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内分泌调节脚底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4420发布日期:2018-08-28 22:49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医用内分泌调节脚底按摩器。



背景技术:

从中医上来说,内分泌失调是阴虚的表现,是由气血淤滞所造成。淤血滞留体内、脉络受阻、外毒入侵人体、产后恶露不下等都可能会引致气血淤滞。很多女性常见病,其实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引起。足底按摩能显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血液循环畅通,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能够使得新陈代谢正常运作,最终达到调节内分泌效果。由于足底按摩的费用很高,所以很多患者并不能进行这方面的治疗,因此,十分需要一种单人也可在家进行操作使用的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的足底按摩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内分泌调节脚底按摩器,帮助进行脚底按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内分泌调节脚底按摩器,包括传动架和固定板,所述传动架包括支撑板、传动齿条一和传动齿条二,所述传动齿条一和所述传动齿条二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两个对角处,所述传动齿条一和所述传动齿条二的啮齿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在主箱体的内部侧壁上,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的两侧通过两个筒型轴承连接有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上分别固定套接有齿轮一和齿轮二,所述齿轮一和所述齿轮二分别与所述传动齿条一和所述传动齿条二啮合,两个所述转轴分别穿过所述主箱体的两侧,所述转轴与所述主箱体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连接,两个所述转轴的端部均固接有按摩架;

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固接有传动槽杆,所述传动槽杆的槽口与传动柱配合,所述传动柱固定在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主箱体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板的上部固接有四棱杆,所述四棱杆穿过盖板,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主箱体的箱口处,所述四棱杆的端部固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上部固接有支架;每个所述按摩架上均设有九个脚掌按摩柱,所述支架上设有一个脚趾按摩柱。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脚掌按摩柱的两端均固接有铰接柱,所述脚掌按摩柱上的所述铰接柱分别穿过所述按摩架的两个侧壁,所述脚趾按摩柱的两端均固接有铰接柱,所述脚趾按摩柱上的铰接柱分别穿过所述支架的两个侧壁。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脚趾按摩柱的长度是所述脚掌按摩柱的长度的四倍。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脚趾按摩柱和所述脚掌按摩柱的侧壁上均阵列设有按摩凸起。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按摩凸起为理疗磁石。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主箱体的底部通过两个支柱固接有底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按摩架,按摩架上的脚掌按摩柱用来按摩脚掌,同时还有按摩脚趾的脚趾按摩柱,通过电机带动传动杆转动,从而通过传动杆端部的传动柱与传动槽杆的配合带动传动架来回左右移动,传动架分别通过传动齿条一和传动齿条二带动齿轮一和齿轮二转动,由于传动齿条一和传动齿条二的啮齿相对设置,故齿轮一和齿轮二的转动方向始终相反,从而带动两个转轴和两个按摩架不断交替反向转动,当传动架右移时,齿轮一正转,齿轮二反转,当传动架左移时,齿轮一反转,齿轮二正转,从而可通过两个按摩架使脚掌的两侧实现交替循环按摩,刺激脚底穴位,使血液循环畅通,有益于排出体内毒素,能够使得新陈代谢正常运作,同时本装置还设有脚趾按摩柱,随着传动架的左右移动,脚趾按摩柱在四棱杆和支杆的带动下不断左右移动,从而可实现对脚趾的按摩,从而可刺激脚趾上的相关穴位,以达到更安好的按摩效果,脚趾按摩柱和脚掌按摩柱上的按摩凸起均是理疗磁石,对脚部同时起到一定的理疗作用,对进一步调节内分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脚底的按摩效果较好,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主箱体;101-支柱;2-盖板;3-按摩架;4-底板;5-传动架;501-支撑板;502-传动齿条一;503-传动齿条二;504-四棱杆;6-固定板;7-传动杆;701-传动柱;8-固定杆;9-传动槽杆;10-电机;11-转轴;12-轴承;13-齿轮一;14-齿轮二;15-筒型轴承;16-支杆;17-支架;18-脚趾按摩柱;19-脚掌按摩柱;20-铰接柱;21-按摩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阅图1-6,一种医用内分泌调节脚底按摩器,包括传动架5和固定板6,所述传动架5包括支撑板501、传动齿条一502和传动齿条二503,所述传动齿条一502和所述传动齿条二503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板501底部的两个对角处,所述传动齿条一502和所述传动齿条二503的啮齿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板6的一端固定在主箱体1的内部侧壁上,所述固定板6的另一端的两侧通过两个筒型轴承15连接有两个转轴11,两个所述转轴11上分别固定套接有齿轮一13和齿轮二14,所述齿轮一13和所述齿轮二14分别与所述传动齿条一502和所述传动齿条二503啮合,两个所述转轴11分别穿过所述主箱体1的两侧,所述转轴11与所述主箱体1的连接处通过轴承12连接,两个所述转轴11的端部均固接有按摩架3;

所述支撑板501的一侧固接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上固接有传动槽杆9,所述传动槽杆9的槽口与传动柱701配合,所述传动柱701固定在所述传动杆7的一端,所述传动杆7的另一端与电机10的输出轴固接,所述电机10固定在所述主箱体1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板501的上部固接有四棱杆504,所述四棱杆504穿过盖板2,所述盖板2固定在所述主箱体1的箱口处,所述四棱杆504的端部固接有支杆16,所述支杆16的上部固接有支架17;每个所述按摩架3上均设有九个脚掌按摩柱19,所述支架17上设有一个脚趾按摩柱18,四棱杆504可使传动架5保持左右方向的移动且不会旋转,避免影响机构配合和机构稳定性,同时四棱杆501还可带动支杆16和支架17左右移动,从而可带动脚趾按摩柱18左右移动,实现按摩脚趾的功能。

所述主箱体1的底部通过两个支柱101固接有底板4,底板4和支柱101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按摩架3在转动时触地。

所述脚掌按摩柱19的两端均固接有铰接柱20,所述脚掌按摩柱19上的所述铰接柱20分别穿过所述按摩架3的两个侧壁,所述脚趾按摩柱18的两端均固接有铰接柱20,所述脚趾按摩柱18上的铰接柱20分别穿过所述支架17的两个侧壁。

所述脚趾按摩柱18的长度是所述脚掌按摩柱19的长度的四倍,此种设计可保证对脚趾和脚掌的充分按摩。

所述脚趾按摩柱18和所述脚掌按摩柱19的侧壁上均阵列设有按摩凸起21。

所述按摩凸起21为理疗磁石,按摩凸起21可更好的对脚底穴位进行刺激,使血液循环畅通。

使用时,病人可坐在板凳上,然后将一只脚放置在装置上,脚掌搭在两个按摩架3上,脚趾自然放置在脚趾按摩柱18上,电机10带动传动杆7转动,从而通过传动杆7端部的传动柱701与传动槽杆9的配合带动传动架5来回左右移动,传动架5分别通过传动齿条一502和传动齿条二503带动齿轮一13和齿轮二14转动,由于传动齿条一502和传动齿条二503的啮齿相对设置,故齿轮一13和齿轮二14的转动方向始终相反,从而带动两个转轴11和两个按摩架3不断交替反向转动,当传动架5右移时,齿轮一13正转,齿轮二14反转,当传动架5左移时,齿轮一13反转,齿轮二14正转,传动杆7的长度的设计可决定齿轮一13在与传动齿条一502的啮合过程中转动的角度大小,传动杆7越长,齿轮一13和齿轮二14的转动角度越大,从而可使脚掌的两侧实现交替循环按摩,刺激脚底穴位,使血液循环畅通,有益于排出体内毒素,能够使得新陈代谢正常运作,同时本装置还设有脚趾按摩柱18,随着传动架5的左右移动,脚趾按摩柱18在四棱杆504和支杆16的带动下不断左右移动,从而在支架17上滚动,可实现对脚趾的按摩,从而可刺激脚趾上的相关穴位,以达到更安好的按摩效果,脚趾按摩柱18和脚掌按摩柱19上的按摩凸起21均是理疗磁石,对脚部同时起到一定的理疗作用,对进一步调节内分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