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操作的预制牙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6419发布日期:2018-06-02 02:12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操作的预制牙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义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操作的预制牙冠。



背景技术:

全瓷牙是烤瓷牙的一种,是近几年开展的一种高科技的牙科修复方法。与金属烤瓷牙最大的不同是,其内冠是一层全瓷的透明支撑骨架,然后在它的外冠面烤上一层与天然牙色泽相近的瓷粉。全瓷牙无金属遮挡光线,可以逼真地再现天然牙的颜色和半透明特性,是美观效果最好的修复体,倍受成功人士、演艺界人士推崇。氧化锆全瓷修复技术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医患首选的全瓷类修复体。

不饰瓷的全解剖形态氧化锆牙冠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照全瓷修复体的预备标准进行常规预备;临床制取印模和石膏模型;步骤2,用三维模型扫描仪扫描,在计算机上建立数字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修复体形态;步骤3,数控车床切削成修复体形态,得到尺寸与原始代型相匹配的氧化锆牙冠;步骤4,用牙科低速手机修整氧化锆牙冠上的支撑柱及打磨处理;步骤5,根据比色结果利用相应染色液对氧化锆预烧结牙冠进行染色,烘干和烧结,最后再进行抛光和上釉,即最终完成二氧化锆全瓷牙。

授权公告号为CN101389287、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03月18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牙冠,包括:中心面;周向面,从中心面过渡并与中心面成为一体,其中周向面包括朝向齿龈端的锥形;并且其中锥形具有介于从在齿龈边缘处的0毫米到大约0.5毫米到向中心面的过渡部附近处的至少大约1.0毫米的厚度。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现有的预制牙冠首先按照临床制取印模和石膏模型进行制备,得到与所需的最终牙冠形状相同的预制牙冠,再进行打磨、上色、抛光、上釉等一系列操作,在后续操作中,需要一只手用钳子夹住预制牙冠,或者直接用手捏住牙冠,另一只手进行上瓷、上色等操作,操作过程中,瓷粉和颜料等难以刷到手指和/或钳子夹住的部分,需要更换夹持的位置才可以均匀上瓷或上色。并且,手或者夹子直接夹住牙冠部分,一方面可能会由于力度控制不稳从而破坏预制牙冠,另一方面在转换位置时刚刷上的饰面瓷和/或颜料还未完全干,容易被钳子或手破坏,使得上瓷或上色不均匀。现有预制牙冠的以上所述问题均对牙冠的后续操作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预制牙冠,其解决了现有预制牙冠直接用手或者钳子夹住牙冠从而为后续操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具有方便操作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方便操作的预制牙冠,包括牙冠本体,牙冠本体上连接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上远离牙冠本体的一端连接有凸缘。

采用上述结构,预制牙冠在进行打磨、上色、抛光、上釉等一系列操作中,只需要用钳子夹住预制牙冠的操作手柄,或者直接用手捏住操作手柄,另一只手进行上瓷、上色等操作,操作过程中,瓷粉和颜料等可以均匀上瓷和上色。也不会由于力度控制不稳从而破坏预制牙冠。这样的预制牙冠制作时只需在建模时对临床制取的印模的模型或者3D扫描得到的模型的形状添加操作手柄和凸缘的部分即可,操作方便;并且使用完后,只需将操作手柄切除即可。凸缘的设置有利于阻止夹持工具从操作手柄上滑落。

进一步优选为:牙冠本体包括朝向牙龈的齿龈端和远离牙龈的咬合端,齿龈端和咬合端之间为周向面,操作手柄连接于紧贴齿龈端的周向面上。

采用上述结构,切除操作手柄后留下的印记位于靠近齿龈端处,将牙冠本体植入口腔后,操作手柄留下的印记会被天然牙龈遮盖或者在后续加工中被人工义龈遮盖,从而不会影响义齿的美观性。

进一步优选为:操作手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周向面。

采用上述结构,在操作手柄的截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尽量减少操作手柄与周向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在切除操作手柄后,能使留下的印记最小化。并且,这样的设置也方便手持或采用工具进行夹持,提高上瓷或上色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操作手柄为圆柱形,操作手柄的周向上开设有凹槽。

采用上述结构,凹槽的设置方便用工具对操作手柄进行夹持,阻止夹持工具从操作手柄上滑落,提高上瓷或上色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凹槽为梯形槽或V型槽。

采用上述结构,梯形槽或V型槽都有两个倾斜的侧壁,能够将夹持工具夹紧,从而提高夹持工具与凹槽连接的牢固性,阻止夹持工具从操作手柄上滑落,提高上瓷或上色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凹槽的内表面设有防滑凸点。

采用上述结构,防滑凸点的设置有利于阻止夹持工具与凹槽发生相对滑动,提高上瓷或上色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操作手柄为片状。

采用上述结构,片状的操作手柄有利于增大手部与操作手柄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手持式操作,同时还不会使操作手柄切除后留下的印记面积过大。

进一步优选为:操作手柄为片状,操作手柄的片状平面垂直于周向面。

采用上述结构,片状的操作手柄有利于增大手部与操作手柄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手持式操作,同时还不会使操作手柄切除后留下的印记面积过大,操作手柄垂直于周向面的设置,在操作手柄的截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尽量减少操作手柄与周向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在切除操作手柄后,能使留下的印记最小化。

进一步优选为:操作手柄的片状平面上设有防滑纹。

采用上述结构,防滑纹的设置有利于阻止夹持工具与操作手柄发生相对滑动,提高上瓷或上色过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预制牙冠本体上设置操作手柄,在进行打磨、上色、抛光、上釉等一系列操作中,只需要用钳子夹住预制牙冠的操作手柄,或者直接用手捏住操作手柄,另一只手进行上瓷、上色等操作,操作过程中,瓷粉和颜料等可以均匀涂刷于预制牙冠表面,也不会由于力度控制不稳从而破坏预制牙冠。对操作手柄的位置及形状进行优化,方便手持或用工具对操作手柄进行夹持,阻止夹持工具从操作手柄上滑落,提高上瓷或上色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牙冠本体;2、齿龈端;3、咬合端;4、周向面;5、操作手柄;6、凸缘;7、牙冠编号;8、V型槽;81、防滑凸点;9、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方便操作的预制牙冠,如图1所示,包括牙冠本体1,牙冠本体1包括朝向牙龈的齿龈端2和远离牙龈的咬合端3,齿龈端2和咬合端3之间为周向面4。牙冠本体1上连接有操作手柄5,操作手柄5上远离牙冠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凸缘6。

操作手柄5连接于靠近齿龈端2的周向面4上,操作手柄5为圆柱形且其轴向垂直于周向面4。凸缘6为直径大于操作手柄5的圆柱形,凸缘6上远离牙冠本体1的端面上设有向外突出的牙冠编号7。操作手柄5的周向上开设有V型槽8,V型槽8的数量为4个,均匀分布于操作手柄5的周向上。V型槽8的内表面上设有若干防滑凸点81。

实施例2:一种方便操作的预制牙冠,如图2所示,包括牙冠本体1,牙冠本体1包括朝向牙龈的齿龈端2和远离牙龈的咬合端3,齿龈端2和咬合端3之间为周向面4。牙冠本体1上连接有操作手柄5,操作手柄5上远离牙冠本体1的一端设有凸缘6。

操作手柄5连接于靠近齿龈端2的周向面4上,操作手柄5为片状且其片状平面垂直于周向面4。凸缘6的厚度大于操作手柄5,凸缘6上远离牙冠本体1的端面上设有向内凹陷的牙冠编号7。操作手柄5的片状平面上设有菱格型的防滑纹9。

实施例3:一种方便操作的预制牙冠,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梯形槽替换V型槽8,不另画附图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