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灸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4223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儿肝胆艾灸治疗辅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脐灸治疗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生儿或小儿肝胆、黄疸在中医治疗时一般采用艾灸进行肚脐灸疗,在治疗过程中由医师手握艾条进行肚脐艾灸,艾灸一般持续1个小时,给医师带来较大工作强度,且浪费时间,艾灸期间医师无法进行其他作业,在艾灸过程中需要患者将上身衣服掀起漏出皮肤,艾灸时要求患者配合,但由于艾灸时间较长,小儿无法长时间配合医师,小儿会有意调整位置而扭动身体,如果医师反应不及时会造成艾条烫伤小儿皮肤或肚脐,且艾条在燃烧时如遇到风吹造成未燃烧尽的艾条粉末飞溅,造成小儿肚脐周围皮肤烫伤,现有的单纯支架放在肚脐周围皮肤上,然后在支架上点燃艾条,虽然解放了医师的双手,但是依然存不安全因素,患者轻动便会造成支架倾倒,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安全、防烫伤的脐灸治疗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脐灸治疗仪,其中包括:防风筒,其特点在于:防风筒为两端相通的空心圆柱体,防风筒上边沿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圈,固定圈内放置有艾条,固定圈与艾条之间设计有防滑垫圈,防风筒下端带有通风孔,通风孔的数量为多个,防风筒底部外侧边沿带有防烫板,防风筒内部空腔直径为5-8厘米,防烫板的面积为0.8-1平方米。

根据所述的脐灸治疗仪,其特点在于:所述防烫板为软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防风筒放置在患者的肚脐处,将点燃的艾条插入到固定圈内并使艾条对准患者肚脐,由于防烫板和防风筒为固定连接,防烫板为软材质可铺在患者肚脐周围的皮肤上,可有效放置因患者扭动身体所造成的固定架倾倒带来的安全隐患,防风筒可有效防止因风吹所造成未燃烧尽的艾条粉末飞溅所带来的危害,避免肚脐周围皮肤被烫伤,且防溅板也起到了二次防艾条粉末飞溅所带来的危害。防烫板的面积为0.8-1平方米,可保护患者所裸露出来的所有皮肤。防风筒内部空腔直径为5-8厘米,直径低于5厘米会妨碍防风筒内的空气流通,直径大于8厘米则无法有效保护肚脐周围皮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防烫板;2:通风孔;3:防风筒;4:固定架;5: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脐灸治疗仪,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防风筒3,防风筒3为两端相通的空心圆柱体,防风筒3上边沿固定连接有固定架4,固定架4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圈5,固定圈5内放置有艾条,固定圈5与艾条之间设计有防滑垫圈,防风筒3下端带有通风孔2,通风孔2的数量为多个,防风筒3底部外侧边沿带有防烫板1,防风筒3内部空腔直径为5-8厘米,防烫板1的面积为0.8-1平方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烫板为软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防风筒放置在患者的肚脐处,将点燃的艾条插入到固定圈内并使艾条对准患者肚脐,由于防烫板和防风筒为固定连接,防烫板铺在患者肚脐周围的皮肤上,可有效放置因患者扭动身体所造成的固定架倾倒带来的安全隐患,防风筒可有效防止因风吹所造成未燃烧尽的艾条粉末飞溅所带来的危害,避免肚脐周围皮肤被烫伤,且防溅板也起到了二次防艾条粉末飞溅所带来的危害。防烫板的面积为0.8-1平方米,可保护患者所裸露出来的所有皮肤。防风筒内部空腔直径为5-8厘米,直径低于5厘米会妨碍防风筒内的空气流通,直径大于8厘米则无法有效保护肚脐周围皮肤。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