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中药保留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5017发布日期:2018-08-04 11:27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的中药保留灌肠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下静脉丛血管壁薄,不适宜经受刺激,而此类患者灌肠中若应用传统较粗的肛管,则极易引起已经曲张的直肠下静脉丛血管破裂出血,不易控制。再者,不少重症肝病因为凝血机制差及血氨升高,应用较粗的肛管容易引起出血,且灌肠液只到直肠,病人保留的时间短,最后,由于缺乏这种新型的一次性灌肠袋,临床上护士都是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传统较粗的肛管,这样既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又增加护士的换管的工作量,况且由于近期物价规定病人灌肠不能多收吸痰管,但临床上确实需要,因此需要需求改良的中药灌肠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肛管为软硬适中的细长管,灌肠液能通过软硬适中的细长肛管伸入到乙状结肠,便于让中药液保留时间大大延长,从而提高肝病病人的疗效、减少肠道血氨的吸收,减少肝病患者出血等并发症,减少病人费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改良的中药保留灌肠器,包括灌肠器、排液软管以及肛管,所述排液软管的头部设在所述灌肠器的底部,所述排液软管的尾端与所述肛管的头部连接,在所述排液软管上还设有茂菲氏滴管,在所述排液软管的尾端与所述茂菲氏滴管之间还设有灌肠速度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中药保留灌肠器,包括灌肠器、排液软管以及肛管,所述排液软管的头部设在所述灌肠器的底部,所述排液软管的尾端与所述肛管的头部连接,在所述排液软管上还设有茂菲氏滴管,在所述排液软管的尾端与所述茂菲氏滴管之间还设有灌肠速度调节阀。肛管为软硬适中的细长管,灌肠液能通过软硬适中的细长肛管伸入到乙状结肠,便于让中药液保留时间大大延长,从而提高肝病病人的疗效、减少肠道血氨的吸收,减少肝病患者出血等并发症,减少病人费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在所述排液软管的尾部设有肛管连接头,在所述肛管的头部设有排液软管接头,所述肛管连接头与所述排液软管接头配合使用。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让排液软管与肛管的拆装更方便,也即能够更好的对排液软管以及肛管的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茂菲氏滴管内设有滤网。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输药过程中能够过滤中药微粒,提升患者对药液的吸收。

作为优选,在所述灌肠器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为伸出的锥形结构,所述排液软管通过包裹在出液口上与所述灌肠器连接。为了能够让排液软管更好的与灌肠器进行连接;且灌肠器为一个储存中药的容器。

作为优选,所述肛管连接头为漏斗型的阶梯状结构,在肛管连接头的每个台阶上都设有有螺纹。为了更好的让排液软管与肛管的拆装更方便,排液软管尾端的肛管接头为硬胶螺旋纹接头,且肛管头部的排液软管接头为软胶接头,这样既能让排液软管与肛管紧密连接又能轻松分离,保证了不在外力作用下输药液过程中匹配的接头不会松脱。

作为优选,在所述灌肠器的顶部还设有提手。为了便于输送中药,在灌肠器的顶部设有提手或提绳等用于悬挂灌肠器的固定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灌肠器的容器外壁上还设有容量刻度。为了更好的控制给药量,在灌肠器的外壁上还设有容量刻度,最好最大容量不超过1000ml。

作为优选,在靠近所述肛管的尾端的管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侧孔。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输送中药液的速度,在靠近肛管尾端的管道上设有侧孔,侧孔最好为4个。

作为优选,所述肛管的内径不大于1cm。为了保证减少肠道血氨的吸收,减少肝病患者出血等并发症,肛管的内径不大于1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肛管选为软硬适中的细长管,同时让肛管与排液软管通过配合结构紧密连接,达到构成整个改良版的中药保留灌肠器,灌肠液能通过软硬适中的细长肛管伸入到乙状结肠,便于让中药液保留时间大大延长,并且在排液软管上设有灌肠速度调节阀、茂菲氏滴管且其内设有滤网,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选择调整输药的速度,从而提高肝病病人的疗效、减少肠道血氨的吸收,减少肝病患者出血等并发症,减少病人费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肛管接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一种改良的中药保留灌肠器,包括灌肠器1、排液软管2以及肛管3,所述排液软管2的头部设在所述灌肠器1的底部,所述排液软管2的尾端与所述肛管3的头部连接,在所述排液软管2上还设有茂菲氏滴管21,在所述排液软管2的尾端与所述茂菲氏滴管21之间还设有灌肠速度调节阀23。肛管为软硬适中的细长管,灌肠液能通过软硬适中的细长肛管伸入到乙状结肠,便于让中药液保留时间大大延长,从而提高肝病病人的疗效、减少肠道血氨的吸收,减少肝病患者出血等并发症,减少病人费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在所述排液软管2的尾部设有肛管连接头24,在所述肛管4的头部设有排液软管接头31,所述肛管连接头24与所述排液软管接头31配合使用。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让排液软管与肛管的拆装更方便,也即能够更好的对排液软管以及肛管的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茂菲氏滴管21内设有滤网22。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输药过程中能够过滤中药微粒,提升患者对药液的吸收。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的排液软管选择长度为88 cm,所述排液软管上15cm设有茂菲氏滴管,内有过滤网,高10cm ,宽4cm,且排液管采用对非PVC材料(如TPE)制成,减少药物的吸附,增加中药是吸收。

作为优选,在所述灌肠器1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为伸出的锥形结构,所述排液软管2通过包裹在出液口上与所述灌肠器1连接。为了能够让排液软管更好的与灌肠器进行连接;且灌肠器为一个储存中药的容器。

作为优选,所述肛管连接头24为漏斗型的阶梯状结构,在肛管连接头24的每个台阶上都设有有螺纹。为了更好的让排液软管与肛管的拆装更方便,排液软管尾端的肛管接头为硬胶螺旋纹接头,且肛管头部的排液软管接头为软胶接头,这样既能让排液软管与肛管紧密连接又能轻松分离,保证了不在外力作用下输药液过程中匹配的接头不会松脱。

作为优选,在所述灌肠器1的顶部还设有提手11。为了便于输送中药,在灌肠器的顶部设有提手或提绳等用于悬挂灌肠器的固定装置,如灌肠器为袋状的圆柱形,其高度为 20 cm,宽度 15cm。

作为优选,所述灌肠器1的容器外壁上还设有容量刻度12。为了更好的控制给药量,在灌肠器的外壁上还设有容量刻度,最好最大容量不超过1000ml。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灌肠器刻度为每格100ml,一共10格,灌肠袋的容量为1000ml。

作为优选,在靠近所述肛管3的尾端的管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侧孔32。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输送中药液的速度,在靠近肛管尾端的管道上设有侧孔,侧孔最好为4个。

作为优选,所述肛管3的内径不大于1cm。为了保证减少肠道血氨的吸收,减少肝病患者出血等并发症,肛管的内径不大于1cm。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肛管选择长约48 cm,管口内直径为4 mm的肛管。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