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引流装置是必不可少的治疗设备,对将患者皮下或者腔内积存的体液引出体外有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引流设备都是利用负压抽吸的原理进行引流,但现有的引流设备在将引流出的液体排出的时候会有空气倒灌到引流瓶内,影响引流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积液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即一种心血管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引流瓶上连接有引流管,引流管上设有流量控制阀,引流瓶下端通过排液管与分流管连通,分流管与放置在小车上的两个储液桶连通,储液桶放置在小车上的储液桶放置槽内,分流管上安装有两个开关阀,小车上还设有一个抽气机构,抽气机构包括活塞筒,活塞筒内设有活塞头,活塞头上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伸出活塞筒,活塞筒的前端通过抽气管与引流瓶连通,抽气管上设有单向阀,活塞筒上设有真空泵,真空泵通过排气管与活塞筒的前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可以手动调节压力和引流速度,操作方便,引流顺畅,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
进一步优选,所述引流瓶的外圆周上固定还设有一个圆环形的盛装架,将引流管缠绕并放置在盛装架上,避免了引流管胡乱缠绕、打结等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优选,两个所述储液瓶上设有容量刻度,便于快速的测量出引流出液体的体积。
进一步优选,所述引流瓶的上端设有一个压力表,时刻监测引流瓶内的压力,当压力过低或过高时可以马上采取措施,避免了在积液引流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手动调节压力和引流速度,操作方便,引流顺畅,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
2、引流瓶的外圆周上固定还设有一个圆环形的盛装架,将引流管缠绕并放置在盛装架上,避免了引流管胡乱缠绕、打结等现象的发生。
3、两个储液瓶上设有容量刻度,便于快速的测量出引流出液体的体积。
4、引流瓶的上端设有一个压力表,时刻监测引流瓶内的压力,当压力过低或过高时可以马上采取措施,避免了在积液引流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引流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小车;2、储液桶放置槽;3、储液桶;4、引流瓶;5、盛装架;6、引流管;7、流量控制阀;8、压力表;9、排液管;10、分流管;11、开关阀;12、抽气管;13、单向阀;14、活塞筒;15、活塞头;16、活塞杆;17、排气管;18、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4,引流瓶4上连接有引流管6,引流管6上设有流量控制阀7,引流瓶4下端通过排液管9与分流管10连通,分流管10与放置在小车1上的两个储液桶3连通,储液桶3放置在小车1上的储液桶放置槽2内,分流管10上安装有两个开关阀11,小车1上还设有一个抽气机构,抽气机构包括活塞筒14,活塞筒14内设有活塞头15,活塞头15上连接有活塞杆16,活塞杆16伸出活塞筒14,活塞筒14的前端通过抽气管12与引流瓶4连通,抽气管12上设有单向阀13,活塞筒14上设有真空泵18,真空泵18通过排气管17与活塞筒14的前端相连通。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引流瓶4的上端设有一个压力表8,引流瓶4的外圆周上固定还设有一个圆环形的盛装架5,两个储液桶3上设有容量刻度。
工作过程:
使用时,在流量控制阀7、两个开关阀11关闭的状态下,手动拉动活塞杆16将引流瓶4内的空气抽出,单向阀13只能单方向通过气体,避免了抽出的气体由活塞筒14倒灌进引流瓶4内,根据压力表8监测到的引流瓶4内的压力数值来控制活塞杆16的拉出位置,保证引流瓶4内的压力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开启流量控制阀7在合适的开度上,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都可以保证患者在引流体液时的安全性,开启其中一个开关阀11,体液通过排液管9和分流管10流入到储液桶3中,当储液桶3即将注满时,关闭对应的开关阀11,同时开启另一个开关阀11,将注满的储液桶3取下来,将其中的体液倒入到其它的容器内,然后放回原位,这样两个储液桶3循环使用,体液的引流很顺畅,不会中断,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量。在整个操作的过程,在两个储液桶3来回搬运的过程中,空气很有可能会进入到引流瓶4中,这样压力表8监测到的压力就会出现过高的现象,要立即关闭流量控制阀7和单向阀13,开启真空泵18,通过排气管17将活塞筒14内的气体抽出,活塞杆16被压回,然后开启单向阀13,拉出活塞杆16,将引流瓶4内的气体抽出,重新将引流瓶4内的压力调节到合适的范围内,最后重复上述操作过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