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便捷式造口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3924发布日期:2018-07-10 21:28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涉及结肠造口术装置。



背景技术:

低位直肠肛管癌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需要将结肠与腹壁缝合完成造口。但凡对病人实施了人工结肠/或小肠造口术,就必须使用造口袋收纳病人肠道造口的排泄物。原技术:传统的一件式造口袋只有一个囊袋贴于病人皮肤,其缺点为:1、每次更换都需要根据造瘘口大小剪取内径后贴于患者造口周围,使得操作过程繁琐;2、由于造口袋更换时间通常为5-7天,更换间隔时间较长导致造口袋被排泄物(粪便)污染,难以清洗护理,存在较大异味,这不仅增加了患者污染衣物的机会,也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如果缩短更换周期则进一步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隔着造口袋观察造口血运及是否感染较为困难,往往需要拆除造口袋进行观察处理。

常规做法: 传统的一件式造口袋只有一个囊袋贴于病人皮肤,5-7天更换一个,如有粪便排入袋中,即将粪便从造口袋开口处排出,护理繁琐有异味存留,易污染周围衣物;另外有二件式造口袋,虽可拆卸外面的袋子,但对粪便处理仍然无法做到干净无异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清洁便捷式造口袋,方便处理患者粪便、避免污染周围衣物、避免异味,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清洁便捷式造口袋,包括底盘和外袋,在底盘的中部设置造口孔,在底盘的一面设置粘贴层,粘贴层覆盖造口孔和底盘,在底盘的另一面设置外环固定圈;在所述外袋的口部连接外袋固定圈,外袋固定圈嵌合固定在底盘的外环固定圈内;在所述底盘上设置内环固定圈,内环固定圈和外环固定圈设置在底盘的同一面,内环固定圈设置在外环固定圈内;在所述外袋的内部设置内袋,内袋的口部连接内袋固定圈,内袋固定圈嵌合固定在底盘的内环固定圈内;在所述外袋上还设置取袋口,在取袋口处的外袋连接外盖。

本实用新型的材质为塑料,外观透明。其中底盘背面根据病人造口大小剪取内径后贴于造口边缘,底盘正面则是外袋固定圈、内袋固定圈。外袋是由一个收纳囊袋和固定圈组成,其可通过固定圈固定于底盘的内圈部分,内袋主要作用是直接收纳造口排泄物,因此内袋是最容易污染的部分,也是更换频次最高的部分,因此其收纳囊袋材质可以为聚乙烯(PE)、聚氰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廉价材料,类似于食品保鲜膜,既不让排泄物外漏,又可以降低成本,方便患者勤更换,提高造口的清洁度,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外袋是由一个囊袋和固定圈组成,其固定圈可与底盘的外袋固定圈相嵌合固定在一起,而囊袋则是一种质量较好的膜,可采用PE高阻隔膜或EVA、TPE膜等,如果内袋有破损或粪便溢出,可以通过外袋进行保护,不会引起周围衣物污染。重要的是外袋的正面有一可开合的开口,可随时打开可清理清除内袋,并观察造口血运、感染等情况,方便简洁干净。本产品通过外袋的二重保护,不会给患者带来粪便难处理、污染周围衣物、存留异味等,同时可以降低成本。亦不会污染周围衣物和环境,本品仅供一次性使用,用后直接扔进黄色垃圾袋中,清洁、卫生,不会造成交叉感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更换内袋,使得造口袋更换操作过程更为简便,并且随时保持干净状态,不会给患者带来粪便难处理、污染周围衣物,无异味残留,起到双重保护作用。

2、内袋费用低廉,降低长期造口袋使用成本。

3、外袋的正面有一可开合的开口,可随时打开可清理清除内袋,并观察造口血运、感染等情况,方便简洁干净。

4、可作为感染性废物整袋弃去,符合院感要求。

5、减少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的护理工作量。

为了方便排污,在外袋的底部设置排污口,在排污口连接活塞开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图3为外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清洁便捷式造口袋,包括底盘5、外袋1和内袋2。在底盘5的中部设置造口孔13,在底盘5的一面设置粘贴层12,粘贴层12覆盖造口孔13和底盘5,在底盘5的另一面设置外环固定圈8和内环固定圈10,内环固定圈10设置在外环固定圈8内。在外袋1的底部设置排污口6,在排污口6连接活塞开关7。在外袋1的口部连接外袋固定圈9,外袋固定圈9嵌合固定在底盘5的外环固定圈8内。内袋2设置在外袋1的内部,内袋2的口部连接内袋固定圈11,内袋固定圈11嵌合固定在底盘5的内环固定圈10内。在外袋1上还设置取袋口3,取袋口3设置在内袋2的对应处,在取袋口3处的外袋1连接外盖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