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儿手部皮肤伤口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3373发布日期:2018-12-11 20:10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幼儿手部皮肤伤口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防护用品领域,涉及一种幼儿手部皮肤伤口防护套。



背景技术:

幼儿是一个对周围事物认知有限,且自控能力低的群体,幼儿又是一个好动的群体,常喜欢用手去触摸他想要的东西,而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因此很多幼儿常因为家长管理的疏忽而手部受到伤害,当他们的手受伤后,需要用药包扎,但是幼儿并不懂得对伤口进行防护,而往往造成二次伤害,等到伤口结痂时,伤口部位因为肌肉的生长使人感觉瘙痒难耐,此时幼儿更是会把结痂抓掉。使伤口不能很好的愈合,造成伤疤不利于美观,常留下永久的遗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幼儿手部皮肤伤口防护套。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幼儿手部皮肤伤口防护套,包括连接帽、胶圈、手部壳体、扣环及手腕内垫,所述手部壳体由两壳体对接而成,壳体分为手指壳及手掌壳及手腕壳,连接帽套在手指壳上,所述胶圈固定在手指壳的内侧,所述手腕壳底部内侧设有手腕内垫,所述扣环扣在手腕壳的外侧。

所述手掌壳形状为圆弧状。

所述连接帽的内侧及手指壳的外侧设有锥度,且锥度相等。

所述胶圈的材质为具有弹性的胶料。

所述连接帽及手部壳体的材质为硬质塑料。

所述手部壳体设有透气孔。

所述手腕内垫由弹性胶料及海绵组成,海绵装在弹性胶料内部。

所述连接帽及手部壳体的厚度为2mm至3mm。

所述手指壳的端部设有直径5mm至7mm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护幼儿伤口,使伤口不受周围物体的摩擦,整体通风透气,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不易引起发炎,解开换药方便,不需要幼儿太多的配合即可完成,有效防止幼儿将结痂抓掉,能保证伤口的自然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连接帽,2-胶圈,3-手部壳体,31-壳体,311-手指壳,312-手掌壳,313-手腕壳,4-扣环,5-手腕内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包括连接帽1、胶圈2、手部壳体3、扣环4及手腕内垫5,所述手部壳体3由两壳体31对接而成,壳体31分为手指壳311及手掌壳312及手腕壳313,连接帽1套在手指壳311上,所述胶圈2固定在手指壳311的内侧,所述手腕壳313底部内侧设有手腕内垫5,所述扣环4扣在手腕壳313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31是对称的壳体,胶圈2设在其中一侧,手腕内垫5是对称分为两边,分别设在壳体31的手腕壳313底部。将两侧的壳体31配合手部对接后,分别将连接帽1套在每个手指壳311上,即可将手部壳体3的手指壳311固定。最后将扣环4固定在手腕壳313外侧,加强对整个手部壳体3的固定。

所述手掌壳312形状为圆弧状,以增大空间适应手掌的的厚度。

所述连接帽1的内侧及手指壳311的外侧设有锥度,且锥度相等,以可以将连接帽1套入手指壳311上,将两侧的指壳311固定。

所述胶圈2的材质为具有弹性的胶料,以使手指深入时,感到舒适,及更好地固定手指。

所述连接帽1及手部壳体3的材质为硬质塑料,以得到固定形状的手部壳体,有固定的形状才能防止伤口与其他物品接触,且塑料的质量较轻。

所述手部壳体3设有透气孔,以利用通风透气,伤口上厌氧菌不易存活,而有利于伤口的恢复。

所述手腕内垫5由弹性胶料及海绵组成,海绵装在弹性胶料内部,以利用弹性胶料及海绵来隔开手部壳体3与手部,形成空隙,且因弹性胶料及海绵填充物具有一定弹性,适应各种胖瘦人群。

所述连接帽1及手部壳体3的厚度为2mm至3mm,以得到连接帽1及手部壳体3固定的外形之外整体质量较轻。

所述手指壳311的端部设有直径5mm至7mm的通孔,以利于通风透气,从而利于伤口愈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