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放式角度可调膝关节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8640发布日期:2018-08-07 22:12阅读:10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开放式角度可调膝关节固定器。



背景技术:

膝部关节部位作为人体主要的活动位置,一旦关节部位伤,将会对人体的运动产生极大影响。护膝则主要是在人们运动时,保护佩戴者的膝部。

现有的护膝主要由一块包裹在关节部位的布垫制成,虽然有一定的包覆加固作用,但是,对于韧带损伤患者、骨性关节炎早期患者或关节处骨骼损伤后的修复者来说,现有的护具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支撑和角度调节的作用,现有护具已不能满足患者康复的需求。

而现有技术中,CN201977987U和US8728018B2均公开了一种可调角度的膝关节限位固定器,可以满足对膝关节的支撑作用。它们由大腿固定件和小腿固定件(后简称“固定件”)构成。固定件借助轨道的连接通过两个侧向的铰链可摆动地彼此连接。前者采用了弹性材料套筒,外面覆盖固定件。由于大腿固定件位置远离膝关节,导致髌骨附近的固定力度较小,限位功能降低。且各固定件间无法调节距离长度,适用的身高范围较小。后者采用了 8片分片式的固定件分别放置于大腿与小腿内外侧,且能通过轨道自由调节距离,实现了在一定范围内适配不同体型的患者。但位于大腿内侧的固定件会在患者行走过程中摩擦健侧大腿内侧皮肤,导致健侧皮肤的破溃。此外,对于身材较矮小的患者,将固定件距离调节至最短时,轨道两端就会裸露在外,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上述膝关节限位固定器使用的铰链盘均通过小拨片调节活动角度,年长或有上肢运动障碍的患者使用时有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支撑作用的开放式角度可调膝关节固定器,具有材质轻便、操作简易、角度可调范围大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放式角度可调膝关节固定器,包括用于包裹于人体腿部关节上的弹性包覆垫、可拆装地固定在所述弹性包覆垫两侧的调节支板和固定在所述弹性包覆垫上端和下端的绑带;

所述弹性包覆带展开为“工”字型,其前侧中心处开设有限制髌骨移位的窗口,其左右前侧的上端和下端固定有左插袋和右插袋,所述左插袋、右插袋上分别设置平行且绑绕方向相反的左绑带、右绑带和与所述左绑带、右绑带相对应的左卡扣、右卡扣;

角度可调的所述调节支板插置于所述左插袋和右插袋内;所述调节支板包括上支板和通过角度调节器铰接于所述上支板下端的下支板。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上支板的下端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下支板上端的转环轴连接于底壳内侧中部的凸轴上;所述转盘是内设齿轮状卡槽的空心圆环,两个角度调节卡卡置于所述卡槽内。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角度调节卡包括角度调节旋钮和插置在调节旋钮内部的带有轴芯的调节辅助件,所述轴芯穿过所述调节旋钮上的长向插孔、卡置于所述转盘的卡槽里。

作为优选方式,“工”字型所述弹性绑覆垫上下的两端设置有魔术贴。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弹性包覆垫两侧的内表面、与所述角度调节器对应的位置设有内垫片。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弹性包覆垫设有与腘窝处相对应的开口。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弹性包覆垫是Neoprene材料所制;所述左插袋和右插袋由魔术贴毛面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调节支板的上支板和下支板使用太空铝材料所制。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调节支板的上支板和下支板上开设减重的镂空花纹。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角度调节器的可使膝关节在过伸10°至屈曲120°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放式角度可调膝关节固定器,与现有设计相比,其优点在于:(1)通过改变角度调节器的体积和材质,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从而减轻患肢负重,更加轻便;(2)将角度调节器和弹性包覆垫合二为一,使其可调节范围扩大,适配不同体型患者;(3)角度调节器的调节方式简单,角度调节操作简易;(4)弹性包覆垫可满足对腿部的包覆加固,可用于日常护膝作用;(5)调节支板即可实现对膝关节的支撑减负作用,又可辅助调节膝关节的摆动角度,为患者膝关节韧带修复创造很好的外在条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在康复训练后期,可根据使用者需求,摘除调节支板,利用弹性包覆垫的保护作用,可进行自由活动,结构简单、多用途、使用方便,极易推广;(6)角度调节器4使用时,调节角度操作更加方便。

再者,弹性包覆垫使用Neoprene材料所制,弹性好、透气性佳,是患者配带舒适度极高;调节支板采用航空铝材,质量轻、强度高,可实现调节支板小巧灵活的同时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角度可调膝关节固定器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角度可调膝关节固定器展开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角度可调膝关节固定器展开反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角度可调膝关节固定器调节支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角度可调膝关节固定器调节支板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角度可调膝关节固定器调节支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弹性包覆带、11-窗口、12-左插袋、13-右插袋、14-内垫片、15-缺口、 2-调节支板、21-上支板、22-下支板、23-镂空花纹、31-左绑带、32- 右绑带、33-左卡扣、34-右卡扣、4-角度调节器、41-转盘、411-卡槽、 42-转环、43-底壳、431-凸轴、44-角度调节卡、441-调节旋钮、442-辅助件、443-轴芯、4411-长向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膝关节损伤后固定和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训练的开放式角度可调膝关节固定器,包括用于包裹于人体腿部关节上的弹性包覆带1、可拆装地固定在所述弹性包覆带1两侧的调节支板2和固定在所述弹性包覆带上端和下端的绑带3;下文结合图1-6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3所示,弹性包覆带1展开为“工”字型,其中心处开设有与限制髌骨移位的窗口11;优选地,弹性包覆带是Neoprene材料所制,弹性好、透气性强,使用者佩戴舒适,且可清洗,避免细菌滋生而导致皮肤问题。如图2所示,弹性包覆带1的左右前侧的上端和下端固定有使用魔术贴毛面材质制作而成的左插袋12和右插袋13,在左插袋12、右插袋13上分别设置平行且绑绕方向相反的左绑带31、右绑带32和与所述左绑带31、右绑带32 相对应的左卡扣33、右卡扣34;

将本实用新型弹性包覆带1以窗口11对齐膝关节后绑缚于腿部,弹性包覆带1的两端包覆于腿部腘窝处,在腘窝处形成开口15,不会阻碍患者膝关节的屈曲,能达到预设的屈曲角度。上绑带和下绑带分别缠绕于使用者的大腿和小腿的近端和远端,将调节支板2提供的支撑力分散于整个弹性包覆带,以固定股骨和胫骨的相对位置。固定在上插袋上的左绑带和下插袋上的右绑带分别绑缚于前端,固定在上插袋上的右绑带和下插袋上的左绑带分别绑缚于后端,位于上端的两根绑带和位于下端的两根绑带的抽紧力方向分别相反,能够非常稳定地将弹性包覆带固定于膝盖上,更好地起到加固作用,防止弹性包覆带脱落。

如图1所示,在弹性包覆带的左插袋12和右插袋13内插置有可辅助调节腿部摆动角度的、角度可调的调节支板2,优选地,在调节支板2上开设减重的镂空花纹23。

如图4所示,调节支板2包括上支板21和通过角度调节器4铰接于上支板21下端的下支板22。角度调节器4与使用者的膝关节相对齐,上支板21和下支板22使用太空铝材料所制,质量轻、强度高,可实现调节支板2 小巧灵活的同时满足承载力的要求。优选地,为了防止调节支板2上的角度调节器4防止股骨胫骨侧向滑动,稳定膝关节,在弹性包覆带1内表面的两侧、与角度调节器4对应的位置设有泡棉内垫片14。

如图4-6所示,在角度调节器4内设置两个可限定调节支板摆动角度的角度调节卡44,两个角度调节卡44分别对应调节膝关节屈曲和伸展的角度,可使膝关节在过伸10°至屈曲120°进行调节,每10°为一个区间,在膝关节韧带损伤急性期直至术后康复期均适用,角度调节至最大范围时完全不限制膝关节的活动,起到稳定膝关节作用,防止再次损伤。

如图5-6所示,上支板21的下端连接有转盘41,转盘41是内设齿轮状卡槽411的空心圆环;转盘41与设于下支板22上端的转环42轴连接于底壳43内侧中部的凸轴431上;两个角度调节卡44卡置于位于转环42两侧的卡槽411内,转盘41的前侧连接有面壳45,面壳45上印有指示角度的刻度,每10°为一间隔,使整个调节支板2和角度调节器4的外观简洁。作为一种连接方式,面壳45、转盘41、底壳43通过两个螺母固定在上支板21 下端;面壳45与底壳43的中心通过螺母连接。

进一步地,角度调节卡44包括角度调节旋钮441、调节辅助件442和轴芯443,其中,轴芯443垂直连接在调节辅助件442的上端,调节辅助件442 平行插置在调节旋钮441的中空腔体内,其上端的轴芯443穿过调节旋钮441 上的长向插孔4411、卡置在转盘41的卡槽411内;轴芯可在长向插孔内前后移动,以方便调节辅助件442上的轴芯443在卡槽411内的位置。

将轴芯443退出卡槽411后,拨动调节旋钮441,即可变动调节旋钮441 在转盘41上的位置,然后再将轴芯443恢复插至卡槽411内,即可将角度调节卡44固定在相应位置,使用相同的方式调节另一个角度调节卡44,即可限定下支板22的摆动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限制膝关节的活动度时,先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例如腿型和腿长)选择相应规格的弹性包覆带1,将左支板 21和右支板22分别插置在弹性包覆带1的左插袋12和右插袋13内,根据使用者所需膝关节的摆动范围,将左支板21和右支板22的角度调节器4上的两个角度调节卡44拨动至所需的位置,使用时,将弹性包覆带1穿戴至腿部膝关节处,并通过绑带3加固;即可限制膝关节的摆动角度。本发明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