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矫正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8756发布日期:2018-09-11 20:31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矫正功能床。



背景技术: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特别对于长时间伏案学习工作、长时间弯腰负重体力工作以及长时间使用设计不当的床、沙发、座椅等家具的人群,脊柱容易损伤,导致人的胸曲过弯,颈曲、腰曲变直,稳定性越来越差,从而出现成青少年驼背、老年驼背、颈椎病、腰椎病、脊柱变形等情况。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利用牵引治疗、运动锻炼、姿势矫正等方法。由于人日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睡眠休息,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以提供脊柱矫正功能的床,让人们可以利用日常休息的时间用来脊柱矫正,成为本行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脊柱矫正功能床。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脊柱矫正功能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可调床板、电动升降机、基座,可调床板包括高度调节板、连接条以及拉簧,所述电动升降机的缸体固定在基座上,电动升降机的升降板固定在高度调节板上,连接条呈辐射状排布在高度调节板的外围,连接条的一端通过铁环连接在高度调节板的边缘,连接条的另一端固定拉簧的一端,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床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高度调节板的下端固定有第一缓冲释放机构,床架上固定有第二缓冲释放机构,第一缓冲释放机构和第二缓冲释放机构均包括侧板、内圈、外圈、涡卷弹簧以及钢丝绳,外圈固定在侧板上,内圈固定在外圈内,涡卷弹簧设置于内圈内,涡卷弹簧的内端固定在侧板上,涡卷弹簧的外端固定在内圈的内壁上,所述内圈的外壁设置有用于容纳钢丝绳的凹槽,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内圈的外壁上,且钢丝绳卷绕在内圈的凹槽内,所述第一缓冲释放机构的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个连接条的第一穿孔并固定在高度调节板上,所述第二缓冲释放机构的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个连接条的第二穿孔并固定在床架上。当高度调节板升高或下降的过程中,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高度会发生变化,从而会牵引钢丝绳,使得内圈转动,使得钢丝绳拉出或卷入内圈的凹槽,采用这种机构,可以有效防止因拉簧断裂,导致的连接条弹起伤害到人体的风险(拉簧断裂,连接条弹起过程中会牵引牵引钢丝绳,通过涡卷弹簧缓冲后,连接条的速度会瞬间降低,从而不至于伤到人)。

作为优选,连接条的一端以及高度调节板的边缘均开设有连接孔,铁环穿过连接条的一端的连接孔和高度调节板的连接孔,从而实现连接条的一端和高度调节板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施例脊柱矫正功能床可以供日常休息使用,并且把休息的时间变成保健治疗的时间,将人脊椎老化损伤进程中出现的生理和病理改变通过逆向力作用来进行矫正,从而恢复人类躯体的功能状态;连接条呈辐射状排布在高度调节板的外围,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面积,并且在高度调节板升高状态下,可调床板为中间略微高起,而四周略微倾斜的状态,在高度调节板下降状态下,可调床板为中间略微低洼,而四周略微倾斜的状态,连接条倾斜状态可以提供良好的过渡,提高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脊柱矫正功能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缓冲释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脊柱矫正功能床,包括床架1、可调床板、电动升降机2、基座3,可调床板包括高度调节板4、连接条5以及拉簧6,所述电动升降机2的缸体固定在基座3上,电动升降机2的升降板固定在高度调节板4上,连接条5呈辐射状排布在高度调节板4的外围,连接条5的一端通过铁环7连接在高度调节板4的边缘,连接条5的另一端固定拉簧6的一端,拉簧6的另一端固定在床架1上。所述连接条5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穿孔8和第二穿孔9,高度调节板4的下端固定有第一缓冲释放机构10,床架1上固定有第二缓冲释放机构11,第一缓冲释放机构10和第二缓冲释放机构11均包括侧板12、内圈13、外圈14、涡卷弹簧15以及钢丝绳16,外圈14固定在侧板12上,内圈13固定在外圈14内,涡卷弹簧15设置于内圈13内,涡卷弹簧15的内端固定在侧板12上,涡卷弹簧15的外端固定在内圈13的内壁上,所述内圈13的外壁设置有用于容纳钢丝绳16的凹槽,所述钢丝绳16的一端固定在内圈13的外壁上,且钢丝绳16卷绕在内圈13的凹槽内,所述第一缓冲释放机构10的钢丝绳1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个连接条5的第一穿孔8并固定在高度调节板4上,所述第二缓冲释放机构11的钢丝绳1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个连接条5的第二穿孔9并固定在床架1上。连接条5的一端以及高度调节板4的边缘均开设有连接孔17,铁环7穿过连接条5的一端的连接孔17和高度调节板4的连接孔17,从而实现连接条5的一端和高度调节板4的连接。

本实施例脊柱矫正功能床的工作原理如下:

1)人体仰卧位时,人体后背上半部分支撑在高度调节板4上,控制电动升降机2带动高度调节板4升高至舒适高度,高度调节板4升高过程中,带动连接条5倾斜,使得人体后背上半部分上抬,从而可以矫正长期弯腰驼背引起脊椎变形。

2)人体俯卧位时,人体前胸部分支撑在高度调节板4上,控制电动升降机2带动高度调节板4下降至舒适高度,高度调节板4下降过程中,带动连接条5倾斜,使得人体前胸部分下降,从而可以矫正长期弯腰驼背引起脊椎变形。

3)人体侧卧位时,人体腋下肋部支撑在高度调节板4上,控制电动升降机2带动高度调节板4升高至舒适高度,高度调节板4升高过程中,带动连接条5倾斜,使得人体腋下肋部上抬,从而可以矫正长期脊椎侧弯变形。

本实施例脊柱矫正功能床可以供日常休息使用,并且把休息的时间变成保健治疗的时间。将人脊椎老化损伤进程中出现的生理和病理改变通过逆向力作用来进行矫正,从而恢复人类躯体的功能状态。主要是调节日常活动及重力作用造成的各种骨骼、软骨、韧带、肌肉损伤,缓解椎骨、椎间盘变形对周围神经血管的压迫,锻炼不常用的逆向的肌肉群功能,放松因过度使用而紧张疲劳的肌肉群。无形之中预防和延缓了脊椎问题的发生,缓解了脊椎问题带来的不适。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