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胰腺移植术前胰腺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604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胰腺移植术前胰腺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胰腺移植术前胰腺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胰腺移植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依赖型糖尿病,包括采用血管吻合方法的胰腺移植和移植胰岛的胰岛移植术。胰腺空肠吻合是胰腺术后重建胰腺与胃肠道连续性的首选方法。目前文献报道的 胰腺空肠吻合方式超过30种,其中国内彭淑牖教授设计的捆绑式胰肠吻合及其相关的改良 方法是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吻合方式。文献报道该吻合方式在其适应证内较其他吻合方式操 作简便、容易掌握、手术时间短且胰肠吻合口漏较低。该吻合方式的关键是将胰腺残端套入空肠肠管。由于现有腹腔镜器械缺乏人手的灵活性和感知性,腹腔镜下实施捆绑式胰肠合的难度仍然较大。现有技术中有很多技术来解决以上问题,比如申请号为201521107509.2,公开号为:CN 205433764 U,名称为一种医疗用胰腺移植术前胰腺快速定位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就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用胰腺移植术前胰腺快速定位装置,包括手柄,悬伸臂,扩张臂,金属弹片,转轴,支杆,导向槽,刻度线,滑块,壳体,防滑突起,润滑球和延长管,所述的手柄设置在悬伸臂的上部顶端 ;所述的扩张臂通过支杆上部的转轴与悬伸臂相连 ;所述的金属弹片连接在悬伸臂与扩张的上部 ;所述的导向槽设置在壳体的外侧 ;所述的导向槽设置有刻度线 ;所述的悬伸臂通过滑块扣在导向槽中 ;所述的防滑突起设置在悬伸臂和扩张臂的下端外侧 ;所述的润滑球固定在防滑突起的外端部。该实用新型的导向槽、金属弹片和润滑球的设置,有利于操作方便便捷,提高定位成功率,降低延伸阻力,扩大使用范围,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该技术方案利用金属弹片的传力和回弹来操作悬伸臂与扩张臂的动作,但也存在一些使用上的不方便,比如,在操作过程中,操作手要始终推动手柄以保证动作的进行,不光是造成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而且由于操作人员手部的颤动就有可能导致操作失败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胰腺移植术前胰腺定位装置,包括中空的操作盒1,所述操作盒1上端和下端均带有开口,经所述操作盒1的上端开口设置有推送钮2,所述操作盒1内腔中间部位固接有推送轴3,所述推送钮2与推送轴3枢接,所述推送钮2下端铰接有上推杆4,所述上推杆4的另一端铰接有L型的上钳杆5,所述上钳杆5在垂直的拐臂上与固定在操作盒1内腔上的上钳轴6枢接,所述推送钮2上在推送轴3上方还铰接有下推杆7,所述下推杆7的另一端铰接有L形的下钳杆8,所述下钳杆8水平的拐臂朝向上钳杆5的方向,上钳杆5水平的拐臂与下钳杆8水平的拐臂方向一致,所述下钳杆8在垂直的拐臂上与固定在操作盒1内腔上的下钳轴9枢接,所述下推杆7与推送钮2的铰接处至推送轴3的距离与所述上推杆4与推送钮2的铰接处至推送轴3的距离相一致,所述推送钮2的一侧在操作盒1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突出牙10,所述操作盒1上端开口处设置有与突出牙10配套的锯齿12。

本技术方案可以优化为,所述上钳杆5水平拐臂末端设置有朝向下钳杆8的圆弧形支撑罩11,所述下钳杆8水平拐臂末端设置有朝向上钳杆5方向的圆弧形的支撑罩11。

进一步优化为,支撑罩11内表面设置有导流槽。

还可以优化为,所述上推杆4与上钳杆5相铰接处到上钳轴6的距离与上钳轴6至上钳杆5拐角的距离比值为1:3, 所述下推杆7与下钳杆8相铰接处到下钳轴9的距离与下钳轴9至下钳杆8拐角的距离比值为1:3。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上钳杆5水平拐臂与下钳杆8水平拐臂之间的距离为1至3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固定推送钮的位置,使上钳杆与下钳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以减小操作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操作稳定性,增加操作成功机率;利用杠杆原理,使上钳杆的上翘角度大于下钳杆的下翘角度,使上部操作空间大,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盒上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钳杆和下钳杆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钳杆和下钳杆收缩时的示意图;

其中: 1、操作盒; 2、推送钮;3、推送轴;4、上推杆;5、上钳杆;6、上钳轴; 7、下推杆;8、下钳杆;9、下钳轴;10、突出牙;11、支撑罩; 12、锯齿。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如图1至图5所示详细描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胰腺移植术前胰腺定位装置,包括中空的操作盒1,所述操作盒1上端和下端均带有开口,经所述操作盒1的上端开口设置有推送钮2,所述操作盒1内腔中间部位固接有推送轴3,所述推送钮2与推送轴3枢接,所述推送钮2下端铰接有上推杆4,所述上推杆4的另一端铰接有L型的上钳杆5,所述上钳杆5在垂直的拐臂上与固定在操作盒1内腔上的上钳轴6枢接,所述推送钮2上在推送轴3上方还铰接有下推杆7,所述下推杆7的另一端铰接有L形的下钳杆8,所述下钳杆8水平的拐臂朝向上钳杆5的方向,上钳杆5水平的拐臂与下钳杆8水平的拐臂方向一致,所述下钳杆8在垂直的拐臂上与固定在操作盒1内腔上的下钳轴9枢接,所述下推杆7与推送钮2的铰接处至推送轴3的距离与所述上推杆4与推送钮2的铰接处至推送轴3的距离相一致,所述推送钮2的一侧在操作盒1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突出牙10,所述操作盒1上端开口处设置有与突出牙10配套的锯齿12。

上钳杆5水平拐臂末端设置有朝向下钳杆8的圆弧形支撑罩11,所述下钳杆8水平拐臂末端设置有朝向上钳杆5方向的圆弧形的支撑罩11,支撑罩11内表面设置有导流槽,所述上推杆4与上钳杆5相铰接处到上钳轴6的距离与上钳轴6至上钳杆5拐角的距离比值为1:3, 所述下推杆7与下钳杆8相铰接处到下钳轴9的距离与下钳轴9至下钳杆8拐角的距离比值为1:3。进一步优化为,所述上钳杆5水平拐臂与下钳杆8水平拐臂之间的距离为2cm。

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中,手术医疗人员通过操作盒1将上钳杆和下钳杆的水平拐臂送入空肠中,在延伸过程中,操作人员使用大拇指将推送钮推离其突出牙10与锯齿12分开,然后前后推动推送钮使上钳杆和下钳杆张开或相互收缩,当上钳杆和下钳杆到达夹持位置或是放开位置时,使突出牙10与锯齿12吻合,此时上钳杆和下钳杆的操作位置固定。

具体实施例二:除上钳杆5水平拐臂与下钳杆8水平拐臂之间的距离为1cm外,其余同具体实施例一。

具体实施例三:除上钳杆5水平拐臂与下钳杆8水平拐臂之间的距离为3cm外,其余同具体实施例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