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428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肩关节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肩关节是人体大关节中活动度最大的复杂关节,由3块骨(锁骨、肩胛骨和肱 骨)、4个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间关节和盂肱关节)及连接它们 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组成。正常情况下肩部的四个关节同步运动,保证上肢运动的 顺畅、协调。

其中,盂肱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骨性约束最小的关节,它是一种球(肱 骨头)窝(肩胛盂)关节。“球”(肱骨头)相对较大,而“窝”(肩胛盂)相对很 浅,这与球座上的高尔夫相似,从而使得盂肱关节关节获得了最大的活动度,但这 也使得肩部易于受伤而产生不稳定。盂肱关节主要依靠关节盂唇、盂肱韧带、肩袖 和肱二头肌长头腱等软组织来获得稳定性。

肩关节损伤指因肩部各组织包括肩袖、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或因反复过度使 用、创伤等原因造成的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表现为肩部疼痛。常见的肩关节损 伤有肩峰下撞击症、肩袖损伤、冻结肩、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上盂唇从前到后撕 裂(SLAP)损伤、肩关节不稳。

造成肩关节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包括:年龄因素,中老年是肩关节疾病的好发人 群。随着年龄增大,肩部各组织包括肩袖、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其组织弹性逐步 丧失,变得僵硬,从而更易受伤;反复过度使用上肢,是肩关节疾病的另一常见致 病因素,尤其从事需要反复上举动作职业的人群以及需要过顶动作的运动员,例如 棒球、排球、网球和游泳;创伤:是年轻人肩关节疾病的首要致病因素,如交通事 故造成的损伤。

目前,应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肩关节相关损伤已经日益广泛,在关节镜手术中有 大量需要建立肩胛盂骨隧道的操作,如Bankart损伤的修补,肩胛盂骨缺损的喙突 转位植骨,肩胛盂骨缺损的髂骨骨块植骨,肩胛盂唇的修补,肩胛盂前下方撕脱骨 块的固定等。但是目前国内用于建立肩胛盂骨隧道的定位器在设计以及生产领域尚 处于空白阶段,缺乏相关器械的后果是在建立肩胛盂隧道时定位不准确,隧道建立 具有盲目性,且由于人体解剖结构,建立此隧道时极易损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不 仅严重影响了手术成功率,且导致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增加。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稳定、准确且安全的建立肩胛盂 骨隧道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肩关节镜手术中无法准确建立肩胛盂隧道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定位杆和克氏针套 筒;

所述定位杆包括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所述第一节段上具有带有通孔的筒状 结构,所述筒状结构被配置用于套持所述克氏针套筒,所述第二节段为自所述第一 节段直线延伸出的长条形定位臂,并且在所述第二节段的端部设有定位钩;所述第 一节段的所述通孔正对于所述定位钩,进而在所述第一节段和所述定位钩之间形成 肩胛盂骨定位空间。使用过程中,将所述定位装置置于所述肩胛盂骨目标位置的一 侧,使用定位钩钩住肩胛盂骨侧缘,将所述克氏针套筒置于所述第一节段内,并向 所述定位钩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克氏针套筒贴合于肩胛盂骨表面,所述克氏针套筒 和所述定位钩将所述肩胛盂骨夹紧。然后将克氏针置于所述克氏针套筒内,对所述 肩胛盂骨进行钻孔,从而实现钻孔位置的精确定位,保证了钻孔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段的桶状结构上具有窗口,所述窗口沿轴向贯穿所述桶状 结构,所述窗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克氏针套筒的直径,且大于克氏针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段的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径刚好等于所述克氏针套筒的外 径。

优选地,所述定位钩面向所述第一节段的所述通孔的一侧为平面。

优选地,在所述定位钩的与所述所述第一节段的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凹 槽。

优选地,当所述克氏针套筒置于所述第一节段中时,所述克氏针套筒的纵向中 轴线与所述第二节段的纵向中轴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克氏针套筒的纵向中轴线距离所述第二节段的距离d为 5mm-15mm,如d可以为5mm、8mm、10mm、12mm,从而实现用于建立不同孔径的肩 胛盂隧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段和所述第二节段均不具有弯曲弧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段和所述克氏针套筒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被 配置为用于实现所述克氏针套筒和所述第一节段之间的相对固定(避免使用过程 中,克氏针套筒相对于所述第一节段纵向滑动)。

优选地,定位机构包括所述第一节段通孔内部设置的内螺纹,和所述克氏针套 筒外部设置的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连接于所述第一节段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一节段垂直,并位于与所述定位钩相对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段的侧壁上具有穿透侧壁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具有内 螺纹,所述手柄的端部具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限位孔相配合。从而实现一方面 将所述手柄固定于所述第一节段上,另一方面,如果通过螺杆拧紧手柄则可以将所 述螺杆顶在所述克氏针套筒上,实现所述克氏针套筒和所述第一节段之间的相对固 定,进而实现精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组件,其包括至 少两种不同规格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

优选地,所述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组件中,包括选自下组的至少两种本实 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所述克氏针套筒的纵向中轴线距 离所述第二节段的距离d为5mm、8mm、10mm、和12mm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解决了肩关节镜手术中易出现的肩胛 盂隧道定位不准确,隧道建立具有盲目性的难题。同时将在建立隧道过程中对神经 及血管造成损伤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组 件,可以满足建立不同孔径隧道的需求,同时可以避免在扩大隧道孔径时造成的隧 道方向偏差。极大的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手术失败的风险。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 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立体结构示 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手柄和第一节段连接示意图;

图5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对肩胛盂骨进行限位的操 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的结构示 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立体结构 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立体结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例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1和克氏针 套筒2;所述定位杆整体上程长条状,所述定位杆1包括第一节段11、和第二节段 12,所述第一节段11具有带有通孔的筒状结构111,所述第一节段11的所述筒状 结构111被配置用于套持所述克氏针套筒2,所述第二节段12为自所述第一节段 11直线延伸出的长条形定位臂,并且在所述第二节段12的端部设有定位钩121; 所述第一节段11的所述通孔正对于所述定位钩121,进而在所述第一节段11和所 述定位钩121之间形成肩胛盂骨定位空间。使用过程中,将所述定位装置置于所述 肩胛盂骨目标位置的一侧,使用定位钩121钩住肩胛盂骨侧缘,将所述克氏针套筒 2置于所述第一节段11内,并向所述定位钩121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克氏针套筒2 贴合于肩胛盂骨表面,所述克氏针套筒2和所述定位钩121将所述肩胛盂骨夹紧。 然后将克氏针3置于所述克氏针套筒2内,对所述肩胛盂骨进行钻孔,从而实现钻 孔位置的精确定位,保证了钻孔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钩121面向所述第一节段11的所述通孔的一侧为平面, 并且在该平面上设有凹槽,该凹槽与克氏针3相配合,以便于克氏针3的定位。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克氏针套筒2置于所述第一节段11中时,所述克氏针套 筒2的纵向中轴线与所述第二节段12的纵向中轴线平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克氏针套筒2的纵向中轴线距离所述第二节段的 距离d为5mm-15mm,如d可以为5mm、8mm、10mm、和12mm,从而实现用于建立不 同孔径的肩胛盂隧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段11和所述第二节段12均不具有弯曲弧度,在其它 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节段12可以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弧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段11和所述克氏针套筒2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所述 定位机构被配置为用于实现所述克氏针套筒2和所述第一节段11之间的相对固定 (避免使用过程中,克氏针套筒2相对于所述第一节段11纵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机构包括所述第一节段11通孔内部设置的内螺纹,和所述 克氏针套筒2外部设置的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相配合,从而避免使用 过程中,克氏针套筒2相对于所述第一节段11纵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手柄4,所述手柄4连接于所述第一节段11 的侧壁。所述手柄4与所述第一节段11垂直,并位于与所述定位钩121相对的一 侧。

如图4所示,在第一阶段11的桶状结构111内壁设置内螺纹,在所述桶状结 构111的外端设置一限位螺栓112,所述限位螺栓112具有与所述桶状结构111的 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限位螺栓112的内端顶在克氏阵套筒2的外端,从而 实现对克氏阵套筒2的限位。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节段11的侧壁上具有穿透侧壁的限位孔,所述 限位孔内具有内螺纹,所述手柄的端部具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限位孔相配合。 从而实现一方面将所述手柄固定于所述第一节段上,另一方面,如果通过螺杆拧紧 手柄则可以将所述螺杆顶在所述克氏针套筒2上,实现所述克氏针套筒2和所述第 一节段11之间的相对固定,进而实现精确定位。

使用方法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使用方法如下,首先使用 手术刀开口后,将所述定位装置的定位杆自开口下入,并置于所述肩胛盂骨目标位 置的一侧,使用定位钩121钩住肩胛盂骨侧缘,将所述克氏针套筒2置于所述第一 节段11内,并向所述定位钩121方向移动,直至所述克氏针套筒2贴合于肩胛盂 骨表面,所述克氏针套筒2和所述定位钩121将所述肩胛盂骨夹紧。然后将克氏针 3置于所述克氏针套筒2内,对所述肩胛盂骨进行钻孔,从而实现钻孔位置的精确 定位。克氏针钻口后,将克氏针套筒2撤掉,使用设定规格的钻头沿克氏针进行钻 孔,即可获得设定孔径的肩胛盂隧道。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肩关节肩胛盂骨定位装置,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 相同,不同在于,增加了第一节段11内侧的长度,以便增强导向稳定性。加长克 氏针套筒2的长度,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抵近定位钩121,匹配不同厚度的骨骼。

在一个较佳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定位钩121的头端为锥形。更利 于拔开软组织,方便定位器的深入。

在一个较佳地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所示,所述第一节段11的桶状结构 111上具有窗口1111,所述窗口1111沿轴向贯穿所述桶状结构111,所述窗口1111 的宽度小于所述克氏针套筒2的直径,且大于所述克氏针(导针)3的直径。在使 用过程中,当克氏针打入完成后,将克氏针套筒2抽出,即可从所述窗口1111退 下定位杆1。避免了二次打入克氏针对肩胛骨的破坏,大大减少了手术的风险和操 作的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 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 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 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