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7378阅读:1112来源:国知局
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位垫,具体涉及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俯卧位通气是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Prone position,PP)进行机械通气。Johan报道俯卧位改善氧合的机制有3个:①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值,使通气血流匹配;②通过俯卧位促进背侧肺泡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值;③俯卧位使气管内分泌物由于重力作用得到良好的引流,心脏和纵隔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从而增加通气量,改善病人的氧合状态。在第五届多伦多重症监护医学研讨会上,Gattinoni 教授报告了在意大利和瑞士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研究结果。304例 ARDS病人随机分2组,分别在仰卧位和俯卧位接受标准治疗,每天6小时,共10天。结果表明俯卧位可显著改善肺氧合,并有降低病死率的趋势。临床上氧合障碍、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injury,AII)和ARDS患者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仍需要较高吸入氧浓度时,可考虑使用俯卧位通气改善病人氧合状态。 1.2专门的翻身床或翻身器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推广困难。

以往行俯卧位时,我科将棉被折叠成长方形垫于患者胸腹部,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减轻对腹部的压迫。但棉被大小相对固定,对于体型大、肥胖的患者卧于棉被上后并不能起到支持与缓解腹部压迫的效果。

目前市场上公开的俯卧位通气床垫包括垫体,垫体一侧设置头环部开口,垫体的头环部开口处设置通气槽,通气槽延伸至垫体的外部,垫体另一侧设置腹部开口。患者俯卧位时,头环部开口用于暴露患者的眼睑至锁骨上方部位,避免颊部受压;通气槽连通至垫体的外部,便于放置呼吸机管道,使管道固定,避免牵拉和移位管道影响患者的呼吸;腹部开口用于缓解俯卧位时腹部及会阴部的压力,减轻了不舒适感,同时也减少了压疮问题。但床垫的厚度未做说明,在设计时未将肺部区域进行减压。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本实用新的体位垫是在长期大量临床使用中产生,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俯卧位通气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包括方形垫本体,方形垫本体中部设有通孔,通孔为倒四棱锥台形状;方形垫本体头部中部设有U形方槽,U形方槽位于倒四棱锥台形状通孔外侧;方形垫本体尾部端面自上而下倾斜设置;方形垫本体头部端面自上而下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体位垫本体侧尺寸为630mm*490mm*100mm。

优选的,所述倒四棱锥台形状通孔的上底尺寸为350mm*245mm;下底尺寸为280mm*180mm。

优选的,所述U形方槽的尺寸为180mm*100mm。

优选的,所述倒四棱锥台形状通孔与U形方槽之间的竖直距离为70mm。

优选的,所述通孔朝向与方形体位垫本体朝向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仰卧位时由于接触面及脊柱的压迫,背侧的胸廓及腰背的顺应性较差,而腹侧胸廓及腹壁可以随呼吸及膈肌的移动而移动,因而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当转为俯卧位,不悬空腹部,胸廓顺应性明显降低,因此,腹侧胸廓及腹壁因受接触面的压迫而扩张受限,而顺应性变差。这在腹型肥胖患者表现的更为明显,腹腔压力更高;而背侧胸廓及腰背因受脊柱的影响在同样未被外力压迫时,比腹侧更加僵硬,更不易扩张,造成俯卧位后胸廓顺应性的下降。给患者取适当的头高脚低位,对减轻胸廓的压迫会有所帮助,比悬空腹部更有利于改善患者氧合状态,和实现肺保护。

第二,本实用新型俯卧位通气床垫,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患者腹部避免受压,有利于患者腹式呼吸,保证正确的俯卧位通气效果,提高医疗质量。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垫,解决患者长时间俯卧位时,胸部、腹部、会阴部长期处于压迫状态,影响患者的舒适性,容易出现压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俯卧位通气床垫中间是悬空的,不压迫患者的胸腹部。患者俯卧位时,颈部时弧形设计,符合人体工学,避免颊部受压。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便于放置呼吸管道,使管道固定,避免牵拉和移位管道影响患者的呼吸;腹部的开口用于缓解俯卧位时腹部及会阴部的压力,减轻了不舒适感,同时也减少了压疮。垫体上表面的倾斜设置,患者俯卧在垫体上,有利于患者的腹式呼吸,保证俯卧位通气效果。俯卧位通气床垫的垫体和衬垫均为内海绵垫外防水透气性皮革材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气槽用于放置呼吸机的管道,避免了牵拉和移动管道对患者呼吸的影响;胸部长方形的开口用于缓解对肺的压迫,腹部开口用于缓解俯卧位时腹部及会阴部的压力,减少了患者压疮及不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的左视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的右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的右视剖视图;

图中:1体位垫本体、2通孔、3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7所示,俯卧位通气治疗专用体位垫,包括方形垫本体1,方形垫本体1中部设有通孔2,通孔2为倒四棱锥台形状;方形垫本体1头部中部设有U形方槽3,U形方槽3位于倒四棱锥台形状通孔2外侧;方形垫本体1尾部端面自上而下倾斜设置;方形垫本体1头部端面自上而下倾斜设置。

体位垫本体1侧尺寸为630mm*490mm*100mm。

倒四棱锥台形状通孔2的上底尺寸为350mm*245mm;下底尺寸为280mm*180mm。

U形方槽3的尺寸为180mm*100mm。

倒四棱锥台形状通孔2与U形方槽3之间的竖直距离为70mm。

通孔2朝向与方形体位垫本体1朝向相同。

仰卧位时由于接触面及脊柱的压迫,背侧的胸廓及腰背的顺应性较差,而腹侧胸廓及腹壁可以随呼吸及膈肌的移动而移动,因而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当转为俯卧位,不悬空腹部,胸廓顺应性明显降低,因此,腹侧胸廓及腹壁因受接触面的压迫而扩张受限,而顺应性变差。这在腹型肥胖患者表现的更为明显,腹腔压力更高;而背侧胸廓及腰背因受脊柱的影响在同样未被外力压迫时,比腹侧更加僵硬,更不易扩张,造成俯卧位后胸廓顺应性的下降。给患者取适当的头高脚低位,对减轻胸廓的压迫会有所帮助,比悬空腹部更有利于改善患者氧合状态,和实现肺保护。

本实用新型俯卧位通气床垫,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患者腹部避免受压,有利于患者腹式呼吸,保证正确的俯卧位通气效果,提高医疗质量。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垫,解决患者长时间俯卧位时,胸部、腹部、会阴部长期处于压迫状态,影响患者的舒适性,容易出现压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俯卧位通气床垫中间是悬空的,不压迫患者的胸腹部。患者俯卧位时,颈部时弧形设计,符合人体工学,避免颊部受压。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便于放置呼吸管道,使管道固定,避免牵拉和移位管道影响患者的呼吸;腹部的开口用于缓解俯卧位时腹部及会阴部的压力,减轻了不舒适感,同时也减少了压疮。垫体上表面的倾斜设置,患者俯卧在垫体上,有利于患者的腹式呼吸,保证俯卧位通气效果。俯卧位通气床垫的垫体和衬垫均为内海绵垫外防水透气性皮革材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气槽用于放置呼吸机的管道,避免了牵拉和移动管道对患者呼吸的影响;胸部长方形的开口用于缓解对肺的压迫,腹部开口用于缓解俯卧位时腹部及会阴部的压力,减少了患者压疮及不舒适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