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退热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8378发布日期:2018-06-02 02:49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儿退热贴,属于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退热贴,具有退热降温作用,能缓解感冒引起伴有的发烧、头痛及牙痛、日晒、肌肉扭伤所致疼热症状。可按个人需要使用,每片冷却效果可持续约10小时。使用时沿缺口撕开包装袋,取出贴剂,揭开透明薄膜,直接敷贴于额头或太阳穴,也可敷贴于颈部大椎穴:为了加快降温速度,可同时加贴数贴于人体左右颈总动脉,左右腋下动脉,左右股动脉处。可按照使用部位大小剪下使用。

高分子凝胶是大分子相互交联形成三维网络、在网络中存在大量液体的多元体系,在医药和生物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是水凝胶。高分子水凝胶是由三维交联的高分子网络与水组成的多元体系,能够在水中溶胀,且保持大量水分而又不溶解。水凝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性能,近年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工业用品、农业和土建等方面。传统的物理退热方法有冰袋冷却、冷水毛巾敷贴降温、酒精擦身等,但这些方法都有使用不便等缺点。高分子水凝胶退热贴以高分子水凝胶为基质,将大量的水和少量天然清凉剂负载于高分子凝胶中,通过水的蒸发吸热,带走人体发烧时产生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退热的效果,具有物理降温与天然清凉剂降温的双重功效。水凝胶可以自身的粘附力直接粘贴于前额等处,不需另外固定,而且没有揭除时的“拔毛之痛”。以高分子水凝胶退热贴为代表的水溶性高分子为基质骨架材料的外用贴剂,是近二十年来开发出来的经皮给药新剂型。经皮给药具有避免肠胃环境对药效的干扰和肝脏“首过效应”,可延长半衰期较短药物的治疗效果,能长期维持稳定的给药速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是目前传统退热贴还存在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还需对其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退热贴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小儿退热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儿退热贴,包括背衬层和防粘层,还包括气凝胶层和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

所述气凝胶层制备步骤为:将正硅酸乙酯分散液pH调节至6.0~6.2,加热回流反应后,滴加氨水,调节pH至8.6~8.8,再加入正硅酸乙酯分散液质量0.1~0.2倍的金属盐溶液,搅拌混合后,注模,密封静置36~72h,脱模,水洗,并干燥至含水率为10~15%,得气凝胶层;

所述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制备步骤为:将八水氢氧化钡和壳聚糖液按质量比1:10~1:15搅拌混合,减压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冷压成型,即得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

所述小儿退热贴制备步骤为:将背衬层,气凝胶层,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和防粘层依次层叠复合,即得小儿退热贴。

所述壳聚糖液的制备步骤为:将壳聚糖和水按质量比1:10~1:20混合,再加入壳聚糖质量3~5%的壳聚糖酶,酶解,灭酶,得壳聚糖液。

所述金属盐溶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配置而成:8~10份氯化铵,3~5份氯化锌,4~6份硝酸铁,100~120份水。

所述正硅酸乙酯分散液是由正硅酸乙酯和质量分数为40%乙醇溶液按质量比1:3~1:5混合分散得到。

所述背衬层采用厚度为3~5mm的无纺布。

所述防粘层采用厚度为2~3mm的无纺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体系中添加金属盐,金属盐可在体系中发生水解,金属盐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有利于体系内部降温,通过在气凝胶层优异的隔热保温作用下,可避免体系内部低温向外部环境中扩散,使体系始终保持较低的温度,使产品起到良好的长效降温效果,另外,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可吸收人体发热产生的水分以及空气中的水分,使二氧化硅气凝胶体系中水分增多,从而加速体系内部金属盐的水解,以及氯化铵在体系中的扩散作用,从而使氯化铵和八水氢氧化钡接触反应,而两者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可起到进一步降温的效果;

(2)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添加酶解活化后的壳聚糖,在体系金属离子作用下,活化后的壳聚糖分子间可发生配位交联,从而形成三维交联网络,而交联网络的形成可将金属盐溶液水解产物吸附固定,从而打破水解反应平衡,使体系中金属盐的水解反应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进行,进一步强化产品的吸热降温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将正硅酸乙酯分散液用质量分数为10%硝酸溶液调节pH至6.0~6.2,再于温度为65~70℃条件下,加热回流反应2~4h,再向反应后的正硅酸乙酯分散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15%的氨水,调节pH至8.6~8.8,带pH调节结束,再加入正硅酸乙酯分散液质量0.1~0.2倍的金属盐溶液,并用玻璃棒搅拌混合10~20min后,注模,再将模具于室温条件下,密封静置36~72h,脱模,得坯料,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坯料3~5次,再将洗涤后的坯料移入烘箱中,于温度为75~8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0~15%,出料,得气凝胶层;将壳聚糖和水按质量比1:10~1:20加入三口烧瓶中,并将三口烧瓶移入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75~90℃,转速为300~5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混合2~3h,待冷却至30~35℃,再向三口烧瓶中加入壳聚糖质量3~5%的壳聚糖酶,于温度为30~35℃,转速为400~6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酶解2~4h后,于温度为90~95℃条件下保温灭酶10~15min,冷却,得壳聚糖液;将八水氢氧化钡和壳聚糖液按质量比1:10~1:15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混合10~20min,得混合液,并将所得混合液转入旋转蒸发仪,于温度为75~85℃,压力为600~800kPa条件下,减压浓缩2~4h,得浓缩物,再将所得浓缩物移入冰箱,于温度为2~3℃冷却结晶12~24h,过滤,得滤渣,并将所得滤渣于温度为20~25℃,压力为10~20MPa条件下,冷压成型,得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将背衬层,气凝胶层,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和防粘层依次层叠复合,即得小儿退热贴。所述金属盐溶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配置而成:8~10份氯化铵,3~5份氯化锌,4~6份硝酸铁,100~120份水。所述正硅酸乙酯分散液是由正硅酸乙酯和质量分数为40%乙醇溶液按质量比1:3~1:5混合分散得到。所述背衬层采用厚度为3~5mm的无纺布。所述防粘层采用厚度为2~3mm的无纺布。

实例1

将正硅酸乙酯分散液用质量分数为10%硝酸溶液调节pH至6.2,再于温度为70℃条件下,加热回流反应4h,再向反应后的正硅酸乙酯分散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5%的氨水,调节pH至8.8,带pH调节结束,再加入正硅酸乙酯分散液质量0.2倍的金属盐溶液,并用玻璃棒搅拌混合20min后,注模,再将模具于室温条件下,密封静置72h,脱模,得坯料,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坯料5次,再将洗涤后的坯料移入烘箱中,于温度为8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5%,出料,得气凝胶层;将壳聚糖和水按质量比1:20加入三口烧瓶中,并将三口烧瓶移入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90℃,转速为5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混合3h,待冷却至35℃,再向三口烧瓶中加入壳聚糖质量5%的壳聚糖酶,于温度为3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酶解4h后,于温度为95℃条件下保温灭酶15min,冷却,得壳聚糖液;将八水氢氧化钡和壳聚糖液按质量比1:15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混合20min,得混合液,并将所得混合液转入旋转蒸发仪,于温度为85℃,压力为800kPa条件下,减压浓缩4h,得浓缩物,再将所得浓缩物移入冰箱,于温度为3℃冷却结晶24h,过滤,得滤渣,并将所得滤渣于温度为25℃,压力为20MPa条件下,冷压成型,得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将背衬层,气凝胶层,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和防粘层依次层叠复合,即得小儿退热贴。所述金属盐溶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配置而成:10份氯化铵,5份氯化锌,6份硝酸铁,120份水。所述正硅酸乙酯分散液是由正硅酸乙酯和质量分数为40%乙醇溶液按质量比1:5混合分散得到。所述背衬层采用厚度为5mm的无纺布。所述防粘层采用厚度为3mm的无纺布。

实例2

将正硅酸乙酯分散液用质量分数为10%硝酸溶液调节pH至6.2,再于温度为70℃条件下,加热回流反应4h,再向反应后的正硅酸乙酯分散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5%的氨水,调节pH至8.8,带pH调节结束,再加入正硅酸乙酯分散液质量0.2倍的金属盐溶液,并用玻璃棒搅拌混合20min后,注模,再将模具于室温条件下,密封静置72h,脱模,得坯料,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坯料5次,再将洗涤后的坯料移入烘箱中,于温度为8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5%,出料,得气凝胶层;将壳聚糖和水按质量比1:20加入三口烧瓶中,并将三口烧瓶移入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90℃,转速为5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混合3h,待冷却至35℃,再向三口烧瓶中加入壳聚糖质量5%的壳聚糖酶,于温度为3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酶解4h后,于温度为95℃条件下保温灭酶15min,冷却,得壳聚糖液;将八水氢氧化钡和壳聚糖液按质量比1:15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混合20min,得混合液,并将所得混合液转入旋转蒸发仪,于温度为85℃,压力为800kPa条件下,减压浓缩4h,得浓缩物,再将所得浓缩物移入冰箱,于温度为3℃冷却结晶24h,过滤,得滤渣,并将所得滤渣于温度为25℃,压力为20MPa条件下,冷压成型,得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将背衬层,气凝胶层,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和防粘层依次层叠复合,即得小儿退热贴。所述金属盐溶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配置而成:5份氯化锌,6份硝酸铁,120份水。所述正硅酸乙酯分散液是由正硅酸乙酯和质量分数为40%乙醇溶液按质量比1:5混合分散得到。所述背衬层采用厚度为5mm的无纺布。所述防粘层采用厚度为3mm的无纺布。

实例3

将正硅酸乙酯分散液用质量分数为10%硝酸溶液调节pH至6.2,再于温度为70℃条件下,加热回流反应4h,再向反应后的正硅酸乙酯分散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5%的氨水,调节pH至8.8,带pH调节结束,再加入正硅酸乙酯分散液质量0.2倍的氯化铵溶液,并用玻璃棒搅拌混合20min后,注模,再将模具于室温条件下,密封静置72h,脱模,得坯料,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坯料5次,再将洗涤后的坯料移入烘箱中,于温度为8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5%,出料,得气凝胶层;将壳聚糖和水按质量比1:20加入三口烧瓶中,并将三口烧瓶移入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90℃,转速为5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混合3h,待冷却至35℃,再向三口烧瓶中加入壳聚糖质量5%的壳聚糖酶,于温度为3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酶解4h后,于温度为95℃条件下保温灭酶15min,冷却,得壳聚糖液;将八水氢氧化钡和壳聚糖液按质量比1:15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混合20min,得混合液,并将所得混合液转入旋转蒸发仪,于温度为85℃,压力为800kPa条件下,减压浓缩4h,得浓缩物,再将所得浓缩物移入冰箱,于温度为3℃冷却结晶24h,过滤,得滤渣,并将所得滤渣于温度为25℃,压力为20MPa条件下,冷压成型,得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将背衬层,气凝胶层,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和防粘层依次层叠复合,即得小儿退热贴。所述正硅酸乙酯分散液是由正硅酸乙酯和质量分数为40%乙醇溶液按质量比1:5混合分散得到。所述背衬层采用厚度为5mm的无纺布。所述防粘层采用厚度为3mm的无纺布。

实例4

将壳聚糖和水按质量比1:20加入三口烧瓶中,并将三口烧瓶移入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90℃,转速为5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混合3h,待冷却至35℃,再向三口烧瓶中加入壳聚糖质量5%的壳聚糖酶,于温度为35℃,转速为60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酶解4h后,于温度为95℃条件下保温灭酶15min,冷却,得壳聚糖液;将八水氢氧化钡和壳聚糖液按质量比1:15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混合20min,得混合液,并将所得混合液转入旋转蒸发仪,于温度为85℃,压力为800kPa条件下,减压浓缩4h,得浓缩物,再将所得浓缩物移入冰箱,于温度为3℃冷却结晶24h,过滤,得滤渣,并将所得滤渣于温度为25℃,压力为20MPa条件下,冷压成型,得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将背衬层,无机质/壳聚糖复合层和防粘层依次层叠复合,即得小儿退热贴。所述金属盐溶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配置而成:10份氯化铵,5份氯化锌,6份硝酸铁,120份水。所述正硅酸乙酯分散液是由正硅酸乙酯和质量分数为40%乙醇溶液按质量比1:5混合分散得到。所述背衬层采用厚度为5mm的无纺布。所述防粘层采用厚度为3mm的无纺布。

实例5

将正硅酸乙酯分散液用质量分数为10%硝酸溶液调节pH至6.2,再于温度为70℃条件下,加热回流反应4h,再向反应后的正硅酸乙酯分散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5%的氨水,调节pH至8.8,带pH调节结束,再加入正硅酸乙酯分散液质量0.2倍的金属盐溶液,并用玻璃棒搅拌混合20min后,注模,再将模具于室温条件下,密封静置72h,脱模,得坯料,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坯料5次,再将洗涤后的坯料移入烘箱中,于温度为8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率为15%,出料,得气凝胶层;将八水氢氧化钡和水按质量比1:15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混合20min,得混合液,并将所得混合液转入旋转蒸发仪,于温度为85℃,压力为800kPa条件下,减压浓缩4h,得浓缩物,再将所得浓缩物移入冰箱,于温度为3℃冷却结晶24h,过滤,得滤渣,并将所得滤渣于温度为25℃,压力为20MPa条件下,冷压成型,得无机质层;将背衬层,气凝胶层,无机质层和防粘层依次层叠复合,即得小儿退热贴。所述金属盐溶液是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配置而成:10份氯化铵,5份氯化锌,6份硝酸铁,120份水。所述正硅酸乙酯分散液是由正硅酸乙酯和质量分数为40%乙醇溶液按质量比1:5混合分散得到。所述背衬层采用厚度为5mm的无纺布。所述防粘层采用厚度为3mm的无纺布。

对比例:市售某小儿退热贴。

将实例1至5所得退热贴和对比例产品进行性能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分别给患感冒发烧的1岁以内儿童、3~5岁儿童、6~10岁儿童及成人贴上述退热贴,在使用本退热贴15min和1h后,测量下降体温。具体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性能检测表

由表1检测结果可知,本发明所得小儿退热贴具有优异的降温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