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121发布日期:2019-01-13 17:01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医疗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是一种在粒子植入手术过程中应用的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放射治疗(放疗)是针对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放疗副反应以及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开发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以下简称粒子植入)。

粒子植入是一种将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部,让其以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粒子植入主要依靠定向系统将放射性粒子植入瘤体内,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只有微小损伤。

目前的粒子植入手术临床上通常是由医生凭经验进行,这就对医生的治疗经验和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在CT影像引导下进行的内放疗手术,由于存在几个乃至几十、上百个穿刺点,术中基本上是“盲穿”。另外,当前已有的肿瘤粒子植入计划系统都是基于一维或者二维影像数据对穿刺进针通道进行预计划,并不能计算粒子的处方剂量,这就常常造成粒子植入之后肿瘤内部出现“热区”(剂量过大导致副作用)和/或“冷区”(剂量过小导致无效果)的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在粒子植入手术过程中辅助穿刺的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包括通过3D打印技术制成的模板,在模板上设置有坐标轴和多个计划针道,其特征在于,在坐标轴的原点设置有固定针道,在靠近计划针道的位置设置有虚拟针道。

优选地,所述计划针道为有引导柱通道,所述引导柱凸出于模板上表面,所述引导柱的长度为1.8~2.3cm。

优选地,所述虚拟针道为无引导柱通道。

优选地,所述引导柱的长度为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设置有虚拟针道,增加的虚拟针道可以弥补因模板与人体细微错位时增加容错率,避免在术中再调整模板与人体的对位。合适的引导柱通道长度使得进针的误差减小,同时不影响手术中的操作。而且采用固定针通道下固定针,将模板与身体位置相对固定,固定针也为具有引导柱通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包括通过3D打印技术制成的模板1,在模板1上设置有坐标轴5和多个计划针道2,在坐标轴5的原点设置有固定针道4,在靠近计划针道2的位置设置有虚拟针道3。

虚拟针道3的作用在于手术过程中出现模板1与患者位置对位非100%良好时,从计划针道2进针可能并不能准确到达肿瘤所在位置导致粒子剂量不够,而增加的虚拟针道3可能更适合进针到达肿瘤所在位置从而补足剂量,通过虚拟针道3可增加容错率,避免在术中再调整模板1与人体的对位。

固定针道4的作用则在于采用固定针穿过固定针道4将模板1与身体位置相对固定,在使用时一般垂直于水平面,靠近患者骨性标记;还用于确定模板1与患者相对位置的重复性。骨性标记:患者的骨头在影像上的断层显示,进针的路径尽量选择贴近骨头的位置。因为骨结构相对于软组织活动度小,确定进针的位置与骨性结构的关系就可以保证进针路径与计划路径的重复性。

而计划针道2对应的唯一编号采用蚀刻技术刻印在模板1上,便于术中辨认计划针道2所在位置,提高辨认速度,避免了物理师与医师之间的沟通成本。

所述计划针道2为有引导柱通道,所述引导柱6凸出于模板1上表面,所述引导柱6的长度为1.8~2.3cm。引导柱6可使进针的误差减少。虽然理论上来说,引导柱6越长,进针的误差就越小,但过长会影响手术操作,因此更优选地长度为2cm。

所述虚拟针道3为无引导柱通道。虚拟针道3紧靠计划针道2设置(距离约为1~2mm),如果将计划针道2和虚拟针道3均设置有引导主通道则会导致在术中不好区分计划针道2和虚拟针道3,影响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