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管癌腔内治疗用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710发布日期:2018-10-12 22:1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管癌腔内治疗用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食管肿瘤的90%以上,在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中仅次于胃癌而居第2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是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导管作为食管癌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导管存在固定式通常使用一次性胶布,在拆除时会给病人带来不适,结构单一,不能对输送的药液进行加热,不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为此,我们提供一种食管癌腔内治疗用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食管癌腔内治疗用导管,通过固定弹性绷带以及带有透气孔的设计,取代了一次性医用胶布固定导管的固定方式,使得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更加舒适,通过电加热器与温控器的设计,使得在治疗中的药液温度能够进行调节,有利提高了治疗效果,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食管癌腔内治疗用导管,包括软管,所述软管一端通过密封连接圈连接硬管,所述硬管一侧设有流食出口,所述软管上设有固定弹性绷带,所述固定弹性绷带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固定弹性绷带一端设有卡扣,所述固定弹性绷带上设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所述软管另一端通过开关阀连接加热部一侧,所述加热部内腔设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一侧连接电源,所述电加热器另一侧设有温控器,所述加热部另一侧通过软管连接进食部。

进一步而言,所述软管设为聚醚型聚氨酯材料。

进一步而言,所述透气孔呈阵列分布。

进一步而言,所述电源电连接电加热器与温控器,所述温控器内置温度感应装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弹性绷带为棉纤维布料,截面呈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弹性绷带以及带有透气孔的设计,取代了一次性医用胶布固定导管的固定方式,使得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更加舒适,通过电加热器与温控器的设计,使得在治疗中的药液温度能够进行调节,有利提高了治疗效果,结构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食管癌腔内治疗用导管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食管癌腔内治疗用导管固定弹性绷带结构图。

图中标号:1、软管;2、密封连接圈;3、硬管;4、流食出口;5、固定弹性绷带;6、透气孔;7、卡扣;8、卡槽;9、开关阀;10、加热部;11、电加热器;12、电源;13、温控器;14、进食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包括软管1,作为药液与食物的输送渠道,所述软管1一端通过密封连接圈2连接硬管3, 所述硬管3一侧设有流食出口4,作为药液与食物的输出口,所述软管1上设有固定弹性绷带5,用于固定软管1,防止碰触到软管1而造成扯动硬管3,所述固定弹性绷带5上设有若干透气孔6,使得透气性好,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 所述固定弹性绷带5一端设有卡扣7,用作固定弹性绷带5的固定连接媒介,所述固定弹性绷带5上设有与卡扣7相匹配的卡槽8,作为卡扣7连接的载体,所述软管1另一端通过开关阀9连接加热部10一侧,用于控制软管1输送药液与食物,所述加热部10内腔设有电加热器11,用于对输送的药液与食物进行加热,所述电加热器11一侧连接电源12,作为电加热器11的电力供应,所述电加热器11另一侧设有温控器13,用于控制电加热器11工作,所述加热部10另一侧通过软管1连接进食部14,作为药液或食物的放置空间。

所述软管1设为聚醚型聚氨酯材料,聚氨酯材料低温柔顺性能好,耐水解性能优良,不易产生疲劳及酸痛,所述透气孔6呈阵列分布,结构设计使得透气均匀,增加病人的舒适感,所述电源12电连接电加热器11与温控器13,所述温控器13内置温度感应装置,所述固定弹性绷带5为棉纤维布料,截面呈长方形,长方形结构设计使得固定弹性绷带5与人体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固定时的压力分布均匀,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把药液或食物放入进食部14内,通过软管1输送,经过温控器13感应温度信息,并控制电加热器11进行加热,由电源12提供电力,后在控制开关阀9开启,继续输送到放入人的嘴里或鼻孔里的硬管3,药液或食物通过流食出口4进入胃部,即可。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