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医学矫正植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3735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腔医学矫正植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腔医学矫正植体。



背景技术:

随着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外表的形象也更加注重,拥有健康、美观与功能良好的牙齿、齿列与颜面,有助于扩展社交圈、扩增工作机会与增加自信心,因此牙齿矫正、齿颚矫正与齿列矫正的风气非常盛行,促使牙齿健康的同时更创造一个可随时与人分享的美丽笑容。

但是现在的牙套一般都是钢牙套,钢牙套在使用时需要将整排牙齿全部的固定,而对于一些牙齿稍微带有畸形的人们来说,钢牙套的价格过于昂贵,且不能拿下,并且且使用时非常的不舒服,还会影响自身的形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和安装方便,价格便宜,且能快速的拿下,避免了影响自身形象的口腔医学矫正植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口腔医学矫正植体,包括牙套,所述牙套呈“U”型结构设置,牙套内设有一牙形槽,牙形槽下端开口,牙套内部左侧面下端处通过小型合页固定安装一压板,压板呈弧形结构设置,压板上端设有圆柱形结构的空腔,压板位于空腔右侧设有一通孔,通孔一端与空腔相通,另一端与牙形槽相通,牙套右侧的外壁上横向设有一螺丝孔,螺丝孔左右贯穿牙套的外壁,螺丝孔与压板上的通孔相对设置,空腔内设有一圆柱形结构的定位块,定位块的外圈面与空腔的内壁面相触,定位块朝向通孔的一端面上固定安装一圆杆,圆杆一端穿过通孔和相对应的螺丝孔延伸至外界,圆杆位于螺纹孔处一段的外圈面上设有螺纹,圆杆通过螺纹与螺丝孔啮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牙套内部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弹簧,弹簧右侧均与压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牙套顶面上嵌入式安装一陶瓷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圆杆位于外界的一端上固定安装一旋转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牙套和压板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牙套为单个设置,降低了价格,在使用时,将牙套套在畸形的牙齿上,再拧动块旋转块,通过旋转块带动了圆杆的移动,同时也带动了挡板的移动,直至使挡板压住牙齿,压板作用于牙齿上的力量,一般为牙齿感觉带有一丝酸痛就可,通过压板长时间的挤压就能有效的矫正畸形的牙齿,而在外出时,为了顾及形象,可反方向拧动旋转块,使圆杆后退,从而使挡板脱离牙齿,这时,就能将牙套从牙齿上拔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口腔医学矫正植体,包括牙套10,所述牙套10呈“U”型结构设置,牙套10内设有一牙形槽(未标记),牙形槽下端开口,牙套10内部左侧面下端处通过小型合页固定安装一压板3,压板3呈弧形结构设置,压板3上端设有圆柱形结构的空腔11,压板3位于空腔11右侧设有一通孔13,通孔13一端与空腔11相通,另一端与牙形槽相通,牙套10右侧的外壁上横向设有一螺丝孔8,螺丝孔8左右贯穿牙套10的外壁,螺丝孔8与压板3上的通孔13相对设置,空腔11内设有一圆柱形结构的定位块12,定位块12的外圈面与空腔11的内壁面相触,定位块12朝向通孔13的一端面上固定安装一圆杆5,圆杆5一端穿过通孔13和相对应的螺丝孔8延伸至外界,圆杆5位于螺纹孔8处一段的外圈面上设有螺纹7,圆杆5通过螺纹7与螺丝孔啮合连接,其中,通过定位块能有效的将圆杆设置于空腔内,避免了圆杆的掉落,且由于定位块与空腔之间不连接,使得在旋转圆杆时能有效的避免带动挡板的旋转。

本实施例中,牙套10内部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弹簧1,弹簧1右侧均与压板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弹簧能增加压板的稳定性,且避免了压板的后移;牙套10顶面上嵌入式安装一陶瓷层6,增加了咬合时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圆杆5位于外界的一端上固定安装一旋转块9;牙套10和压板3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避免了生锈。

其中,在挡板压住牙齿的同时也固定了牙套,避免了牙套的掉落。

本具体实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牙套为单个设置,降低了价格,在使用时,将牙套套在畸形的牙齿上,再拧动块旋转块,通过旋转块带动了圆杆的移动,同时也带动了挡板的移动,直至使挡板压住牙齿,压板作用于牙齿上的力量,一般为牙齿感觉带有一丝酸痛就可,通过压板长时间的挤压就能有效的矫正畸形的牙齿,而在外出时,为了顾及形象,可反方向拧动旋转块,使圆杆后退,从而使挡板脱离牙齿,这时,就能将牙套从牙齿上拔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