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针防针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9017发布日期:2019-04-03 00:4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静脉针防针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静脉针防针刺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输注药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输注器具通常带有一针管,用来对患者静脉、肌肉或者其它部位进行穿刺。患者在治疗完毕后,输注器具均要回收销毁。输注器具在使用及销毁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名护理人员处理,导致护理人员存在很大的被钢针扎伤的风险。患者使用过的针管,由于接触了患者血液,存在携带病菌的可能,给护理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据统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尖刺伤所致,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同时钢针还存有被二次利用的风险,安全输注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医院的重视,推动传染病预防工作,有效避免静脉针尖刺伤给医护人员造成的伤害以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

申请号:201520739593.3公开了一种防针刺静脉针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手柄、扣脚、扣眼、卡槽、倒钩、滑槽和凸块,所述的倒钩至少为一对,互相交错可以咬合在一起,一旦静脉针回缩至卡槽中后,如若想要滑出需要冲破至少一对倒钩的多重锁制,滑出更加艰难,有效阻断其被二次利用的途径,因此也更加安全,能够大大降低被针刺的危险。

现有技术的静脉针防针刺装置安装时钢针和翼片需要穿过保护套,安装不方便,费时费力,且容易刺伤手,生产效率低,而且只有出厂时带有此种保护套的输注器具才具有防护功能,普通的输注器具不能加装此保护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效率高的静脉针防针刺装置,尤其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同时医护人员能自行轻松的加装在普通的输注器上安全使用,适用性强,能对医护人员更好的起到保护作用,还可防止一次性使用医疗钢针被二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静脉针防针刺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左侧通过左侧壁垂直相连,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右侧通过右侧壁垂直相连,上壳体上设有前端开口的弯曲的滑槽,滑槽的后端设有长方形的翼片固定槽,翼片固定槽的后端与上壳体的后端间隔设置,所述左侧壁的中部设有长条形的开口槽,开口槽的长度等于左侧壁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静脉针防针刺装置安装时将钢针插入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间隙中,翼片从左侧壁中部的开口槽内划入到静脉针防针刺装置的前端。将开口槽设置在左侧壁上方便左手持静脉针防针刺装置,右手持静脉针翼片,安装方便,生产效率高。

所述开口槽的宽度由前向后逐渐变大。

由于静脉针防针刺装置为塑料件,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开口槽前端的宽度可以小于翼片的厚度。为了方便翼片划入到开口槽中,开口槽后端的宽度大于翼片的厚度。整个开口槽的宽度由前向后逐渐变大既方便翼片划入开口槽中,又能避免连接钢针的导管从开口槽中滑出,还能够增强整个静脉针防针刺装置的强度。

所述开口槽前端的宽度为开口槽后端宽度的1/2。

所述上壳体的长度小于下壳体的长度,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后端相齐平,所述右侧壁为直角梯形,右侧壁下底边的长度等于下壳体的长度,右侧壁上底边的长度等于上壳体的长度。

上壳体的长度小于下壳体的长度方便使用完毕后钢针退回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间隙中,翼片通过滑槽划入到翼片固定槽中。

所述滑槽的前端为滑槽开口,滑槽开口前端的宽度等于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的距离,滑槽开口后端的宽度等于滑槽的宽度。

所述翼片固定槽的宽度大于滑槽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静脉针防针刺装置安装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应用广泛、安全有效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静脉针防针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静脉针防针刺装置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静脉针防针刺装置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静脉针防针刺装置截面图

图中:

1、上壳体 2、下壳体 3、左侧壁 4、右侧壁

5、开口槽 6、滑槽 7、翼片固定槽 8、滑槽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静脉针防针刺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左侧通过左侧壁3垂直相连,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右侧通过右侧壁4垂直相连,上壳体1上设有前端开口的弯曲的滑槽5,滑槽5 的后端设有长方形的翼片固定槽7,翼片固定槽7的后端与上壳体1的后端间隔设置,左侧壁3的中部设有长条形的开口槽5,开口槽5的长度等于左侧壁3的长度。

由于静脉针防针刺装置为塑料件,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开口槽5前端的宽度可以小于翼片的厚度。为了方便翼片划入到开口槽5中,开口槽5后端的宽度大于翼片的厚度。开口槽5的宽度可由前向后逐渐变大既方便翼片划入开口槽5中,又能避免连接钢针的导管从开口槽5中滑出,还能够增强整个静脉针防针刺装置的强度。

进一步的,开口槽5前端的宽度为开口槽5后端宽度的1/2。

如图1、图3所示,上壳体1的长度小于下壳体2的长度,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后端相齐平,右侧壁4为直角梯形,右侧壁4下底边的长度等于下壳体2的长度,右侧壁4 上底边的长度等于上壳体1的长度。

上壳体1的长度小于下壳体2的长度方便使用完毕后钢针退回到上壳体1与下壳体2 之间的间隙中,翼片通过滑槽6划入到翼片固定槽7中。

更进一步的,在滑槽6的前端设有喇叭状的滑槽开口 8,滑槽开口 8前端的宽度等于左侧壁3和右侧壁4之间的距离,滑槽开口 8后端的宽度等于滑槽6的宽度。翼片固定槽7的宽度大于滑槽6的宽度。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安装时将钢针插入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间隙中,翼片从左侧壁3中部的开口槽5内划入到静脉针防针刺装置的前端。将开口槽5设置在左侧3 壁上方便左手持静脉针防针刺装置,右手持静脉针翼片,安装方便,生产效率高。注射完毕后,手持翼片将钢针退入到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的间隙中,翼片通过滑槽开口 8 进入到滑槽6中,最终划入翼片固定槽7中固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