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医生使用的B超检查辅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3175发布日期:2018-08-28 22:4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B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医生使用的B超检查辅助架。



背景技术:

B超(B-scan ultrasonography)是由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伊恩·唐纳德(Ian Donald)教授于1950年发明的,并首次应用于妇科检查。每秒振动2万-10亿次,人耳听不到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影像学科,称为超声医学。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目前已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

B型超声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发展很快,它已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可以早期明确诊断。

在医护人员临床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时,需要医护人员手持超声探头对患者的患部进行来回连贯地、动态地探射检查,而不间断的、长时间的检查往往会使医护人员感觉手臂酸痛,从而影响到检查,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此外,整个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与方便移动功能均难以同时得到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种一种方便医生使用的B超检查辅助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医生使用的B超检查辅助架,包括底座,底座下侧四周处固定连接有四个滚轮,所述底座上设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下侧四周处固定连接有四个稳定块,所述底座下侧中间处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固定连接有五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下端与支撑板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两侧开设有通孔,通孔中穿过有连接柱,连接柱下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连接柱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杆,所述底座上侧中间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伸缩柱,伸缩柱外端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水平杆一端位于第三凹槽内,且水平杆与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升降块,升降块上开设有竖直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两端与支撑柱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左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穿过支撑柱且延伸至支撑柱左侧;所述支撑柱右侧壁上开设有移动槽,升降块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右端固定连接有L型支撑杆,L型支撑杆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球铰,球铰上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托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空腔呈圆柱状,升降块也呈扁平圆柱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弹簧为拉簧,第二弹簧为压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螺纹杆与支撑柱的接触处设有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转动杆左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方便移动本装置时,将伸缩柱从第二凹槽内移出,则支撑板会在第一弹簧的拉力下上升,稳定块离开地面,实现了本装置的方便移动;当需要保护本装置稳定时,向下压动,当伸缩柱遇到第二凹槽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再次进入到第二凹槽内,此时稳定块正好与地面相接触,由此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工作;由于设置有球铰,则托布可以在水平面任意角度上进行转动,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同时托布的高度还可以进行调节,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稳定装置实现了装置稳定状态与移动状态的方便转化;且实现了方便有效的高度以及角度调整,适应性更强,方便作为手臂托架使用,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稳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方便医生使用的B超检查辅助架,包括底座1,底座1下侧四周处固定连接有四个滚轮2,所述底座1上设有稳定装置3,所述稳定装置3包括支撑板301,支撑板301下侧四周处固定连接有四个稳定块302,所述底座1下侧中间处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第一凹槽304,第一凹槽304内固定连接有五个第一弹簧303,所述第一弹簧303下端与支撑板301上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两侧开设有通孔306,通孔306中穿过有连接柱305,连接柱305下端与支撑板301固定连接,连接柱305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杆307,所述底座1上侧中间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308,所述第二凹槽308内设有伸缩柱309,伸缩柱309外端开设有第三凹槽3010,第三凹槽3010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011,所述水平杆307一端位于第三凹槽3010内,且水平杆307与第二弹簧3011固定连接,当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为保持其稳定性,稳定块302与地面相接触,如图1所示;当需要方便移动本装置时,将伸缩柱309从第二凹槽308内移出,则支撑板301会在第一弹簧303的拉力下上升,稳定块302离开地面,实现了本装置的方便移动;当需要保护本装置稳定时,向下压动,当伸缩柱309遇到第二凹槽308时,在第二弹簧3011的作用下再次进入到第二凹槽308内,此时稳定块302正好与地面相接触,由此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工作;

所述支撑柱4内部开设有空腔5,空腔5内设有升降块11,升降块11上开设有竖直螺纹通孔12,螺纹通孔12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两端与支撑柱4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7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第一锥齿轮5左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6左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转动杆8穿过支撑柱4且延伸至支撑柱4左侧,转动杆8左端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支撑柱4右侧壁上开设有移动槽10,升降块11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右端固定连接有L型支撑杆15,L型支撑杆15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球铰16,球铰16上通过连接杆14连接有托布18,在使用时,医生将手臂放置在托布18上,由于设置有球铰16,则托布18可以在水平面任意角度上进行转动,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同时,若需要调节托布18的高度时,转动把手9,把手9带动转动杆8转动,转动杆8带动第二锥齿轮6转动,第二锥齿轮6驱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第一锥齿轮5带动螺纹杆7转动,与螺纹杆7相配合的升降块11在空腔5内上下移动,从而改变了托布18的高度,方便调节。

所述空腔5呈圆柱状,升降块11也呈扁平圆柱状。

所述第一弹簧303为拉簧,第二弹簧3011为压簧。

所述螺纹杆7与支撑柱4的接触处设有轴承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为保持其稳定性,稳定块302与地面相接触,如图1所示;当需要方便移动本装置时,将伸缩柱309从第二凹槽308内移出,则支撑板301会在第一弹簧303的拉力下上升,稳定块302离开地面,实现了本装置的方便移动;当需要保护本装置稳定时,向下压动,当伸缩柱309遇到第二凹槽308时,在第二弹簧3011的作用下再次进入到第二凹槽308内,此时稳定块302正好与地面相接触,由此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工作;在使用时,医生将手臂放置在托布18上,由于设置有球铰16,则托布18可以在水平面任意角度上进行转动,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同时,若需要调节托布18的高度时,转动把手9,把手9带动转动杆8转动,转动杆8带动第二锥齿轮6转动,第二锥齿轮6驱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第一锥齿轮5带动螺纹杆7转动,与螺纹杆7相配合的升降块11在空腔5内上下移动,从而改变了托布18的高度,方便调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