孔21直接穿刺到病灶位置。

每个驱动盘40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板10上,操作者在手术时通过转动驱动盘40进而通过定位杆30带动导柱20转动。具体地,在固定板10上开设有多条驱动盘安装槽12;各条驱动盘安装槽12也沿固定板10的延伸方向开设,各条驱动盘安装槽12之间相互平行且具有一定的间距,每条驱动盘安装槽12与一条导柱安装槽11相对,在各条驱动盘安装槽12内穿设有一根转轴46,转轴46沿与固定板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每个驱动盘40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46上并位于对应的一条驱动盘安装槽12内。

为了在转动驱动盘40时能够带动定位杆30摆动,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驱动盘40边缘设置有驱动凸柱45,定位杆30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卡槽,驱动凸柱45嵌入连接卡槽内能够在连接卡槽内转动,在转动驱动盘40时,驱动凸柱45带动通过定位杆30摆动从而驱动导柱20转动。

为了能够精确控制粒子植入针70的进针角度和进针位置,针道模板还包括:转动角度指示部件50,转动角度指示部件50设置在固定板10上,用于指示驱动盘40的转动角度。通过精确驱动盘40的转动角度达到对导柱20的转动角度的控制,进而达到精确控制粒子植入针70的进针角度和进针位置的目的。

具体地,转动角度指示部件50包括:多个角度指示针51,多个角度指示针51与多个驱动盘4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角度指示针51位于相邻的两个驱动盘安装槽12之间。驱动盘40上设置有与角度指示针51对应的标识刻度43,在转动驱动盘40时,通过角度指示针51的前端在驱动盘40上的指示位置即可精确控制驱动盘40的转动角度,最终达到精确控制粒子植入针70的进针角度和进针位置的目的。

为了便于操作者转动驱动盘40并扩大标识刻度43的标识范围。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盘40包括:转盘部41和手持部42,转盘部41为圆盘体,转盘部41通过转轴46可转动地设置在驱动盘安装槽12内;手持部42设置在转盘部41绕其圆周的部分边缘上,可选地,手持部42为扇形板体,从而方便操作者手持并进行转动。其中,标识刻度43设置在手持部42的边缘上。

当导柱20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导柱20上的植入针穿孔21的进针角度满足粒子植入针70的进针角度时,需要将植入针穿孔21的进针角度进行锁定,防止由于驱动盘40的转动导致植入针穿孔21的进针角度出现偏差。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针道模板还包括:多个锁紧螺钉60;其中,固定板10上开设有多个螺钉孔,每个锁紧螺钉60穿设在对应的一个螺钉孔内并与对应的一个驱动盘40的手持部42相对,当对应的一组导柱20上的植入针穿孔21满足进针角度后,通过将锁紧螺钉60拧紧,使锁紧螺钉60的头部与对应的驱动盘40的手持部42抵接并将驱动盘40锁紧,防止驱动盘40转动。可选地,手持部42的外侧边缘设置有条形齿44,锁紧螺钉60拧紧后,锁紧螺钉60的头部与条形齿44抵接以将驱动盘40锁紧。通过设置条形齿44能够避免驱动盘40与锁紧螺钉60之间出现滑动而影像粒子植入针70的进针角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针道模板在具体使用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患者以穿刺体位躺在CT床上,通过固定支架将针道模板固定在病灶部位的上方。首先对肿瘤部位进行评估,针道模板覆盖肿瘤区域,并在针道模板上置入一根指示穿刺针。

第二步:连同针道模板一起进行CT扫描,并将图像导入至TPS(医疗事务处理系统);选择“自由设计针道”模式,设计针道时首先从针道模板上一排的指示点做一个连线,该连线与导柱20的交叉点是导柱20的固定点;从每个导柱20的固定点向肿瘤内做植入针道设计,并布局粒子,避免“过热区”和“冷区”。

尽量使用但不限制于平行布针。初步设计完成后,通过观察VHS图,调整粒子的布局,达到满意效果。

第三步:按照计划逐排调节导柱角度,进行布针。

首先根据病灶的实际部位对每一组的各个导柱20的转动角度进行设定,通过转动不同的驱动盘40带动相应的一组导柱20转动,通过观察角度指示针51在驱动盘40上的标识刻度43上的位置以确定导柱20的转动角度,待导柱20转动至预定位置以使导柱20内的植入针穿孔21满足粒子植入针70的进针角度,随后通过锁紧螺钉60将驱动盘40锁紧,随后即可开设粒子植入针70的穿刺植入。

导柱20可拆卸地与固定板10和定位杆30连接。在实际操作时,对于一组导柱20而言,可以针对一个特殊的进针角度的导柱20进行调节并穿入粒子植入针70,然而用弯钳夹住并旋转导柱20将该导柱20拆下,再穿刺植入平行角度的其他大多数粒子植入针70。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