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定位器及相应的药液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7493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皮肤定位器及相应的药液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定位器及相应的药液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进行常规的皮下药液注射时,需要将针头扎入患者皮肤的确定位置,以实现精准注射。然而,临床操作时,由于操作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经常会有扎针位置、把握不准的情形,导致多次重复扎针,给广大操作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此外,现有通过针头直接定位皮肤位置的方式,容易使患者对扎针产生恐惧感,且针头插入人体皮肤时不好控制插入针头的深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皮肤定位器,能够先定位皮肤注射位置,然后配合注射组件完成药液注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皮肤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该皮肤定位器整体为一个套筒,套筒前端设置有皮肤接触头,后端开设有注射组件装配口;套筒内部开设有供注射组件轴向位移的收容腔,所述皮肤接触头上开设有针孔。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皮肤接触头为半圆头,所述针孔开设于半圆头的顶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皮肤接触头上围绕所述针孔设置有凸点。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凸点为棱锥状。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药液注射装置,注射时能够先进行无创皮肤定位,然后扎针注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又一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药液注射装置,包括注射组件及注射驱动机构;注射组件包括储液管及针头,所述储液管固定设置于注射驱动机构的前端;注射驱动机构包括推块,推块可活动地密封配合于储液管内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注射装置还包括皮肤定位器,该皮肤定位器为一个套筒,套筒前端设置有皮肤接触头,后端开设有注射组件装配口,皮肤接触头上开设有针孔;所述注射组件设置于套筒内,相对套筒可前后移动,所述针头在前后移动过程中由所述针孔伸出或缩回。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注射驱动机构还包括外套、螺母、丝杆、丝杆固定套、电机传动轴、电机、电机壳体;电机设置于电机壳体内,电机输出轴由电机壳体前端伸出并与电机传动轴固定连接;丝杆固定套设置于电机传动轴内,随电机传动轴转动;外套套设于丝杆固定套及电机传动轴外部,外套后端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前端固定设置所述螺母;丝杆与螺母配合,丝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推块,后部通过螺纹及轴向导向机构配合于丝杆固定套内。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注射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轴外罩,套设于所述电机传动轴外部、所述外套内部。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注射驱动机构还包括同心套,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套内并对接于所述传动轴外罩前端;所述螺母通过同心套固定设置在外套前端。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注射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弹圈,所述注射组件还包括固定罩,固定罩将储液管对接于所述外套前端,固定弹圈将固定罩与外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肤定位器及相应的药液注射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皮肤定位器可以在针头扎入皮肤之前定位好扎针部位,然后相对定位器推动注射组件,使得针头有控制地扎入皮肤,皮肤固定器能将皮肤隆起而确保进针深度;此外,在皮肤固定器与皮肤接触面设置有凸点,在按压皮肤时可以产生一个预置的痛感,分散针的痛感,用户体验更完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皮肤定位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药液注射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药液注射装置中注射驱动机构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药液注射装置中注射组件及注射驱动机构的装配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药液注射装置中注射组件及注射驱动机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皮肤定位器16整体为一个套筒,套筒前端设置有半圆头状的皮肤接触头161,后端开设有注射组件装配口,套筒内部开设有供注射组件轴向位移的收容腔。皮肤接触头161顶端上开设有针孔162,皮肤接触头161上围绕针孔162设置有棱锥状的凸点163。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药液注射装置包括注射驱动机构14、注射组件15及实施例一所述的皮肤定位器16。注射组件15包括储液管151、固定罩152、针头153。储液管151通过固定罩152固定设置于注射驱动机构14的前端,针头153螺接与固定罩152的前端;注射组件15由皮肤定位器16后端的装配口装入,相对皮肤定位器16可前后移动,针头153在前后移动过程中由所述针孔伸出或缩回。

结合图2及图3,注射驱动机构14包括固定弹圈1401、外套1402、推块1403、螺母1404、同心套1405、丝杆1406、丝杆固定套1407、电机传动轴1408、传动轴外罩1409、电机1410、电机上盖1411、电机下盖1412及滑动轴1413。

结合图4及图5所示,电机上盖1411和电机下盖1412对合,构成一个电机壳体,电机1410设置于电机壳体内,电机1410输出轴由电机壳体前端伸出,并与电机传动轴1408固定连接;传动轴外罩1409通过螺纹固定套设于电机传动轴1408外部,同心套1405对接于传动轴外罩1409前端;外套1402套设于同心套1405及传动轴外罩1409外部,并与同心套1405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丝杆固定套1407设置于同心套1405及电机传动轴1408内部,随电机传动轴1408转动、相对同心套1405转动;螺母1404固定设置于同心套1405的前端,丝杆1406的前端固定连接推块1403,后部通过螺纹及轴向导向机构设置于丝杆固定套1407内部,丝杆1406与螺母1404配合,丝杆1406随丝杆固定套1407转动的同时相对丝杆固定套1407轴向移动。

外套1402后端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外套1402前端可扣合地设置固定弹圈1401,固定弹圈1401用于将固定罩152及储液管151固定设置于外套1402的前端,同时使得推块1403密封配合于储液管151内壁。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药液注射装置,其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现将皮肤定位器16定位于注射位置,然后将注射组件15沿皮肤定位器内腔向前推进,使得针头153扎入皮肤合适深度;最后开始注射,注射驱动机构14的电机1410开始运转,带动电机传动轴1408转动,进而带动丝杆固定套1407和丝杆1406转动;丝杆1406在转动的同时,受到螺母1404的导向作用,相对丝杆固定套1407向前移动,驱动推块1403在储液管151内向前推进,将药液注射至人体内;当药液注射完毕,拔出针头,注射驱动机构14的电机1410反向运转,驱动推块1403自动退回到起始位置。

以上实施例仅为充分公开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主旨、未经创造性劳动的等效技术特征的替换,应当视为本申请揭露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