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切口复位骨折外置锁定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353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切口复位骨折外置锁定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手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切口复位骨折外置锁定钢板。



背景技术:

所谓骨折,顾名思义,就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骨折发生后,离医院较近者,可直接送医院或叫救护车,离医院比较远的病人,必须进行简单的处理,以防在送医院途中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锁骨、尺桡骨、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常见的致伤原因有交通伤、重物砸伤、摔伤、高空坠落伤等,目前国内外治疗上主要为内固定治疗(即髓内钉和钢板)和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手术创伤较大、切口较长,手中出血较多,严重破坏软组织和剥离的骨膜,使骨折血运遭到破坏,影响骨折愈合和皮肤坏死,骨外露,重者可致骨髓炎,慢性窦道形成。而外固定主要为外固定架,佩戴不方便,螺钉松动,针道感染,骨折愈合延迟等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小切口复位骨折外置锁定钢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切口复位骨折外置锁定钢板,包括锁定钢板和锁定螺钉,所述锁定钢板位于皮肤外部,所述锁定钢板的本体上设有接骨螺孔,所述接骨螺孔内圈与内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锁定钢板的本体上所述接骨螺孔外围与螺钉固定圈固定连接,所述锁定钢板的本体的外边缘与钢板外圆角固定连接,所述锁定螺钉尾部圆柱与外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锁定钢板的内螺纹与锁定螺钉尾部圆柱上的外螺纹锁定成一个整体,所述锁定螺钉嵌入骨头内部,所述锁定钢板与锁定螺钉结合成一个支架将骨折处固定。

进一步,所述锁定螺钉头部与螺帽固定连接,所述螺帽上端开有沟槽,所述螺帽上部外边缘与螺钉外圆角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锁定钢板上锁定螺钉的分布与锁定螺钉的数目视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

进一步,所述锁定钢板为低轮廓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锁定钢板外置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锁骨、尺桡骨、胫腓骨治疗的效果,锁定螺钉的打入和固定方便,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节约医疗费用、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锁定钢板外置固定离开骨折处一定距离,不广泛剥离软组织,不剥离骨膜,充分保留骨折断端血供,不破坏骨折内层血供,术中复位前仅清除骨折间阻挡复位的软组织,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锁定钢板和锁定螺钉的配合较常规外固定架的钳夹锁定更为可靠,具有较好的锚合、抗拉、抗旋转、抗拔出能力,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有效的保证;遵循“生物力学固定”和“长钢板、少螺钉、高跨度”原则,强调细致的软组织暴露,注意不要剥离过多的软组织,尽可能使骨折于骨膜软组织相连,保护骨折块血供,尽量使用较长的钢板和一定比值的螺钉,防止发生钢板疲劳断裂;锁定钢板低轮廓性,可藏于衣服内,便于自我护理,同时锁定钢板的钢板外圆角和锁定螺钉上的螺钉外圆角防止了挂住纺织品,提高了恢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锁定钢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锁定螺钉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定钢板;101、本体;102、接骨螺孔;103、螺钉固定圈,104、钢板外圆角,105、内螺纹,2、锁定螺钉;201、螺帽,202、沟槽,203、螺钉外圆角,204、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实用新型小切口复位骨折外置锁定钢板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一种小切口复位骨折外置锁定钢板,包括锁定钢板1和锁定螺钉2,所述锁定钢板1为低轮廓状,所述锁定钢板1位于皮肤外部,所述锁定钢板1的本体101上设有接骨螺孔102,所述接骨螺孔102内圈与内螺纹105固定连接,所述锁定钢板1的本体101上所述接骨螺孔102外围与螺钉固定圈103固定连接,所述锁定钢板1的本体101的外边缘与钢板外圆角104固定连接,所述锁定螺钉2尾部圆柱与外螺纹204固定连接,所述锁定钢板1的内螺纹105与锁定螺钉2尾部圆柱上的外螺纹204锁定成一个整体,所述锁定螺钉2嵌入骨头内部,所述锁定钢板1与锁定螺钉2结合成一个支架将骨折处固定,所述锁定螺钉2头部与螺帽201固定连接,所述螺帽201上端开有沟槽202,所述螺帽202上部外边缘与螺钉外圆角203固定连连接,所述锁定钢板1上锁定螺钉2的分布与锁定螺钉2的数目视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

工作原理:对闭合性骨折(本方法同样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术前半小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采用适当麻醉下,在C型臂X线透视下牵引,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在无菌状态下穿钉固定,如果骨折断端复位不佳,可考虑在行小切口(一般3-5cm)辅助复位,复位满意后可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下调整锁定钢板1的本体轮廓于骨折处骨质相吻合,锁定钢板1放置于离开皮肤约0.5cm-1cm,利用锁定螺钉2和锁定钢板1间存在成角稳定界面的特性将解剖型锁定钢板1采用“立交桥法”架于体外,将锁定钢板1通过锁定螺钉2上的外螺纹经皮与骨质相连接,锁定钢板1上固定的锁定螺钉2长度应为双皮质固定,锁定螺钉2的分布与数目视骨折具体情况而定,锁定螺钉2直径通常比传统外固定螺钉小,故针道细小降低了感染率;C臂透视正侧位观察锁定螺钉2放置情况满意,取出所有临时固定带用的克氏针后,活动肢体观察骨折固定的稳定性,确保临近关节的活动度正常。冲洗、放置或不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钢板与皮肤间用纱布填充,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术中出血14-40ml,平均24ml;手术时间32-86min,平均50.2min;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1-2次,术后3天进行邻近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活动,1周后拄拐非负重行走,6-15周后根据骨痂生长情况进行逐渐负重行走,强度以不引起骨折部位明显疼痛为准,锻炼时间不限,根据患者情况而定。术后每月复查X线片,6-12月后拆除钢板,平均8月。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