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行走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107发布日期:2019-02-15 20:43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脊髓损伤行走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形康复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对踝关节和足部运动进行控制和矫正的矫形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截瘫、脑性瘫痪、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疾病造成最主要的后遗症是运动功能障碍。而在这类患者中,若下肢长时间存在力量不平衡和生物力学对线不佳的情况下负重,易产生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继发性骨骼、肌肉的损伤,且可能随之伴有运动时的能量消耗加速和关节疼痛。从而更加重了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使患者更加不愿站立或行走,进而影响患者的参与性和社会功能,加重家庭和整个社会的负担。对于这种患者,若有合适的矫形支具帮助提供关节的稳定性,维持其下肢良好的生物力学对线,则可防止继发的骨骼、肌肉的二次损伤,降低运动时的能量消耗,提高其站立步行的能力和效率,使其能更佳的姿态融入家庭和社会。

截瘫、病毒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等疾病造成的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双下肢瘫痪、运动功能障碍。而在这类患者中,若下肢长期不能站立行走,长期卧床或者是坐轮椅,易产生臀部的褥疮、双下肢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栓塞、泌尿系统结石等并发症,严重者会导致全身的感染而危及生命。且由于双下肢瘫,患者每天只能坐轮椅或卧床,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影响了生活质量、参与性和社会功能,加重家庭和整个社会的负担。对于这种患者,若有合适的矫形支具帮助提供关节的稳定性,维持其下肢良好的支撑性,辅助其站立和行走则可防止继发的臀部的褥疮、双下肢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栓塞、泌尿系统结石等并发症,使其能以更佳的姿态融入家庭和社会。

传统的膝踝足支具以落环锁的方式在站立时锁止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并配合固定踝关节的足托来控制下肢处于伸直位。传统的膝踝足支具主要是将双下肢固定于伸直位,双手借助肘拐或助行器,靠髂腰肌的力量带动双下肢交替行走。这种行走完全决定于患者的损伤平面,胸12以上患者是没有办法实现行走的。因此长期使用传统的膝踝足支具行走,存在以下问题:1、支具增加了双下肢的负荷,容易使髋关节的出现脱位;2、行走稳定性不佳,容易使下肢出现外旋拖行; 3、由于固定的部位在髋部以下,适用的脊髓损伤平面比较低(胸12以下);4、完全依赖髋腰肌的力量带动行走,使用时患者的单位体能消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脊髓损伤行走支具存在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脊髓损伤行走支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脊髓损伤行走支具,包括两副腿支架和一副胸腰套具,所述的腿支架由脚套具和连杆组成,所述的脚套具通过连杆安装胸腰套具两侧,该连杆一端固定安装在脚套具的外侧,另一端通过转轴转接在胸腰套具上;所述的胸腰套具为固定在人体臀部至腰部位置上的护体,该胸腰套具后侧设有联动装置,所述的联动装置在胸腰套具的摆动下推动连杆带动脚套具走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的联动装置由两块V型转动件、一条横向推杆和两条纵向推杆组成,所述的两块V型转动件对称转动安装在胸腰套具上,形成具有横向摆动臂和纵向摆动臂的转动部件,所述的横向推杆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V型转动件的横向摆动臂一端,两条纵向推杆分别设在两块V型转动件的纵向摆动臂上,该纵向推杆一端转接在纵向摆动臂一端,另一端与腿支架的连杆连接,推动连杆带动脚套具走动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向推杆由两个调节螺杆和一条螺套组成,该两个调节螺杆分别位于螺套两端,通过扭动螺套进行调节横向推杆的连接长度,实现调整推动连杆带动控制脚套具。

进一步的,所述的胸腰套具为贴紧固定于胸部和腰部位置的开口外壳,所述的开口外壳两侧高于中间位置,使开口外壳上侧边呈弧形状,所述开口外壳的开口处设有绑带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胸腰套具下端后侧还设有一C型加强片,所述的联动装置通过C型加强片安装在胸腰套具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C型加强片由两块弧形片和一连接板块组成,所述的连接板块通过槽孔和螺栓将两块弧形片相互连接固定,形成组合式可调节宽度大小的 C型加强片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杆由上连杆、中连杆和下连杆相互连接固定而成,所述的上连杆固定在胸腰套具一侧上,所述的转轴设在中连杆位置,通过中连杆转接在上连杆上与胸腰套具固定,该上连杆、中连杆和下连杆之间分别设有弯折机构装置,该弯折机构装置使连杆形成具有弯曲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连杆上端设有一摆动件,该摆动件一端与联动装置联接,另一端转接在转轴上,通过V型转动件摆动推动的中连杆和下连杆带动脚套具走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弯折机构装置由设在上连杆、中连杆和下连杆之间连接位置的连接限位凹槽和连接转销,使上连杆与中连杆之间、及中连杆和下连杆之间形成具有弯曲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连杆、中连杆和下连杆之间设有钢丝调节锁,该钢丝调节锁用于调节和锁紧上连杆、中连杆和下连杆之间的连接松紧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包括两副腿支架和一副胸腰套具,所述的腿支架由脚套具和连杆组成,所述的脚套具通过连杆安装胸腰套具两侧,该连杆一端固定安装在脚套具的外侧,另一端通过转轴转接在胸腰套具上;所述的胸腰套具为固定在人体臀部至腰部位置上的护体,该胸腰套具后侧设有联动装置,所述的联动装置在胸腰套具的摆动下推动连杆带动脚套具走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胸部和腰部控制腿支架,因此,支具的主要受力部位在胸腰段,不会增加双下肢的负担,不会影响髋关节,使用时利用胸腰段及髂腰肌肌力带动双下肢行走,省力,能适用于更高位置的脊髓损伤,胸4以下均可使用,稳定性更好。

2、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由上连杆、中连杆和下连杆相互连接固定而成,所述的上连杆固定在胸腰套具一侧上,所述的转轴设在中连杆位置,通过中连杆转接在上连杆上与胸腰套具固定,因此,使用时,可使两副腿支架和一副胸腰套具连为一体,脚套具的位置始终是固定于正前方,不会出现外旋拖步行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脊髓损伤行走支具,包括两副腿支架1和一副胸腰套具2,所述的腿支架1由脚套具11和连杆12组成,所述的脚套具11为穿戴在整个脚体上护体,该脚套具11通过连杆12安装胸腰套具2两侧,该连杆12一端固定安装在脚套具11的外侧,另一端通过转轴3转接在胸腰套具2上;所述的胸腰套具2为固定在人体臀部至腰部位置上的护体,该胸腰套具2后侧设有联动装置4,所述的联动装置4在胸腰套具2的摆动下推动连杆12带动脚套具11 走动。

实施例中,所述的联动装置4由两块V型转动件41、一条横向推杆42和两条纵向推杆43组成,所述的两块V型转动件41对称转动安装在胸腰套具2上,形成具有横向摆动臂411和纵向摆动臂412的转动部件,所述的横向推杆42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V型转动件41的横向摆动臂411一端,两条纵向推杆43分别设在两块V型转动件41的纵向摆动臂412上,该纵向推杆43一端转接在纵向摆动臂412一端,另一端与腿支架1的连杆12连接,推动连杆12带动脚套具11 走动摆动。所述的横向推杆42由两个调节螺杆421和一条螺套422组成,该两个调节螺杆421分别位于螺套422两端,通过扭动螺套422进行调节横向推杆 42的连接长度,实现调整推动连杆12带动控制脚套具11。

所述的胸腰套具2为贴紧固定于胸部和腰部位置的开口外壳,所述的开口外壳两侧高于中间位置,使开口外壳上侧边呈弧形状,所述开口外壳的开口处设有绑带21固定。具体的,所述胸腰套具2下端后侧还设有一C型加强片5,该C 型加强片5由两块弧形片51和一连接板块52组成,所述的连接板块52通过槽孔53和螺栓54将两块弧形片51相互连接固定,形成组合式可调节宽度大小的 C型加强片结构。所述的联动装置4通过C型加强片5安装在胸腰套具2上。

所述的连杆12由上连杆121、中连杆122和下连杆123相互连接固定而成,所述的上连杆121固定在胸腰套具2一侧上,所述的转轴3设在中连杆122位置,通过中连杆122转接在上连杆121上与胸腰套具2固定,该上连杆121、中连杆 122和下连杆123之间分别设有弯折机构装置,该弯折机构装置使连杆12形成具有弯曲功能。具体的,所述的中连杆122上端设有一摆动件8,该摆动件8一端与联动装置4即联接在纵向推杆43上,另一端转接在转轴3上,通过V型转动件41摆动推动的中连杆122和下连杆123带动脚套具11走动。所述的弯折机构装置由设在上连杆121、中连杆122和下连杆123之间连接位置的连接限位凹槽6和连接转销,使上连杆121与中连杆122之间、及中连杆122和下连杆123 之间形成具有弯曲功能,实现使用者能呈坐式使用。所述的上连杆121、中连杆 122和下连杆123之间设有钢丝调节锁7,该钢丝调节锁7用于调节和锁紧上连杆121、中连杆122和下连杆123之间的连接松紧度,该钢丝调节锁7在中连杆 122和下连杆123呈直立状态时将利用固定件将其锁死、锁紧,实现行走功能,当钢丝调节锁7放松中连杆122和下连杆123时,可使上连杆121、中连杆122 和下连杆123呈折叠功能,实现坐姿功能。

所述的胸腰套具2是由一层4毫米的柔性聚丙烯材料制成,其上缘与下缘呈倾斜状态,以保持使用时身体平衡,具体的,胸腰套具2上部分超出脚套具11 前缘5毫米,下部分与足趾(即脚套具11)边缘平齐。为穿戴舒适和便利,所述的脚套具11的足背上及小腿前部设为开口,在胸腰套具2和脚套具11的内侧软衬垫,前侧设有绑带固定。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钢丝调节锁7将两副腿支架1与胸腰套具2固定呈直立状态,通过扭动胸腰部位的肌力带动胸腰套具2扭动,由胸腰套具2带动联动装置4,联动装置4通过一侧的V型转动件41摆动,利用所在横向摆动臂411 驱动横向推杆42推动另一侧的V型转动件41,另一侧的V型转动件41转动通过所在的纵向推杆43推动摆动件8,由摆动件8推动连杆12带动脚套具11走动,使双下肢交替迈出,结合双手肘杖或助行器便可轻松的实现交替步行。

本实用新型主要特点是,利用胸腰套具2控制联动装置4,由联动装置4控制双下肢行走的连杆12。当胸腰套具2处于锁止的状态时,髋关节与腿脚处于伸直状态,从而防止患者摔倒。联动装置4在胸部和腰部的作用力下随胸腰套具 2扭动摆动,实现当左躯干向后倾的力量带动左侧下肢迈步,右躯干后倾力量带动右侧下迈步,从而辅助患者实现交替步行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实现胸4以下脊髓损伤患者轻松的步行,对于胸12以下的脊髓损伤患者会较传统型的膝踝足支具行走得更轻松,使腿部控制得更好,不会出现外旋,不会发生髋脱位并发症,更稳定,更舒适,穿戴更方便。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应对因脊髓损伤引起的双下肢瘫、长期卧床和坐轮椅的患者群体。利用本实用新型支撑患者的腰部、臀部、膝部,借助患者残存的胸腰部和髂腰肌力量带动双下肢行走。避免传统膝踝足支具适用的范围窄、行走费力,姿势难控制且容易并发髋脱位的技术问题,同时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使其以更佳的状态回归社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