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瘘肢体多功能护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7869发布日期:2018-09-07 22:2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护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内瘘肢体多功能护理架。



背景技术:

临床上内瘘患者手术期的护理,多数停留在口头宣教上,患者锻炼血管的用物不统一,现有技术中常用止血带进行锻炼,病人经常会忘记锻炼,内瘘成形术后,病人应抬高术肢,防止受压,减轻术肢水肿和减少内瘘闭塞,但多半病人常常会忘记上述事项,睡觉时更不会注意,另外,起床时手端在胸前,抬高不到位,故患者血管锻炼不到位,内瘘术肢被压迫,水肿,内瘘闭塞等问题,在临床上时常遇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病人术前和术后护理,从而有利于病人身体快速康复的内瘘肢体多功能护理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内瘘肢体多功能护理架,包括由两根U形件铰接形成的支架,两根U形件的开口端分别具有水平设置的支撑管,两根支撑管之间安装有用于抬高内瘘肢体的担布,还包括位于两根支撑管一侧的U形支撑架,U形支撑架的两个开口端能够插接在两根支撑管的端部,U形支撑架的中部安装有用于持握的弹性橡胶圈。

所述担布的边缘设置有连接挂钩,所述担布通过连接挂钩安装在支撑管上。

弹性橡胶圈上排布有弹性凸起。

所述U形支撑架的开口端设置有卡接件,所述U形支撑架通过卡接件卡接固定在支撑管上。

所述担布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套在病人颈部的海绵垫。

采用上述的结构后,由于设置的由U形件铰接形成的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担布以及位于两根支撑管一侧的U形支撑架,由此可以利用支架进行支撑,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和术后进行血管锻炼,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用于抬高术肢,不但方便病人下床活动时抬高术肢,而且减轻了术肢手臂和手的肿胀,防止了动静脉内瘘术肢被压迫,避免了内瘘闭塞,二次手术,从而保证了病人的快速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瘘肢体多功能护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瘘肢体多功能护理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瘘肢体多功能护理架,包括由两根U形件1铰接形成的支架2,所说的U形件1为管状件,由图可见,两根U形件1的中部通过铰接轴铰接;两根U形件1的开口端分别具有水平设置的支撑管3,也就是说支撑管分别水平的安装在两根U形件的开口端,两根支撑管之间安装有用于抬高内瘘肢体的担布4,担布4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套在病人颈部的海绵垫9,有图可见,担布4的两侧中部连接有挂绳,挂绳上安装有用于套在病人颈部的海绵垫9,还包括位于两根支撑管一侧的U形支撑架5,U形支撑架5的两个开口端能够插接在两根支撑管3的端部,U形支撑架5的中部安装有用于持握的弹性橡胶圈6,弹性橡胶圈6上排布有弹性凸起8,通过弹性橡胶圈6可预防内瘘肢体术后水肿,也可锻炼内瘘血管,起到了辅助治疗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说的担布4的边缘设置有连接挂钩,担布4通过连接挂钩安装在支撑管3上,其中,所说的U形支撑架5的开口端设置有卡接件,U形支撑架5通过卡接件卡接固定在支撑管上,当然U形支撑架5的开口端也可以设置有锁紧螺母,支撑管上相应设置有连接螺纹,由此可以通过锁紧螺母进行连接。

由于担布4的边缘设置有连接挂钩,使用时,当病人下床时可通过拆卸连接挂钩将担布4取下,同时,将U形支撑架5从支撑管上拆下,只留担布,来实现内瘘肢体抬高,病人卧床时可将海绵垫9拆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