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4605发布日期:2018-07-10 21:3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携带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夹。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管用于排除患者胸膜腔积气积液、重建胸内负压、促进肺复张、用于各种胸部术后引流的密闭式引流装置,其引流管的上端置入胸膜腔内,而末端置入水封瓶内水下3-4cm处,通过水达到密闭状态。

由于胸腔呈负压,而大气呈正压,故胸管末端任何情况下不能暴露在空气中,以防止气胸发生。为保持胸管的密闭、通畅、防逆流 ,在更换装置、挤管、转运患者时会使用血管钳夹闭胸管,尤其全肺切除术后会持续使用。但这种止血钳体积大,重量重,柄长14cm,这些特点都容易拖拽胸管从切口滑出造成意外脱管或因牵拉造成患者疼痛、或管道打折等的发生;这种止血钳价格贵;患者下地活动或入厕时不方便;当患者外出检查时或其他特殊情况时血管钳一旦打开,患者及家属或陪客不会使用血管钳的情况时有发生;临床上多为有齿钳,夹管时必须将齿端用纱布包裹或胶套缠绕,防止引流管破裂漏气,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轻便、小巧、经济、易于清洗消毒、易于操作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部,具有:回型本体部,具有上本体、下本体、第一连接体以及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固定连接上本体的一端和下本体的一端,第二连接体的下端与下本体的另一端相连,上端与上本体的另一端可开闭地扣合;支撑部,具有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上支撑体的安装端安装在上本体的下侧面,下支撑体的安装端安装在下本体的上侧面;咬合部,具有上咬合体和下咬合体,上咬合体固定在上支撑体的固定端上,下咬合体安装在下支撑体的固定端上,其中,回型本体部、支撑部以及咬合部都为塑料件,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都向内弯曲成弧形,并且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上都设有贯穿孔,上支撑体、下支撑体、上咬合体以及下咬合体都沿着回型本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沿着安装端至固定端的方向看,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都呈底大顶小的形状,上咬合体和下咬合体都为圆柱体形,在第二连接体的上端与上本体的另一端相扣合的情况下,上咬合体和下咬合体相互错位,并且上咬合体比下咬合体更靠近下本体。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本体、下本体、第一连接体以及第二连接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沿着安装端至固定端的方向看,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都呈等腰三角体形状。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二连接体的上端形成有扣合用的凹槽,上本体的另一端形成有与凹槽相匹配的扣合用的凸槽。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上咬合体和下咬合体均为直径0.3cm、长度3cm的实心圆柱体。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上本体、下本体、第一连接体以及第二连接体的厚度均为0.3cm。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连接体与下本体端部之间的距离为0.5cm,第二连接体与下本体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也为0.5cm。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第二连接体的上端与上本体的另一端相扣合的情况下,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的长度为4cm、高度为3cm、宽度为2cm。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因为上支撑体、下支撑体、上咬合体以及下咬合体都沿着回型本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都呈底大顶小的形状,上咬合体和下咬合体都为圆柱体形,在第二连接体的上端与上本体的另一端相扣合的情况下,上咬合体和下咬合体相互错位,并且上咬合体比下咬合体更靠近下本体,这样的结构能够很好地夹闭引流管,确保密闭性;咬合体为横向圆柱体,不会造成引流管破裂、漏气,保证了夹闭的安全性;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上都设有贯穿孔,能够让别针穿过,从而通过别针稳妥地固定在内衣上,防止胸腔引流管滑脱,避免感染,也便于患者携带,从而轻松自然的下床活动;并且本引流管夹拆卸方便, 对管道不造成任何损伤;用完后取下清洗,浸泡消毒即可,价格低廉,可反复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安全、轻便、小巧、经济、易于清洗消毒、易于操作,经临床试用,效果非常理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涉及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中涉及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的侧视图;以及

图3是实施例中涉及的下支撑体和下咬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作详细阐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10包括回型本体部20、支撑部30以及咬合部40。

回型本体部20具有上本体21、下本体22、第一连接体23以及第二连接体24。第一连接体23固定连接上本体21的一端和下本体22的一端;第二连接体24的下端与下本体22的另一端相连,上端与上本体21的另一端可开闭地扣合。第一连接体23和第二连接体24都向内弯曲成弧形,并且第一连接体23和第二连接体24上都设有贯穿孔A,这样一是方便夹子回弹,二是便于用别针穿过小孔,将胸腔引流管稳妥的固定在内衣上,防止其滑脱。

另外,为了实现扣合,第二连接体24的上端下凹形成凹槽,上本体23的另一端形成有凸槽,能够与凹槽相扣合,使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10(以下简称夹具)牢固闭合闭合。如图2所示,为方便打开夹具,在上本体21凸槽的上方,还形成有向上并且向外弯曲的弧形手柄231,弧形手柄231长度为0.5cm。

本实施例中,上本体21、下本体22、第一连接体23以及第二连接体24的厚度均为0.3cm,第一连接体23到下本体22右端的距离为0.5cm,第二连接体24到下本体22左端的距离也为0.5cm。

支撑部30具有上支撑体31和下支撑体32,上支撑体31的安装端安装在上本体21的下侧面,下支撑体32的安装端安装在下本体22的上侧面;上支撑体31和下支撑体32都沿着回型本体部30的长度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沿着安装端至固定端的方向看,下支撑体32都为底大顶小的实心等腰三角体,等腰三角体的高为1.6cm,上支撑体31的形状与下支撑体32相同。

咬合部40具有上咬合体41和下咬合体42,上咬合体41固定在上支撑体31的固定端上,下咬合体42安装在下支撑体32的固定端上。上咬合体41以及下咬合体42都沿着回型本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如图3所示上咬合体41和下咬合体42都为直径0.3cm、长度3cm的实心圆柱体,圆柱体咬合面绝对不会损伤引流管。

在第二连接体24的上端与上本体21的另一端相扣合的情况下,上咬合体41和下咬合体42相互错位,并且上咬合体41比下咬合体42更靠近下本体22,使得引流管被夹闭成S形,夹闭面积大、密闭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回型本体部20、支撑部30以及咬合部40都为塑料件,并且上本体21、下本体22、第一连接体23以及第二连接体24一体成型。

如图2所示,在第二连接体24的上端与上本体21的另一端相扣合的情况下,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的长度为4cm、高度为3cm、宽度为2cm。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夹闭引流管时,将引流管放在上咬合体41和下咬合体42之间,用手将上本体21和下本体22相互按压在一起,使回型本体部20扣合住,从而夹闭引流管;患者下床活动时,用别针穿过贯穿孔固定在内衣上即可固定住夹具,防止引流管滑落;要取出引流管时,只需用手握住夹具,用大母指向外一顶弧形手柄231即可打开夹具。

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做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管夹并不仅仅限定于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而是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修改或补充或等效替换,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