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髓损伤大鼠外固定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7592发布日期:2018-07-24 19:04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髓损伤大鼠外固定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大鼠实验时,需要对大鼠进行固定,对于脊髓损伤的大鼠实验时,利用现有固定装置不能对大鼠脊柱提供固定保护,容易发生脊髓二次损伤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脊髓损伤大鼠外固定保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脊髓损伤大鼠外固定保护装置,包括整体呈纺锤流线型的可与大鼠躯干自然曲线相匹配的柔性保护罩,所述柔性保护罩具有头端、尾端以及体部;所述体部的两侧分别对应有一个前肢袖套与后肢袖套;所述体部覆盖整个胸腹部、背侧及双侧腋中线处各有一个纵行的夹板隧道结构,所述夹板隧道结构内设有夹板。

在所述体部的胸腹部侧上形成有可搭接开口,所述可搭接开口的搭接边上设有腹侧粘扣。

所述头端的截面为圆形,与大鼠颈根部截面外形相符。

所述尾端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与大鼠臀部截面外形相符。

所述尾端具有排泄口。

本实用新型外形纺锤流线型设计,符合大鼠躯干自然外形,前后肢与体部稳定固定,体部硬性材料支撑,限制实验大鼠躯干活动,对脊柱提供固定保护,减少脊髓二次损伤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脊髓损伤大鼠外固定保护装置的俯视透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脊髓损伤大鼠外固定保护装置的主视透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脊髓损伤大鼠外固定保护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脊髓损伤大鼠外固定保护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图中:1.背侧夹板隧道,2.前肢袖套,3.侧方夹板隧道,4.后肢袖套,5.腹侧夹板隧道,6.排泄口,7.头端,8.尾端,9.腹侧粘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参见图1-4所示,一种脊髓损伤大鼠外固定保护装置,包括整体呈纺锤流线型的可与大鼠躯干自然曲线相匹配的柔性保护罩,所述柔性保护罩具有头端7、尾端8以及位于头端7、尾端8之间并连接所述头端7、尾端8的体部;所述头端的截面为圆形,与大鼠颈根部截面外形相符;所述尾端的横截面呈椭圆形,与大鼠臀部截面外形相符;所述体部的两侧分别对应有一个前肢袖套2与后肢袖套4;所述尾端具有排泄口6;所述体部覆盖整个胸腹部、背侧及双侧腋中线处各有1个纵行的夹板隧道结构,所述夹板隧道结构内设有夹板(未示出),通过夹板可以对大鼠形成包围固定。

所述夹板隧道结构包括位于腹部的腹侧夹板隧道5、位于背侧的背侧夹板隧道1以及两个位于两侧的侧方夹板隧道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板隧道结构是一个腔体或袋体,可以将相匹配的夹板放入其中,利用夹板对大鼠形成包围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头端为开口结构,便于大鼠的头部伸出在外,所述尾端除排泄口为封闭结构,便于大鼠尾巴伸出并排泄。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改进,对应于所述腹侧夹板隧道的位置,在所述体部的胸腹部侧上形成有可搭接开口,所述可搭接开口的搭接边上设有腹侧粘扣,用于两个搭接边相连接,腹部带有腹侧粘扣,用于固定体部并可对体部周径进行调节,通过设置可搭接开口,方便将本装置穿戴在大鼠上,然后通过腹侧粘扣搭接合上,类似于人的衣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柔性保护罩可以是由布料制作,或是由软性带有部分弹性的材料编织制成,如丝线、毛线等。

本外固定装置外形纺锤流线型设计符合大鼠躯干自然外形,前后肢与体部稳定固定,体部硬性材料支撑,限制实验大鼠躯干活动,对脊柱提供固定保护,减少脊髓二次损伤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